石材需求的“春天”还在,石材企业的利润“寒冬”却已到来 “火”:石材市场需求继续攀升 产业走向“薄型化、精品化、环保化” 中国石材消耗总量已多年连续位居世界首位,突破2亿平方米大关,成为全球石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初步现代化的石材工业生产与石材市场交易体系,涌现出山东、福建、广东、四川、内蒙古、山西、河南、浙江、湖北、新疆等一批新的加工基地。形成了山东莱州石材工贸基地、广东云浮石材工贸基地和深圳石材工贸基地、福建厦门石材工贸基地、广西岑溪石材工贸基地、四川雅安石材工贸基地、河南南阳石材工贸基地、新疆石材工贸基地、北京板石工贸基地、陕西紫阳板石工贸基地、河北曲阳石雕工贸基地、内蒙古、山西、河北黑花岗石工贸基地等数十个石材工贸基地,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石材加工贸易中心。
“火”:石材市场需求继续攀升 产业走向“薄型化、精品化、环保化”
中国石材消耗总量已多年连续位居世界首位,突破2亿平方米大关,成为全球石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初步现代化的石材工业生产与石材市场交易体系,涌现出山东、福建、广东、四川、内蒙古、山西、河南、浙江、湖北、新疆等一批新的加工基地。形成了山东莱州石材工贸基地、广东云浮石材工贸基地和深圳石材工贸基地、福建厦门石材工贸基地、广西岑溪石材工贸基地、四川雅安石材工贸基地、河南南阳石材工贸基地、新疆石材工贸基地、北京板石工贸基地、陕西紫阳板石工贸基地、河北曲阳石雕工贸基地、内蒙古、山西、河北黑花岗石工贸基地等数十个石材工贸基地,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石材加工贸易中心。
2005年以来我国石材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工程建设、上海世博会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落实,诸多合力将拉动石材需求大幅攀升。北京奥运场馆及城市建设将成为我国建设的重点与热点,据专家测算,其中石材生产、使用及相关费用将超过300亿元。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今年将有更大进展,西北地区6大机场、相关宾馆及商业配套设施建设,都对石材构成强力需求。
石材市场的消费将围绕大项目在不同行业和区域展开。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确保在建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这无疑是石材工业发展的良机,也是石材企业的重大机遇。
石材市场热点将会转换,中小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将会是石材市场的消费热点。小城镇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会加大,装修水平将会越来越高。据有关人士预测,今后3年,我国农村将有3-6亿平方米的住宅需求,无疑农村石材市场的潜力极其巨大。石材装饰已成为家庭装饰热点,据悉,我国城市民宅的装修有一半以上选用天然石材装饰。
石材市场的需求和产品消费结构向薄型化方向发展,超薄型石材的最大优点是重量轻,可以制成普通的规格板用黏合剂固定在铝蜂窝或其他轻质材料上。因此,专家预测,它将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领域引发一场革新。
工艺将转向专业精品生产,稀有的石材品种如玉石、玛瑙、天然水晶等,不宜于规模化的石材生产,一些复杂的石材加工工艺如石雕、拼图、石材马赛克、云石灯饰、石材洁具等,工序复杂,艺术性较强,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工和时间,因此只能向专业的精品化生产方向发展。
绿色环保型人造石发展加快。人造石本身既是环保石材,又解决了天然石材加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上本身固有的理化优点,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前景看好。
石材市场需求将会出现分化,高档次优质石材将会走俏,成为石材市场的宠儿。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仅上海市2005年石材工程消耗量就高达2800万平方米,其中高档石材仅占总量的30%,去年以来,各地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对高档石材需求不断上升,部分地区优质石材出现缺口,导致石材进口大幅增加。进口主要用于品种的调剂,产品主要用于合资企业和较高档的公共场所的建筑。
“冰”:商机无限不等于满地黄金生意越来越难做石材需求的“春天”还在,石材企业的利润“寒冬”却已到来。以上海为例,上海目前的石材市场需求仍很旺盛:一是,上海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已被国家批准,2010年前,上海要新建389公里轨道交通线,相当于沪杭铁路一个来回。按目前上海轨道交通静态造价每公里5万元计算,这些线路总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而轨道交通车站对石材需求很大,以已开工建设的7号线为例,全长35公里,设有27个地下车站、1个地面车站,仅车站地下部分的用石材量,每个车站在几万平方米到几十万平方米不等。二是,从普遍市民需求看,继“布艺”之后,“石艺”温度越来越高,上海人纷纷用石材、石头装饰居室,但石材加工不再依靠石匠的手工凿刻,而是把石头弄成粉末,与胶粘材料混合,通过各种模具塑成各种各样,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这种爱好带动了一批新品种成为市场主流。三是,比如超薄型的天然石材,重量轻、强度大、花纹自然、光泽度好、抗冲击性好、施工方便、节约资源,被公认为绿色建材,已广泛应用于制作蜂窝复合板和直接粘贴装饰。再比如高科技材料微晶石,强度高、耐磨、耐酸碱、永不退色、质轻、靓丽、无色差、抗风化、无放射性,市场总量正迅速扩大。在上海,微晶石等高档石材,需求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但,据来自上海石材行业协会的最新消息显示,很多石材企业包括石材养护企业反映,现在上海市场石材价格和石材养护、翻新价格很低,石材生意越来越难做,要做就没有利润甚至还要亏本。为什么呢?客观上,石材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主观上,石材企业的一些短视行为,切断了自己的发展后路:
2005年以来,随着煤电油运价格的持续上扬,石材运输成本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攀升。而随着房地产业的降温,石材总体需求则进入了一个相对的萧条期。
中国石材业原始积累从1993年开始,一些石材生产厂家,当初大多数都是几人或几十人的家庭作坊式小厂,他们凭借对矿山开采权的拥有,在我国建筑装饰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变卖当地资源,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后来,石材经销商凭借娴熟的公关能力和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游走于政府决策部门与石材生产厂家之间,有时候1平方米板能够获利100元甚至更多,短时间内一些人由此暴富,资本由最初的几万元暴增为几百万至上千万元。这种情况现在简直不可想象了。
在生产与市场逐步走向集中的同时,我国的石材工业也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小、土、散、乱”局面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的投资热。据统计,中国现有大大小小石材厂家30000余家,其中福建惠安、晋江、崇武、厦门一线有3800多家;山东莱州、平度、五莲一线有3000多家;广东云浮“百里石材长廊”有 2000多家。厂多竞争也就日趋激烈。
在上海,无序竞争表现得也十分明显。那些刚刚进入上海的石材企业,为了立足只能以低于市场价出手。某些实力不济的先来者,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能不惜血本跟进,报出更低的价钱。特别是实力雄厚的石材商,根本就是奉行弱肉强食策略,要以低价格挤走同行。他们共同制造了市场混乱,导致彼此都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
石材行业正面临着一个“冰火两重天”。也有人认为,生意难做也有好处,那就是迫使企业重新洗牌,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微利时代”迫使企业在发展中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大企业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小企业要灵活务实,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要通过被收购、兼并等方式,来寻找出路,“借机生蛋”、“贴牌”也未必不可以。
经营者只有认识到无序竞争的危害性,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多败俱伤的局面。其实真正的大客户,他们更注重石材的质量和品味,而不是价格。因此,经销商必须看清市场本质,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方式、增加新品种、创建品牌、加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