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三门峡水库不能废弃?
xbplh
xbplh Lv.2
2007年03月28日 16:55:24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背景链接:风雨三门峡中流砥柱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于1960上建成。四十多年来,通过水库的调节,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沿黄城市工业和农业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生态平衡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水库调度、机组抗磨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方法,为我国在多泥沙河流兴修水库积累了宝贵经验。没有三门峡就没有小浪底。

背景链接:风雨三门峡


中流砥柱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于1960上建成。四十多年来,通过水库的调节,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沿黄城市工业和农业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生态平衡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水库调度、机组抗磨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方法,为我国在多泥沙河流兴修水库积累了宝贵经验。没有三门峡就没有小浪底。

三门峡水库位于黄河、渭河、北洛河交汇处。是新中国建立后治理开发黄河的一次重大实践。据介绍,三门峡工程当年的主要失误是,由于对黄河泥沙的严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黄土高原的治理速度和减沙效益过于乐观等原因,造成在库容选择上选用了"小口颈大肚子"的地形;工程泄洪排沙设施严重不足,泄流孔底槛偏高,同时又采用了蓄水拦沙的运用方式。因此,1960年汛期关闸蓄水后不到一年时间,库区泥沙淤积达15·5亿吨,在渭河入库口形成拦门沙,回水倒灌威胁西安和关中平原。1962年春,水库运用方式改为滞洪排沙,又因泄流排沙能力太小,库区泥沙淤积量最终高达47亿吨,整个工程面临淤废的危险。

为使三门峡工程起死回生,1964年底,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治黄会议,决定对工程改建:在左岸增设两条泄流隧洞;将原用于发电引水的4条钢管改为泄流排沙管,打开原施工时导流用的8个底孔;将电站发电机组的进水口底槛高程由海拔300米下降至287米,实行低水头发电。


三门峡水利枢纽

1990年之后,又陆续打开了9~12号底孔。随着改建增建的进行,枢纽泄流规模也由315米时的3084立方米每秒逐步增加到了9701立方米每秒,水库运用方式也由"蓄水拦沙"先改为"滞洪排沙",调水调沙控制运用,对水量和泥沙进行双重调节,一般水沙年份水库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可以保持长期有效库容,为水库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的经验也为三峡及小浪底水利枢纽广泛采用,许多国内外水利专家都为之赞叹。

经过改建,三门峡工程泄流排沙能力显著增大,按照"蓄清排浑"调水调沙的方式运用后,库区年均泥沙冲淤基本平衡,水库淤积得到控制,冲刷出一条约10亿立方米的槽库容。加上滩区库容,保证了水库约30亿立方米的库容,使其成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和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门峡工程的建设和运用实践证明,在黄河上修建水库,只要选择有利于排沙的峡谷地形,有足够的坝高和泄流排沙设施,实行蓄清排浑调水调沙运用方式,水库就不会淤废,并可以长期保持一定有效库容进行综合利用。这一重要经验使我国对黄河的认识产生了飞跃,推动了治黄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多泥沙河流的治理与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根据三门峡工程实践经验,小浪底工程选择了峡谷型库容,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上,泄流排沙设施规模大,汛期最低水位泄流量每秒就达8000立方米,足可满足泄流排沙的要求。在运用方式上,第一阶段逐步抬高水位蓄水拦沙,待76亿立方米的死库容淤满后,即蓄清排浑调水调沙,通过多方面的论证分析计算,这样,小浪底水库就可以保持51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长期发挥防洪、减淤、防凌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75072141670.jpg

xbplh
2007年03月28日 17:00:04
2楼
去年秋季陕西渭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陕西许多干部和一些知名水利专家认为,渭河"小水大灾"祸起三门峡水库,建议废弃三门峡水库以解渭河"地上悬河"之危。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渭河水害,不能全归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链条的重要一环,且投入运行40多年来,在库区形成了新的生态平衡,废弃三门峡水库不仅打乱黄河下游防洪体系,还将引发一系列生态、社会问题。




渭河水灾并非三门峡"一库之罪"


10月11日,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专题调研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代表围绕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作了发言。

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建成,是黄河上第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防凌、供水、灌溉、发电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由于在设计时对黄河泥沙规律认识不足,采用淹没大量农田的办法换取库容,水库蓄水一年半后,黄河潼关高程(指潼关水文站6号断面洪水流量在1000立方米每秒时的相应水位,其变化揭示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状况)抬高4.5米,水库回水威胁关中平原。1964年起,经三次改建,三门峡水库改为"蓄清排浑"运用,"潼关高程"进入相对稳定期。1986年后,"潼关高程"再次持续升高。

记者在陕西省采访,许多专家和政府官员都认为,要想逐步降低潼关高程,根本措施是三门峡水库停止发电,畅开泄洪。渭南市水利局工程师赵丰说,目前,渭河入黄河口处有一个近五米高的沙坎,影响渭河洪水顺利下泄,相应溯源水位都按其比降抬升。渭河下游大部分河段河床已高出堤外水平面2米,一些沿河城镇失去排水能力,沿岸200多万群众在洪水威胁之下。

黄河水利委员会一些专家却认为,去年渭河出现五年一遇洪水,却发生了五十年来最大的灾害,这其中,有三门峡水库高水位蓄水发电的影响,但也有渭河自身的原因。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副局长刘红宾说:"三门峡水库运用、渭河悬河、’小水大灾’不能简单划等号。影响潼关高程的因素很多,多数研究结果认为是来水减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水量由86亿立方

三门峡市委书记申振军米急剧减少到30多亿立方米,特别是汛期洪水出现次数的减少及含沙量增大,加重了河道淤积。统计资料还表明,渭河流域降雨减少并不多,来水少的主要原因是沿河地区用水过度,破坏了河道的自然平衡,导致河道萎缩。目前,渭河平滩流量由过去的3500-4000立方米/每秒减少到1200-1500立方米/秒。同时,河道内大量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纵横交错的生产堤更是严重阻水,洪水期必然壅高水位,造成决口。"

黄委会许多专家指出,三门峡水库经过优化调整,多年来按海拔320米高限蓄水运用,回水距潼关近30公里,该处河段处于自然状态,此时再让三门峡敞泄,无异隔靴搔痒。他们说,北方河流河道萎缩抬升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现象,黄河宁蒙河段在抬升,黄河下游在抬升,华北多沙河流都在抬升,总不能把这些抬升归结到海平面升高吧。当年坚决反对修建三门峡水库的水利专家温善章也说:"水利界有个术语,’大水大河、小水小河’,如果来水少,必然河道萎缩,今年渭河大灾全部归到三门峡水库是不客观的。"

小浪底不可能"一库定天下"


黄河2003年汛期一号洪峰顺利通过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市取水口一些持"废弃论"的水利专家认为,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可使三门峡水库得到彻底"解放",三门峡原先承担的防洪、防凌任务,可由小浪底承担。但黄委会许多专家却指出,这种设想就对黄河水沙情况的无知,小浪底不可能"一库定天下",三门峡水库仍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各有其责,不能替代。

黄委会防汛办公室主任张金良说,三门峡水库防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按照小浪底水库设计要求,只有当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水库联合调度时,黄河下游才能达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在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三门峡以上发生百年一遇洪水,三门峡防洪运用水位将达海拔325.42米,千年一遇洪水将达到海拔330.69米。小浪底水库设计库容为126亿立方米,其中75亿立方米为淤沙死库容,自投入使用后可淤积20年,淤积完后,小浪底防洪库容仅剩51亿立方米,对三门峡水库的防洪库容需求将更大。

二是凌汛是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的汛情,建国以来,黄河曾两次出现凌汛决口,而利用水库调节水流变化,是防凌的有效措施。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后,当黄河下游发生严重凌情时,需要三门峡与小浪底水库联合控制,三门峡水库需要滞蓄20亿立方米的水量,因此,三门峡水库仍承担下游防凌任务。

三是三门峡、小浪底和已开工建设的西霞院三座水利枢纽将组成梯级水库群,小浪底水库承上启下,将发挥中心枢纽作用,但小浪底水库库容也有限,一些问题需要三门峡水库配合才能解决。如: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的调整,使之形成有利于今后运用的高滩深槽复式断面形态;坝前防渗覆盖层的形成,增强坝体强度,提高大坝抗洪能力;如何科学的使用淤沙库容,尽可能延长死库容使用时间;调节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洪水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三个水库的综合效益等,都需要利用三门峡水库的调节,才能更好实现。

废弃三门峡水库将引发新的生态、社会问题

三门峡水库建库40多年来,经过自然修复,水库淹没区自然环境发生巨变。谷地变成了高滩深槽,搬迁后的县城、村镇成了广阔的滩面或湿地,在豫西半干旱区已形成独特的库区型气候,上万只白天鹅及几十种鸟类在此越冬。沿库周修建了多座引黄泵站,库区水成了上百万人的生命之水。一些专家指出,三门峡库区已形成新的生态平衡,如果大幅度降低水位或全年敞泄,平衡将被人为打破,进而引发新的生态灾难和社会问题。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副局长刘红宾说,三门峡水库废弃后将出现三个严重后果。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改变目前的运用方式后,三门峡湿地保护区生态系统将遭到严重破坏,若库水位降到海拔315米,湿地面积将由275平方公里减少到92平方公里,若库水位低于海拔305米,湿地不复存在。

二是提灌站成"干"灌站,出现大面积用水危机。库区周围,地表水源奇缺,地下水埋藏受地形限制深度大都在100-400米,工农业用水主要靠提灌站抽取水库蓄水。目前该区间依赖黄河水生产、生活的人口有146万左右。

库区取水工程设计都是建立在水库现行运用基础上的,如果水库大幅度降低水位,绝大部分提水站将被吊空。此外,黄河水是两岸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如库水位大幅度降低,地下水同时下降,形成巨大漏斗,将使山西芮城县1000多眼机井报废,影响1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河南三门峡市63万人生活用水也将受到影响,同时24万亩良田还将变成旱地。

三是移民大量返迁,水库名存实亡。三门峡水库修建时,河南、山西两省移民共11.85万人,目前已发展到30万人。降低运用水位后,库区将出露大量滩地,库水位降至海拔318米、315米、310米时,潼关至大坝库区将分别形成15.5、28.7、30.6万亩滩地,移民必然要求或自行组织返迁。由于水库已运用多年,原来的地界早已不清,势必引大量土地纠纷。如果有计划组织移民返库,遇大洪水使用时,水库变成滞洪区,搬迁难度大。从全国其它水库和三门峡以往的情况来看,只要淹没区土地常年裸露,无论采取任何措施,都难以阻挡移民返迁,可预见的结果是水库名存实亡。

三门峡市委书记申振军说,三门峡市是随着三门峡水库兴建出现的新兴城市,市区人口30多万。水库不仅为三门峡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而且为相关产业创造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30万人口及数百家企业95%的用水量依靠水库供给,在建的100万只汽车轮毂、100万吨氧化铝、陕县2×30万千瓦热电厂及年产1万吨石墨等项目,都建立在目前水库运用方式基础上,可以说没有三门峡水库就没有三门峡市,更谈不上三门峡的可持续发展。

回复
林熊猫
2007年03月30日 08:28:46
3楼
楼主就是不想拆三门峡,我看出来了
回复
nongjiale
2007年03月30日 21:55:54
4楼
一座坝不是谁想拆掉就能做到的哦!
回复
zfs0
2007年03月31日 21:38:30
5楼
应该拆 但那是水利部的自留地啊 再说每年还发很多电呢 那写职工怎么办啊
回复
lj198832
2007年04月01日 15:22:58
6楼
二者皆伤 取其轻!!!!
回复
jssyxc
2007年04月20日 12:59:09
7楼
花40亿元修一座水库不易,大家可以计算一下40亿元50年后的终值现在已不至1000亿了吧,现在有意义的应是抓紧研究如何改造利用,除害兴利才是水利人的职责.
回复
lc1430
2007年04月30日 11:54:21
8楼
受害的只是陕西人民啊,什么时候才能重现八百里秦川啊
回复
songlgh
2008年08月04日 16:35:59
9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门峡之痛是否会是三峡将来之痛?,黄万里走了,水利技术人员还有多少有良知之人?
回复
maozhange
2009年02月20日 09:45:00
10楼
真正了解实情的有多少人,跟着叫喊罢了。
回复
fighter117
2009年03月26日 16:07:49
11楼
新的生态平衡已经形成,倘若在拆除又会引起现有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响,所以拆除与否要综合评估,不能简单的看他是不是还能盈利。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