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提议恢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行本报记者石玉发自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南代表日前提议恢复三门峡水库的正常运行。这32名代表一致称,三门峡水库无法正常运行,使河南、山西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深受影响。该议案发起人——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委书记连子恒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确已提交这份《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三门峡水库有关问题做出决议或决定的议案》(下称议案》)。《议案》中称,三门峡水库降低水位和汛期敞泄运行试验的3年中,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深受影响,仅三门峡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就损失6亿多元,6万亩灌溉农田遭受旱灾,63万农村人口和30万市区人口饮水困难。如果水库继续降低水位和汛期敞泄,“不仅会严重制约河南、山西两省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大批库区移民返迁难以避免,将产生新的矛盾……”
本报记者石玉发自北京
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南代表日前提议恢复三门峡水库的正常运行。这32名代表一致称,三门峡水库无法正常运行,使河南、山西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深受影响。
该议案发起人——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委书记连子恒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确已提交这份《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三门峡水库有关问题做出决议或决定的议案》(下称议案》)。
《议案》中称,三门峡水库降低水位和汛期敞泄运行试验的3年中,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深受影响,仅三门峡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就损失6亿多元,6万亩灌溉农田遭受旱灾,63万农村人口和30万市区人口饮水困难。如果水库继续降低水位和汛期敞泄,“不仅会严重制约河南、山西两省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大批库区移民返迁难以避免,将产生新的矛盾……”
三门峡水库围绕“潼关高程”这个简单的水利学名词而展开的讨论,已经持续了44年。潼关高程,指黄河在陕西潼关水文站日均流量为每秒1000立方米时,对应的水位高度。
2003年8月,陕西渭河流域发生洪灾。一时流传说,这是因为三门峡水库引起潼关高程,从而导致洪灾。在2004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陕西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小浪底水库已投入使用,三门峡水库应彻底“退役”。
其实,早在该次洪灾之前,水利部及其下属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下称“黄委会”)就开始对三门峡水库进行原型试验,以验证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与潼关高程升高的关系。2002年11月,水利部、黄委会在郑州召开协调会,决定三门峡水库进行非汛期318米、汛期敞泄的原型运行试验,非汛期水位比以前降低了2米,试验期限为一年。
一年后得出试验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对潼关高程没有影响。因此,在2004年的全国“两会”上,河南代表们呼吁:试验表明三门峡水库是“清白”的,应该尽快结束原型运行试验。
尽管如此,原型试验没有停止,三门峡水库去年仍实行了汛期敞泄的运行方式。周边地区因此颇有怨言——原型试验开展以来,库区周边地区的非汛期水位比以前降低了2米,已使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三门峡水库经过40多年运行,库区和周围环境已形成了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这3年来,国家级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萎缩了40%。如果继续降低水位运行,库区湿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并丧失原有的生态功能。
《议案》还称,如果三门峡水库长期进行汛期敞泄,大量泥沙将被冲刷到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缩短小浪底水库的拦沙年限;同时加速下游河道淤积抬高,增加河南、山东两省的防洪压力。
支持河南方面的专家认为,上世纪90年代起,潼关高程的抬升已属于自然抬升,事实上,北方的河流都有抬升,三门峡水库的运行并非潼关高程升高的唯一原因。还有专家认为,渭河河槽严重萎缩、过洪能力弱,才是渭河2003年洪灾的主要成因。
据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三门峡水库的防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小浪底水库的设计要求,只有当位于河南境内的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水库“四库联调”时,黄河下游才能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当黄河下游发生严重凌情时,需要三门峡与小浪底水库联合控制,三门峡水库需要滞蓄20亿立方米的水量。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