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搬离长沙“阴谋”[转贴]
tkdy2002
tkdy2002 Lv.6
2007年03月12日 16:21:14
来自于中央空调
只看楼主

远大想让媒体来做一回“托儿”,但与之积怨已久的地方政府如果洞悉其心,它将如何骑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小伶 刘晓希   远大搬得动吗?   长沙有一个远大。但是长沙将失去这个号称是“全省纳税大户”的明星民营企业了。   整整一周的时间,关于长沙远大空调公司将全部搬离长沙的流言,犹如一场虐疾四处播散。搬迁的原因被直接定论为“对湖南投资环境不满”。   7月15日,远大董事会开了一天的会,通过将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迁移的决议。两天后,有人将不到百字的消息发到网上,内容含蓄而字眼小心,让人难以猜测消息来源和其可靠性。几个小时后,长沙一家广告公司将手写的同样内容传真给几家媒体。后经证实,这家广告公司就设在“远大城”里面。

远大想让媒体来做一回“托儿”,但与之积怨已久的地方政府如果洞悉其心,它将如何骑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小伶 刘晓希

  远大搬得动吗?


  长沙有一个远大。但是长沙将失去这个号称是“全省纳税大户”的明星民营企业了。


  整整一周的时间,关于长沙远大空调公司将全部搬离长沙的流言,犹如一场虐疾四处播散。搬迁的原因被直接定论为“对湖南投资环境不满”。


  7月15日,远大董事会开了一天的会,通过将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迁移的决议。两天后,有人将不到百字的消息发到网上,内容含蓄而字眼小心,让人难以猜测消息来源和其可靠性。几个小时后,长沙一家广告公司将手写的同样内容传真给几家媒体。后经证实,这家广告公司就设在“远大城”里面。


  消息传播之后,主动要求采访的媒体纷至沓来。据长沙本地媒体的记者辗转告知,远大新任新闻发言人王小姐将安排采访,远大俨然有话要说。


  一天之后,情况急转直下,远大封闭了采访通道。“至少最近几周总裁不会接受采访。”在与本报记者的电话中,王小姐没有否认远大抢先将搬家消息捅出去的做法,她对媒体的反应颇为放心,“网上说的基本就是远大的意思。”


  据说,这位新闻发言人对把握媒体颇为自信。搬家这件事需要有人来说,最好是媒体帮远大说,但是又不能授人以柄。于是一件看上去很简单的事,被演绎得极其复杂。


  本报记者赶到长沙之后,在著名的远大城附近约见了一位公司中层销售经理,他对此表示愕然,认为这件事还没有到真正动作的时候。“说一说而已吧,”因为这种事以前也有过几回,最后不了了之。


  在七月火热阳光的暴晒下,远大城看不到车水马龙的景象,似乎是一座沉默的空城。这个占地31万平米的小卫星工业城,已经建筑了标准厂房、管制严格的办公楼和设施先进、据说是很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区,而这一切有可能放在车轮上全部运走吗? 据说,远大总裁张跃近几日避见外人。他走了一步险棋,尤其这步棋已经覆水难收,他只能静观天象。


  本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有关财政、税务部门,长沙市科技局、高新科技园区等职能部门,听到的反馈是,当地政府对此次远大搬家一事,“不紧张、不敏感、不强留”。


  当然,几级政府不会就此轻松。长沙市科技局的一位科长说,从当地税收、民营企业的社会影响、政府的面子工程几个方面来考虑,远大已经让政府官员感到不安。


  但是,还有一种意见,远大目前还不会搬,因为它搬不动。


  有人说,制造型企业稍作挪动便要伤筋动骨,而远大在2001年开始的空调主业滑坡已经使公司财力削弱,要做一次整体迁徙无疑要度过数年调整期。远大城一旦搬空,偌大的地皮很难找到新的买家。长沙高新区的地价约在每亩15万元,市政府开发成本约为每亩35万元,以如此优惠的政策,新企业更愿直接在高新区注册、买地。如果找不到合适用途,远大城将可能闲置。


  关于远大新的栖息地有多种说法。远大一直在和四川、上海、北京谈,据说远大曾设想在上海设研发中心、在四川设家庭式集中空调制造基地、在北京设销售中心。而长沙,将成为剧烈萎缩的中央空调制造基地之一。


  搬家的风险是可以预见的,但是,不搬家的风险呢?



  碰了什么“高压线”


  远大搬家的直接导火索是湖南省1号工程变电站项目的高压线将与远大城相邻。


  高压线设置本身不影响远大城的运作,但远大购置的直升机和公务机的停机坪按“航空管理条例”,对周围建筑高度的要求将与高压线工程相冲突。据说,远大高层在今年初即发话:如果高压线塔不拆掉,远大就搬家。


  不让我降落,我就飞——类似“高压线”的事件是迟早会发生的。远大与当地政府的积怨已久,在长沙城中路人皆知。


  湖南省政府一位从美国研修回来的年轻公务员对记者说起他对远大的感受。有一次他陪财政部官员去远大考察,在参观完厂区、看完POP的演示之后,远大送来宾的礼物是一支成本两元左右的圆珠笔。
免费打赏
tkdy2002
2007年03月12日 16:21:51
2楼
这种模仿西方企业的做法在年轻的公务员眼里确实有清新之感,“但是,当一个企业刻意标榜和政府没关系的时候正是有可能出现公关危机的时候。”


  远大底气十足很有点理由。据远大称,它是湖南省属缴税最多的企业;是中国机械行业人均缴税最高企业;是中国空调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最高的企业,连续7年无贷款、连续6年缴税过亿元。


  但远大向政府提出政策支持也是习惯性的,对此,湖南省财政部门的回应多半是:投资国企是拿国家的钱投给国家,而投给一个家族企业算什么行为?另外,从短短几年远大资产增值和张氏兄弟个人财产的规模扩张看,再比较空调业的产业机会,当地政府认为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在税收方面“已经够优惠的了。”


  这两点判断有牵强的成份,但企业与政府讨价还价并非都是公文游戏。


  记者从长沙市2001年的财政报告中得知,2001年长沙经济增长中公有制经济增长为9.4%,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却高达17.5%;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GDP总量中的占比已达到3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远大是省内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但是,远大的特立独行使它没有将旗帜的作用“最大利益化”。


  远大与当地政府赌气的原因之一是,连续发放了三年的“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发展资金”(下称“引导资金”)从来没有落到远大的头上。这件事远大耿耿于怀。


  湖南在1999年开始每年从省财政拿出3亿设立“引导资金”,由财政厅属下的省信托投资公司发放,利息为银行息一半,使用期为两年。省内拿过这笔低息贷款的企业有三湘计算机、海利化工、创智科技等科技企业,偏偏远大与此无缘。


  记者向省政府咨询“引导资金”的发放程序,据科技厅介绍,各地市向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计委、省农办四个部门对口申请,初审提出名单,每年一次交省长会议讨论通过。而远大从来没有进过初选名单。


  以远大一直标榜“不贷款、不上市、不占社会资源”的口气,是不应计较“引导资金”之得失的,但是,“这个项目的无形资产给了远大很大压力”,这是远大的上级主管部门长沙市高新技术园区的一位领导的话。


  远大的“政府牌”


  但是,远大不是在真空地带生存,从诞生的第一天,张氏兄弟照例也打过“政府牌”。


  长沙市科技局对远大的态度基本上是“他们不来要求我们解决问题,就不会去理他们”,这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有其深厚历史渊源。


  远大的注册资金是郴州科委给的30万,当时是以现金出资,后返还投资、郴州科委退出股份。远大出产的第一台直燃机卖给了省科技厅,当时被当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实际行动,经试用改进后远大空调正式进入市场。远大从郴州迁往长沙后,落实优惠政策,曾经一年获退税2000万元。


  长沙市科技局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远大不可能在别的地方得到比长沙更多的优惠条件了。长沙高新开发区是全国首批27家国家级开发区,而为了让远大成为长沙高新区的一部分,长沙政府为远大开了绿灯。


  长沙高新区分为“一区四园”——火炬城、马坡岭农业园、新沙工业园都是以产业开发来规划的,惟有远大工业园只有“远大城”一家独占。而当时国防科大的银河计算机公司也提出设园申请,只有远大获特批。远大据此享受国家级高新企业“减二免三”的优惠税收政策,“减半优惠”一直延续至今。


  远大在初期享受了国家政策扶持,其中有些还是当地政府的“特区政策”。这种优惠所含的市场调节作用微弱得很,所以当远大一旦长大,就自然要与政府保持一个“有礼貌”的距离。


  远大与政府的依赖与“断奶”,是正常的企业行为。而不正常的是,政府部门的思维定势还是保持了对企业的“干预”姿态,并且,他们对企业的“忘恩负义”表示了真诚的痛心。


  远大的“不亲和”姿态很快就有反应。


  当远大城因为污染问题一次次与当地农民发生赔偿纠纷时,政府的协调角色不再偏执一方了,“公事公办”成了很好的理由。当远大多次提出为“集成建筑”的样板工程特批一块地的申请时,被市政府“以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为由,一次次轻松弹了回去。


  这时候,远大终于尝到失去“政府宠幸”的苦涩。企业与政府的搏弈,如果在企业的市场角色和政府的服务角色都很到位的时候,将是很精彩的双赢游戏,反之,将会两败俱伤。


  据说,当初创智软件将管理总部迁到深圳、将销售点中心迁往北京、软件园保留在长沙时,省里经过反复考虑才定出“要挽留、但不强留”的决策,这一次,政府处理远大事件从容得多。


  远大困境



  记者在长沙采访期间,无论是采访政府官员还是新闻同行,均发出“远大业绩早已出现滑坡”的声音。90年代远大最高峰销售额曾达到24亿,近两年开始徘徊于10亿上下。


  高盛(中国)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最近被张跃以湖南老乡之谊邀请为远大董事。胡专程赴远大做了一次简约的调研后直言,远大并不是呈直线型增长比较快的增长,而是起伏不平,有些业务甚至是下降的,这从公司长远发展来说应该引起警觉。综合指标ROE,即股权回报,过去最高的时候有40%到50%,但是去年跌到12%,并非可以高枕无忧。胡在“专业化管理、人才吸引、规模扩大、财务指标”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但有意思的是,胡祖六先生在远大的建言评论,大约就在17号左右突然从远大网上被拿掉了。


  如今,在诺大的远大城,已经难见张跃之兄张剑的身影——远大资产的所有权已经一分为三,张剑执掌远铃公司,远大空调归张跃,远在美国的姐姐则负责远大海外市场。


  远大的投资分散一度被业界诟病。长沙科技局曾为远铃整体浴室项目做过评估,认为当时因技术、材料全依赖于日本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差失了市场机会;而远铃的集成建筑已在长沙市政府对面曾设立了“试验楼”,其技术确有市场空间,但当时每平米造价超过3000元,所以远铃迟迟未下投资地皮建楼的决心。


  张氏三人曾经一起创立远大品牌与巨额资产,现在已经忘情于江湖、分执天下,这是大多数家族企业真正走向整体发展的硬伤之一。据说,当初张剑从远大空调分离出来,另建远铃公司,即是完成家庭内部资产所有权的分界。


回复
tkdy2002
2007年03月12日 16:22:07
3楼
 这家号称“不上市”的公司对外界来说是“铁板一块”。远大城员工公寓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晚上睡觉采用熄灯制。这种企业管理制度下生长的企业符合现代企业的模式吗? 记者可查阅的远大空调披露的公开财务数据极其有限:“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资产,从1999年未贷过款,一直保持了3亿—6亿元的现金储备;截止2001年底,公司净资产为17亿元。”


  无疑,从资产增值速度与方式来看,远大称得上是“令人尊敬的民营企业”。


  但是,远大的市场领先者地位只持续了几年。曾有经济学者批评远大空调患了“创新萎缩症”——1997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制冷展上,远大空调展台上只摆了一台Ⅶ型直燃机。第二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制冷展上,远大空调展台上亮相的仍然是那种Ⅶ型直燃机,与当时远大的竞争对手开利公司、双良特灵公司、约克公司等公司新产品形成对比。


  远大以溴化锂制冷采暖的直燃机时代是否风头已过,现在还没有定论。一些原来缺电的地区成为电力富余地区,由限制用电到鼓励用电,这样的结果是直接制约了远大直燃机的增长。远大自己的销售人员也承认电空调卖量已经大过远大直燃空调。


  而在非市场层面,远大发现电空调市场背后隐藏着一只强大的看不见的手——电力部门和有关行业专家认为,制冷和采暖应该分而治之,锅炉采暖和电力制冷更加经济,不宜提倡运行费用偏高的溴化锂制冷采暖。远大偏执于与电力部门和有关专家抗衡。今日远大为了自己的生存摇身一变成为了鼓吹"中国电力改革、中国能源结构性危机"的最积极者。

  而正是在与政府、行业、专家的搏弈过程中,远大最终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


觉得写的不错
特别是倒数第二句,很真实,去远大网站上看看就知道了
回复
torlon
2007年03月12日 18:06:06
4楼
这些都是真的不哦。别乱说哦。
回复
tkdy2002
2007年03月13日 14:07:24
5楼
估计是真的
我也听说的
然后在网络上搜到这个文章
觉得写的比较客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