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的哪个部分是沿治导线布置的呢?
crystalsmile
2007年03月06日 20:03:17
只看楼主

纵所周知堤线应沿治导线布置,但是堤一般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比如斜坡式海堤,还有护坡,消浪平台什么的。那到底是海堤中心线和治导线要重合还是堤脚要和治导线重合呢? 请各位前辈赐教,谢谢~~~

纵所周知堤线应沿治导线布置,但是堤一般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比如斜坡式海堤,还有护坡,消浪平台什么的。那到底是海堤中心线和治导线要重合还是堤脚要和治导线重合呢?
请各位前辈赐教,谢谢~~~
免费打赏
crystalsmile
2007年03月07日 10:39:59
2楼
治导线原本只是游荡性河段弯曲型整治设计流路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整治实践中总是按照治导线来新修和续建河道整治工程、确定整治工程的位置和长度……
治导线是防洪工程中的概念,应该和您说的导线是不一样的……论坛中也有其他关于治导线的讨论呀,以上就是引用别人的成果,你可以看看呀~~呵呵~~
谢谢回复哦~~
回复
dongfang0308
2007年03月10日 21:58:40
3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十九条 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治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的规划治导线由流域管理机构拟定,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江河、河段的规划治导线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河段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省界河道的规划治导线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江河、河段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治导线 河道整治设计中,按整治后通过整治流量所设定的平面轮廓线。在进行河道整治规划设计时,权衡防洪、供水、航运等各方面的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正反相对应的弯道,弯道间以直线过渡段相连接。治导线的平面形态参数可用河湾间距(D)、弯曲幅度(P)、河湾跨度(T)、整治河宽(B)、直河段长度(L)、弯曲半径(R)及河湾夹角(α)等来表示。治导线是在分析河道基本流路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权衡确定的。主要的依据有河势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现有工程及天然节点靠河机遇与控导作用的分析成果,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另外该在这上面对治导线有较详细的解释:http://co.163.com/forum/content/207_476575_1.htm,通过这些的了解,你应该可以知道怎么确定了。

回复
crystalsmile
2007年03月12日 14:56:14
4楼
2楼的,我不是兄台,我是女孩子……
谢谢 dongfang0308的回答哦~~~~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呢~~~现在是不明白治导线与堤的关系,到底是堤的中心线还是堤脚,是按治导线来的呢?堤中心线和堤脚有可能距离好几十米呢
回复
zlwsky
2007年03月13日 17:03:46
5楼
治导线是整治河道,使其达到控制主流、稳定河势、固定河槽的主要依据。治导线布置必须满足安全、经济、通畅泄洪的要求,同时考虑河相关系,不改变现有河型,并尽量顾及原有河岸线和枯水河槽的弯曲形态,充分利用现有桥梁、河堤等工程,进行上、下游平顺衔接,少占或尽量不占地,从安全性、现实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出发,确定合理的治导线。根据所要求的设计洪水标准下的造床流量,计算出稳定河宽。最后确定的治导线宽度不得小于稳定河宽。
至于你问到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堤坡与地面的交线。因正在做一个小(2)型农防堤(黄河的一级支流)
回复
crystalsmile
2007年03月14日 18:26:12
6楼
谢谢 zlwsky~~~~~~~~~~~
恩,那也就是堤脚吧我想~~~也就是你们是按治导线来确定堤的最下端,而不是堤的中心线的吧。
啊,发现了个问题捏, zlwsky你说的堤坡和地面的交线,是指什么地面呢?是堤内侧与陆地的交线还是堤外侧与河底的交线呀?
回复
mengmincd
2007年06月11日 10:32:26
7楼
听几位老兄所述,顿开茅塞,如治导线为堤坡与地面的交线且宽度不得小于稳定河宽,则治导线应为堤外脚线。但如此的话,“河宽”与“治导线”宽度是什么关系?在治导线控制下,如坝型不一样,则河宽也应不一样,那么在规划河道时,防洪治导线、坝型、河宽的如何确定先后顺序?谢谢回复!
回复
bdd8834
2007年09月05日 10:10:40
8楼
d
回复
bdd8834
2007年09月05日 10:13:12
9楼
参考书目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编著:《河流泥沙工程学》,新一版,上册、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83。
河道经过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为治导线,也叫整治线。治导线是布置整治建筑物的重要依据,在规划中必须确定治导线的位置。对于单一河道,在平原地区的治导线沿流向是直线段与曲线段相间的曲线形态。它可以本河流天然河弯的曲率半径与流量的经验关系,以及两弯之间的直线段长与河宽的关系为设计依据,较为符合实际。治导线分洪、中、枯水河槽三种情况。由于漫滩水流对河道演变及水流形态的影响小,洪水河槽治导线,一般与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大体一致。对河势起主要作用的是中水河槽的治导线。中水河槽通常是指与造床流量相应的河槽。固定中水河槽的治导线对防洪至关重要,它既能控导中水流路,又对洪、枯水流向产生重要影响。有航运与取水要求的河道,需确定枯水河槽治导线,它一般可在中水河槽治导线的基础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具体要求,结合河道边界条件来确定。一般应使整治后的枯水河槽流向与中水河槽流向的交角不大。
回复
bdd8834
2007年09月05日 10:49:54
10楼
我个人认为,上述河道治导线的概念还是较模糊的,或者说河道治导线是一个大致的概念。

在平原地区,一般河道需要修建堤防,堤防广义上可以说是平原河道的洪水治导工程。因自然断面几乎是不可能推出水面边线的,所以通常先根据明渠均匀流估算堤防的间距,然后再通过非均匀流推算调整后确定其间距。在山丘地区,一般可以将推算出的洪水位作为治导线,但在较平坦的河谷地区,也需修建堤防,以保护大片耕地,这时可以上下游平顺衔接的原则确定治导线。

至于上面提出的问题,可以不要严格地去规定,主要还是通过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后的水位来确定堤防间距。一般情况下,不管哪个部分沿治导线布置对洪水位的影响都较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