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问题
easyshifei
easyshifei Lv.7
2012年09月04日 13:20:25
只看楼主

1,、由于上部剪力墙长度较长,经常出现有一部分短墙肢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框支柱上面而另一部分支承在框支梁上面,由于框支梁的变形,使得上部墙体在竖向力的作用下受力不均匀,翼墙一边的轴压比明显大于长墙肢方向(见图),请问这种情况如何解决比较好?2、框支层的板厚较大,上部对应有填充墙的位置是否可以不用设梁呢3、电梯井的位置是否需要在剪力墙端部设置框架柱

1,、由于上部剪力墙长度较长,经常出现有一部分短墙肢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框支柱上面而另一部分支承在框支梁上面,由于框支梁的变形,使得上部墙体在竖向力的作用下受力不均匀,翼墙一边的轴压比明显大于长墙肢方向(见图),请问这种情况如何解决比较好?
2、框支层的板厚较大,上部对应有填充墙的位置是否可以不用设梁呢
3、电梯井的位置是否需要在剪力墙端部设置框架柱

11.jpg


22.jpg


333.jpg

免费打赏
risan
2012年09月06日 09:44:16
2楼
个人愚见:1、还没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个人一般是平均一下看轴压比。
2、可以,注意本层的活荷载要考虑到施工荷载。
3、如果有框支梁过来应该要设,否则没必要。
回复
chen60467
2012年09月06日 10:06:20
3楼
同意上面的意见~第一条这个可以看组合轴压比~
回复
lsmbin
2012年09月06日 10:25:00
4楼
一楼正解。
顺便提个问题,框支柱是不是应该避免设置成“秃头柱”,即柱上部应有剪力墙,而不能顶空?如果无法避免,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回复
zsm10002
2012年09月06日 10:52:53
5楼
第一个问题:你说剪力墙的轴压比是因为框支柱与框支梁的变形与沉降不一样说造成的,这点我不太同意,pkpm应该还没考虑到这一点,因为“用户手册”上说了,软件是把框支梁按“梁单元”计算,上部剪力墙是按“壳单元”计算的,框支梁与上部剪力墙变形不协调,(即框支梁与上部剪力墙会分开,而实际情况是它们是现浇到一起的,不可能分开,变形也必然协调),软件为了弥补这也缺点,特意设置了一个参数“框支梁刚度放大”手册上建议“100” ,实际这不是很好的处理方法,但这也是PKPM想到的最简单方便的方法。
还有就是轴压比不同的主要原因是:pkpm把剪力墙全部分成“一”字形剪力墙来算(L形的剪力墙分成2个一字形的剪力墙),不考虑翼墙的共同作用(实际情况是L形墙必然是共同受力,轴压比全截面相同),这样就造成的每个翼墙的轴压比不一样! 这个是相当的蛋疼!
后面2、3问题同意一楼的说法!
回复
xuxj2012
2012年09月06日 12:20:40
6楼
学习中
回复
九州·河洛
2012年09月06日 13:04:45
7楼
1、第一条,我一般结合组合轴压比,然后会与建筑、甲方协调,考虑在转换层以上两层将墙厚加大或加强,尽可能使每一个墙肢的轴压比均满足要求。除去上面几个人说的原因外,的确是因为在转换层由于水平及竖向传力构件突变,转换层以上两层范围内的墙体受力非常复杂,单纯靠组合轴压比不能反映全部问题(组合轴压比的计算也不全符合转换层之上的墙体受力,墙肢存在拉应力)
2、第二条,我的作法是将荷载平摊以后满布在板上,且至少≥2;此外,由于常见的作法是转换层之上的楼层层高会增加一个高度,比如600mm,以轻质材料填充,这个填充荷载比较大,所以相当于间接考虑了施工荷载,个人建议若考虑了此填充荷载,则不需要另外增加施工荷载(前提是不是大底盘)
3、关于模型我想说几点,若你只是初步模型就当我没说哈;电梯井出的剪力墙,平面外搭接了一根转换梁,此处应设置框支柱;电梯井内筒的墙体,除去横向的分隔墙外,走道侧壁的墙体应加厚,建议满足1/20层高要求,此墙不能严格意义上定义为分隔墙;电梯井与楼梯井之间的梁,建议用墙体开洞模式建模;因为此处梁高可以稍做高,以使得筒体更为完整;框支梁,尤其是次梁转换梁,若非非做不可,强烈建议不设斜梁;最后,筒体四周的框支柱,建议偏位,不然往楼梯电梯井中突出,建筑上很难接受。
回复
chongyajiji
2012年09月06日 14:26:36
8楼
也遇到相同的问题,看了上面的解答,感觉没有解决。
回复
q1529742418
2012年09月06日 16:04:58
9楼

还不错
回复
easyshifei
2012年09月06日 16:50:35
10楼
与转换层相邻的一层上部楼面的荷载与其他楼层(标准层)的荷载是一样的,如果照你的说法其他楼层也应该出现端部翼墙轴压比大二中间墙肢小的情况,但是实际情况并没有
回复
easyshifei
2012年09月06日 17:01:17
11楼
我现在的解决办法是将端部的墙肢加大到500厚(下部转换梁宽1米)相当于加了一个端柱,现在大部分墙肢的组合轴压比能满足要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