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清:浅议南水北调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工程院院士 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 鉴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以及与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很好匹配,我国北方水危机已成为国内外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如何客观认识南水北调,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 从近几年来又有人提出种种大胆的西线南水北调方案,及中央领导的相关批示来看,南水北调研究论证工作势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值此之际,笔者想在此谈一点对南水北调论证工作的看法。
工程院院士 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
鉴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以及与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很好匹配,我国北方水危机已成为国内外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如何客观认识南水北调,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
从近几年来又有人提出种种大胆的西线南水北调方案,及中央领导的相关批示来看,南水北调研究论证工作势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值此之际,笔者想在此谈一点对南水北调论证工作的看法。
一、过去的南水北调研究论证的方向值得商榷,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也缺乏研究
1.开源供水的增长已难以抵消浪费与污染破坏的后果
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平,各地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和污染破坏并存,开源供水的增长,已抵消不了浪费与破坏。按照过去传统做法,以开源为主不断增加供水的道路越走越艰难,很可能走不通了。参照国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中国必须走节约用水的道路,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工业,适当从紧生活用水和严格控制水源污染,积极进行污水处理。上述诸点现已逐步形成社会的共识,当务之急是应使之真正形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只有在搞好节水和治理污染的基础上,南水北调工程才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助长浪费和破坏环境的作用。现有不少调水方案,都缺乏这方面的工作基础,所设计的地区需水量大多偏高,国内已建的一些引水工程的运用实践可以证明这一点。
2.北方究竟缺多少水?这是南水北调的大前提,但以往的研究在这方面有根本性缺失
(1)要着眼于、依据于人口顶峰时总需水量零增长来判定缺水量。经过多方面研究,中国人口总量在21世纪50年代前后将达到顶峰,大约15~16亿。在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制约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情况下,需水总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也会出现零增长。这是因为:生活用水受人口总量和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别的限制,在相当大的地区内,居民生活用水只能达到较低的水平;农业用水受农产品供求和灌溉发展条件的限制,加之在大力节约用水上挖掘潜力,适当扩大灌溉面积,使灌溉用水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工业用水,将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污水处理费用的制约,用水量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必须逐步下降。由于社会环境质量要求的压力和污废水处理费用所付出的代价将大于GDP的增长,用水将趋零增长。工业化国家自70年代以来,用水量迅速下降,正说明这种趋势。因此,耗资巨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必须从长远考虑,摸清全国和缺水地区供水零增长的时期和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由此推断本地区缺水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从现状到用水零增长时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时期调水规模。一般认为2050年前后可能达到这种水平。达到供水零增长时,并不意味着经济不再发展了,而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水资源得到更高的使用效率。
(2)改造沙漠戈壁只有结合基础建设小规模推进方是可行的。大规模引水投入大、代价高,实施起来困难大。1958年“黄委会”曾在《关于开凿万里长河南水北调为共产主义服务的报告》中提出北方14省、市、区的缺水面积约为33亿亩,其中,沙漠11亿亩、戈壁5亿亩,荒地2.9亿亩,草原5.8亿亩,耕地7.6亿亩,林地及饲料基地0.8亿亩,这些土地都需进行灌溉。当时估计总需水量达6000亿m3,除利用当地水资源2200亿m3外,需南水北调3000~4000亿m3。这可能是最宏伟的设想和最大规模的调水。现在各种方案,大概都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客观地分析,这些土地是否都需要灌溉开发,是值得研究的。上述缺水地区,大约70%的面积都在西北和华北内陆地区,人口不到3000万,估计未来也很难大量移民,在节约和高效用水的前提下,当地水资源是可以满足需要的。问题在于有无必要在这些内陆地区大规模开荒种粮,以解决东、中部粮食不足?从粮食生产、调运的优化考虑,同时从开发土地的成本和处理农牧关系的困难考虑,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改造沙漠、戈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小规模进行则是可行的。大规模改造,投入大,代价高,很难办到。而黄、淮、海流域耕地需要发展灌溉,似应以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联合调度,充分利用雨水等作为主要途径。外流域调水,只能作为补充调节水源。
(3)在污水处理和节水、精耕严重滞后情况下引水增水将扩大危害的负效应。减少污染的重要出路仍在于节约用水。增加供水虽可缓解一些方面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会加速环境恶化。现在城市工业污废水的排放量大约是供水量的80%左右,处理工作严重滞后,在增加供水时污废水的为害相应增加;农田灌溉如不能节约用水、精耕细作,增水反而助长了大水漫灌的恶习,土地盐碱化将继续发展。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近20年来虽有所遏制,但其潜在威胁仍然存在,如不适当控制灌溉,这种潜在威胁很快会变成现实。改善环境的根本出路在转变生产方式、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