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考注册暖通工程 师吗
枫松柏
枫松柏 Lv.12
2007年02月02日 16:46:43
只看楼主

我大学给排水专业专科毕业11年,从事暖通设计11年,请问能否考注册暖通工程师吗。

我大学给排水专业专科毕业11年,从事暖通设计11年,请问能否考注册暖通工程师吗。
免费打赏
zhengshg1979
2007年02月03日 14:05:40
2楼
应该没有问题吧,你可以看看报名条件上有没有符合的啊,政策最重要了
回复
枫松柏
2007年02月03日 18:36:56
3楼

就是找不到啊。不知道符合哪条。谢谢大家。给我个解释。悬赏60分。
回复
bobrich
2007年02月03日 21:24:48
4楼
你属于其他像近专业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只需要5年工作经验,符合条件的.可以报的!
回复
枫松柏
2007年02月04日 05:15:32
5楼

给排水与暖通不属于相近专业把
回复
yanjunchao532
2007年02月04日 17:11:25
6楼
我看了下相关的 文件 你的 要求应该能够满足的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第一条 建设部、人事部共同负责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

  第二条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大纲、年度试题、评分标准与合格标准。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考试工作。

  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各地的考试工作,由当地人事行政部门会同建设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地协商确定。

  第三条 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第四条 符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十条的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指公用设备专业工程中的暖通空调、动力、给水排水专业,详见附表1,下同)或相近专业(详见附表1,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二)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三)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第五条 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四)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五)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六)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第六条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四)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

  (五)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0年。

  (六)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2年。

  (七)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

  (八)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0年。

  第七条 参加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参加考试人员在准考证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第八条 考点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须经建设部和人事部批准。

  第九条 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的原则。考试工作人员认真执行考试回避制度,参加命题和考试组织管理的人员,不得参与考试有关的培训工作和参加考试。

  第十条 严格执行考试考务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做好试卷命题、印刷、发送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第十一条 严格考场纪律,严禁弄虚作假,对违反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者,要严肃处理,并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责任。
回复
yanjunchao532
2007年02月04日 17:12:41
7楼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人员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执业资格制度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从事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等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国家对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统一规划。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五条 建设部、人事部等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等依照本规定对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注册和执业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下设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由建设部、人事部和有关行业协会及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的专家组成,具体负责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注册和管理等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地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组织、取得资格人员的管理和办理注册申报等具体工作。

第二章 考试

第七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第八条 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负责拟定公用设备专业考试大纲和命题、建立并管理考试试题库、组织阅卷评分、提出评分标准和合格标准建议。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大纲、年度试题、评分标准与合格标准。
  第九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组成。
  第十条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第十一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行政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第三章 注册

  第十二条 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者,可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向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报送办理注册的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向准予注册的申请人核发由建设部统一制作,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和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申请人经注册后,方可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执业。
  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应将准予注册的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名单报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十四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满需继续执业的,应在期满前30日内办理再次注册手续。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在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或相关业务中犯有错误,受到行政处罚或者撤职以上行政处分,自处罚、处分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2年的;
  (三)自受刑事处罚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的;
  (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规定的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依照本规定第十五条决定不予注册的,应自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如有异议,申请人可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十七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撤销其注册:
  (一)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在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和相关业务中造成工程事故,受到行政处罚或者撤职以上行政处分的;
  (四)经查实有与注册规定不符的;
  (五)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
  第十八条 被撤销注册人员对撤销注册有异议的,可自接到撤销注册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十九条 被撤销注册的人员在处罚期满5年后可依照本规定重新申请注册。

第四章 执业

第二十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执业范围:
  (一)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含本专业环保工程);
  (二)公用设备专业工程技术咨询(含本专业环保工程);
  (三)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咨询;
  (四)公用设备工程的项目管理业务;
  (五)对本专业设计项目的施工进行指导和监督;
  (六)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一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只能受聘于一个具有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
第二十二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由其所在单位接受委托并统一收费。
  第二十三条 因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质量事故及相关业务造成的经济损失,接受委托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根据合约向签章的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追偿。
第二十四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管理和处罚办法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五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有权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名义从事规定的专业活动。
第二十六条 在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形成的主要技术文件,应当由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修改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签字盖章的技术文件,须征得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同意;因特殊情况不能征得其同意的,可由其他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签字盖章并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二)保证执业工作的质量,并在其负责的技术文件上签字盖章;
  (三)保守在执业中知悉的商业技术秘密;
  (四)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及以上单位执业;
  (五)不得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第二十九条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应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并作为再次注册的依据条件之一。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在实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之前,已经达到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条件的,可经考核认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一条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可按规定的程序申请参加考试、注册和执业。
第三十二条 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活动的单位配备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具体办法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签字盖章生效的技术文件种类及管理办法由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回复
yanjunchao532
2007年02月04日 17:13:58
8楼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


 
  一、考核认定条件

  本办法下发之日前,长期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评聘为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业道德行为良好,
  身体健康,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三)1983年12月31日前,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并获得
     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银奖或有关公用设备专业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年龄在70周
     岁(含)以下,且具备下列一项条件;

     1、在具有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中,担任正、副总工程师(负责公用设备专业技术工作)职务满5年

     2、受聘担任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考题设计的专家。

  (四)具备下列条件 1或条件2,并参加专业测试成绩合格的人员。

     1、同时具备下列(1)和(2)项中的各一项条件者。

     (1) 学历和职业年限:

     ① 1983年12月31日前,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或
       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0年。

     ② 1983年12月31日前,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0年;1978年
       12月31日前,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

     ③ 1978年12月31日前,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1973年12月
       31日前,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0年。

     (2) 技术业绩和资历:

     ① 担任工程设计中公用设备专业技术负责人,完成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中6项及以上的一级和特级建筑工
       程项目或中型及以上工业项目(其中大型工业项目不少于2项)的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

     ② 在具有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中,担任正、副总工程师(负责公用设备专业技术工作)职务满5年

     ③ 在具有乙级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中,担任总工程师(负责公用设备专业技术工作)职务满7年

     2、1983年以后,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并
       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项目或有关公用设备专业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获得2项
       及以上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公用设备专业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二、考核认定程序

  (一)符合考核认定条件的工程设计人员由所在单位向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部门推
     荐,其中铁道部、水利部所属的甲、乙级勘察设计单位分别向铁道部、水利部主管勘察设计的部门推荐,军
     队系统勘察设计单位向总后基建营房部推荐。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部门和铁道部、水利部主管勘察设计的部门、总后基建营房部对本地区、本
     部门设计单位的申报人员进行审核,并经本地区、本部门人事(职改)行政部门、总政干部部复审后提出推
     荐名单,报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初审。

  (三)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负责初审通过人员的测试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地区
     初审通过人员的具体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成绩报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

  (四)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将初审结果和测试成绩汇总后上报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全国勘察设计
     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根据初审结果和测试成绩进行终审,报人事部、建设部批准后,由全国勘察设计注册
     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公布通过考核认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名单

  三、考核认定申报材料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部门和铁道部、水利部、总后基建营房部等主管勘察设计部门的意见函。

  (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申报表(附表 2)。

  (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全国设计大师应提供院士或大师证书复印件。其他人员应提供以下证明
     材料的复印件:学历或学位证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获奖证书,获奖项目的主要设计文件或图纸签署
     证明,担任正、副总工程师职务的任命文件。

  (四)所在单位出具的职业道德证明和获奖单位出具的获奖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证明。

  四、申报时间及要求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铁道部、水利部主管勘察设计和人事部门、总后基建营房
     部和总政干部部,应于 2003年5月31日前,将审核和复核合格人员材料报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

  (二)通过特许或考核认定的方式取得其他专业执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申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
     核认定。

  (三)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真做好申报、审核和复核工作。凡不认真把关或弄虚作
     假的,停止该地区或部门的申报权和个人的申报资格。

  (四)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审核、复核时,应核查各类证书及相关证明文件的原件。向公用设备专业委员会报送的
     各类证书及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应由所在单位人事(干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


回复
yanjunchao532
2007年02月04日 17:16:07
9楼
注册暖通空调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

积分应用

1.4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级数

1.5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阶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1.6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古典概型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

统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y刁分析

1.7向量分析

1.8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 千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

和平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

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

可逆过程 熵

2.2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2.3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迈克尔干涉仪 惠

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自

#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

干涉 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

念 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液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概念电解质

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

子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常数 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 周期 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 氧化物

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概念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

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熵

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3.6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 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

酯类 工程塑料(ABS) 橡胶 尼龙66

四、理论力学

4.1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矩 力对

轴之矩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主矢 土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

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

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 重心

4.2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转动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动

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5.1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虎克定律和位移计算应变能计算

5.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应力互等定理

5.3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切(剪)应力及强度条件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5.4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主惯性矩

5.5梁的内力方程 切(剪)力图和弯矩图 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叠力口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5.6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5.7斜弯曲 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5.8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6.1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6.2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6.3流体动力学基础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6.4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一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6.5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6,6明渠恒定均匀流

6.7渗流定律井和集水廊道

6.8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9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七、计算机应用基础

7.1计算机基础知识

硬件的组成及功能 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数制转换;.2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知识、系统启动 有关目录、文件、磁盘及其它操作 网络功能

注: 以Windows98为基础

7.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 数据 变量 数组 指针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的语句 转移语句 条件语句 选择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 子程序(或称过程) 顺序文件 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情况,暂采用FORTRAN语言

八、电工电子技术

8. 1电场与磁场

库仑定律 高斯定理 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8.2直流电路

电路基本元件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 戴维南定理

8.3正弦交流电路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复阻抗 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 功率及功率

因数 串联与并联谐振 安全用电常识

8.4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

三要素分析法

8.5变压器与电动机

变压器的电压、 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常用继电一接触器控制电路

8.6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8.7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

8.8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 加、减和积分运算电路

8.9门电路和触发器

基本门电路 RS、D、JK触发器

回复
yanjunchao532
2007年02月04日 17:18:17
10楼
注册暖通空调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

积分应用

1.4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级数

1.5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阶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1.6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古典概型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

统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y刁分析

1.7向量分析

1.8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 千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

和平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

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

可逆过程 熵

2.2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2.3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迈克尔干涉仪 惠

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自

#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

干涉 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

念 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液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概念电解质

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

子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常数 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 周期 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 氧化物

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概念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

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熵

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3.6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 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

酯类 工程塑料(ABS) 橡胶 尼龙66

四、理论力学

4.1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矩 力对

轴之矩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主矢 土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

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

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 重心

4.2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转动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动

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5.1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虎克定律和位移计算应变能计算

5.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应力互等定理

5.3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切(剪)应力及强度条件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5.4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主惯性矩

5.5梁的内力方程 切(剪)力图和弯矩图 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叠力口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5.6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5.7斜弯曲 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5.8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6.1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6.2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6.3流体动力学基础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6.4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一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6.5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6,6明渠恒定均匀流

6.7渗流定律井和集水廊道

6.8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9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回复
yanjunchao532
2007年02月04日 17:18:59
11楼
七、计算机应用基础

7.1计算机基础知识

硬件的组成及功能 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数制转换;.2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知识、系统启动 有关目录、文件、磁盘及其它操作 网络功能

注: 以Windows98为基础

7.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 数据 变量 数组 指针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的语句 转移语句 条件语句 选择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 子程序(或称过程) 顺序文件 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情况,暂采用FORTRAN语言

八、电工电子技术

8. 1电场与磁场

库仑定律 高斯定理 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8.2直流电路

电路基本元件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 戴维南定理

8.3正弦交流电路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复阻抗 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 功率及功率

因数 串联与并联谐振 安全用电常识

8.4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

三要素分析法

8.5变压器与电动机

变压器的电压、 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常用继电一接触器控制电路

8.6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8.7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

8.8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 加、减和积分运算电路

8.9门电路和触发器

基本门电路 RS、D、JK触发器

九、工程经济

9.1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现金流量 投资 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 经营成本 销售收入

利润 工程项目投资涉及的主要税种 资金等值计算的常用公式及应

用 复利系数表的用法

9.2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和参数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净年值 费用现值 费用年值 差额内部收益

率 投资回收期 基准折现率 备选方案的类型 寿命相等方案与寿

命不等方案的比选

9.3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单因素敏感性分

析 敏感因素

9.4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目标与工作内容 赢利能力分析 资金筹措的主

要方式 资金成本 债务偿还的i要方式 基础财务报表 全投资经济效果与自有资金经济效果 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与自有资金现金流量

表 财务效果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财务

评价的特点(相对新建项目)

9.5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概念、内容与实施步骤 功能分析

十、热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1 0.1基本概念

热力学系统 状态 平衡 状态参数 状态公理 状态方程 热力参

数及坐标图 功和热量 热力过程 热力循环 单位制

l 0.2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10.3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内能 焓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开口系统和闭

口系统的表达式 储存能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1 0.4气体性质

理想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 实际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 压缩因子

临界参数 对比态及其定律 理想气体比热 混合气体的性质

1 0.5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定压 定容 定温和绝热过程 多变过程气体压缩轴功 余隙

多极压缩和中间冷却 .

1 0.6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熵 孤立系统

熵增原理

10.7水蒸汽和湿空气

蒸发 冷凝 沸腾 汽化 定压发生过程 水蒸气图表 水蒸气基本

热力过程 湿空气性质 湿空气焓湿图 湿空气基本热力过程

1 0.8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喷管和扩压管 流动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方程 流速 音速 流量

临界状态 绝热节流

10.9动力循环 朗肯循环 回热和再热循环 热电循环 内燃机循环

1 0.1 0致冷循环

空气压缩致冷循环 蒸汽压缩致冷循环 吸收式致冷循环 热泵

气体的液化

1 0.11导热理论基础

导热基本概念 温度场 温度梯度 傅里叶定律 导热系数导热微

分方程 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1 0.12稳态导热

通过单平壁和复合平壁的导热 通过单圆筒壁和复合圆筒壁的导热

临界热绝缘直径 通过肋壁的导热 肋片效率 通过接触面的导热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

10.1 3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 诺模图

集总参数法 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

l 0.14导热问题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原理 问题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 节点方程建立节点方

程式求解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 显式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

隐式差分格式

1 0.1 5对流换热分析

对流换热过程和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流动边界层 热边界层 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

组及其求解 边界层换热积分方程组及其求解 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

的类比 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 相似原理 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10.16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方程式

管内受迫流动换热 外掠圆管流动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与

受迫对流并存的混合流动换热

1 0.1 7凝结与沸腾换热

凝结换热基本特性 膜状凝结换热及计算 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

及增强换热的措施 沸腾换热 饱和沸腾过程曲线 大空间泡态沸腾换热及计算 泡态沸腾换热的增强

1 0.1 8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辐射强度和辐射力 普朗克定律 斯蒂芬一波尔兹曼定律 兰贝特余

弦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10.19辐射换热计算

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角系数的确定方法 角系数及空间热阻

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有效辐射 表面热阻 遮热板 气体辐射的特

点 气体吸收定律 气体的发射率和吸收率 气体与外壳间的辐射换

热 太阳辐射

l 0.20传热和换热器

通过肋壁的传热 复合换热时的传热计算 传热的削弱和增强平均温

度差 效能一传热单元数 换热器计算

十一、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11.1流体动力学

流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稳定流动与非稳定流动 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

式 实际流体的运动方程式 柏努利方程式及其使用条件

11.2相似原理和模型实验方法

物理现象相似的概念 相似三定理 方程和因次分析法 流体力学模

型研究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1.3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层流与紊流现象 流动阻力分类 圆管中层流与紊流的速度分布 层

流和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 减

少局部阻力的措施

11.4管道计算

简单管路的计算 串联管路的计算 并联管路的计算

11.5特定流动分析

势函数和流函数概念 简单流动分析 圆柱形测速管原理 旋转气流

性质 紊流射流的一般特性 特殊射流

11.6气体射流压力波传播和音速概念 可压缩流体一元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渐缩喷

管与拉伐尔管的特点 实际喷管的性能

11.7泵与风机与网络系统的匹配

泵与风机的运行曲线 网络系统中泵与风机的工作点 离心式泵或风

机的工况调节 离心式泵或风机的选择 气蚀 安装要求

十二、自动控制

12.1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控制工程”基本含义 信息的传递 反馈及反馈控制 开环及闭环

控制系统构成 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12.2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特性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拟定与求解 拉普拉斯

变换与反变换 传递函数及其方块图

1 2.3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基本调节规律及实现方法 控制系统一阶瞬态响应 二阶瞬态响应

频率特性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表示方法 调节器的特性对调节质量的

影响 二阶系统的设计方法

12.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对象的调节性能

稳定性基本概念 稳定性与特征方程根的关系 代数稳定判据对象的

调节性能指标

12.5掌握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误差及稳态误差 系统类型及误差度 静态误差系数

12.6控制系统的综合与和校正

校正的概念 串联校正装置的形式及其特性

继电器调节系统(非线性系统)及校正:位式恒速调节系统、带校正

装置的双位调节系统、带校正装置的位式恒速调节系统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