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古称太华山,海拔2200米,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古称太华山,海拔2200米,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华山,从得名到现在,大约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汉唐以前华山虽然有名,但登上华山的人是很少的,可说是处于探险阶段。唐宋时代,修道求仙的隐士们开始在华山凿洞为祠,亦引来了少数的诗人和画家,这是开发的初期。到了元明时代,山上营建起楼阁殿宇代替了山洞;山路亦因此得到修整,有的成了石级、有的加上了铁链栏杆,大大方便了登山的游人,这是开发的盛期。到了清代,群众上山的不计其数,文入画家来到华山的亦络绎不绝。于是出现了《华山志》、《华山记》、《华岳志》、《西岳华山志》、《太华山记》、《华岳全集》、《华山小记》、《游西岳记》、《华山经》等不下十种记述华山的书本。至于单篇文章和诗赋就更多了。因此可以说这是华山的兴旺时期。
12楼
西岳华山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正如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所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至,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是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于是始广"。作为中华文化的摇蓝,上古时期产生的"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巨灵擘山"、"女娲补天"等传说,均源于华山脚下。史载伏羲、神农、轩辕、尧、舜、禹、汤,皆兴起于华山左右。《史记·封禅书》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通鉴纲》载"帝尧五十载癸已观于华。"《尚书·舜典》载舜帝"八月巡狩,至于西岳。"除此而外,历代统治者秦始皇、汉武帝、唐高祖、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明太祖等均对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又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华山一直是道教独占的名山,也是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四洞,佛教从未涉足。它的雄险神奇的山体形象,乃是道教所追求的理想的神仙境界,也是千百年来的道教徒所向往的修炼之地。早期道教的著名道士如北魏的寇谦之、北周的焦道广等人都曾在山上结庐修炼,道士们的早期开发可谓艰辛倍尝,只能在山中依崖栖身,以后才逐渐修建石、木结构的小型道观。
唐代,华山道路逐渐开凿出来,道教也随之而兴盛。唐睿宗的女儿金仙公主、著名道士杜怀谦、钟离权、吕岩等人都在山上修道隐居。宋代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陈抟居住华山达四十余年之久,因此而被奉为道教"老华山派"的祖师,俗称"陈抟老祖"。山上遗留着不少与他有关的遗迹,如玉泉院、希夷洞、云台观、下棋亭、希夷峡等等。金元时,全真派的道士王处一、谭处端、郝大通等人在华山长期居住、传道,华山遂成为道教全真派的本山。
明清两代,华山道教极为兴旺,宫观遍布全山、香火盛极一时。现存的洞景和摩崖题刻,亦多为明清时遗物。由于山势过于险峻,宫观、洞景、石刻绝大多数都是沿着"华山一条路"而建置。
华山同道教的渊源可以上溯至被道教尊为始祖的老子李耳。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炼丹炉修道于华山,山上遍布这位道教始祖的仙迹胜景。道教正式形成以来,历代高道、隐逸、贤达、云游集会华山,参玄论道,研讨丹术。全真教兴起,华山成为该教主要活动场所。南宗北祖,各派仙霞羽客,神仙真人,云集华山修真养性,传道阐教,证虚无之妙道,发天地之正气。"七真"中的郝大通创立的"华山派"、邱处机创立的"龙门派",一直在华山活动至今。在华山修炼的众多高道中,尤以吕洞宾、焦道广、寇谦之、郝大通、贺元希、王常月最为著名。秦汉以来,和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200余篇,其中以"巨灵擘山""吹萧引凤"、"劈山救母"、"对弈赌山"等影响深广。
华山古庙会
回复
13楼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华山传统的古庙会,它本是香客集中朝拜山神、道仙的活动。
华山是五岳名山和道教圣地,从原始社会后期就受到先民的崇祀,自春秋时期直至清末,一直是官方祭祀的山岳。辛亥革命以后、官方祭祀活动停止,而香火鼎盛的民众朝山活动则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文革"中道教活动一度中止,古庙会也随之中断或来者甚少。80年代以来,道教转入正常活动,古庙会也逐渐恢复,而且庙会的重心逐渐由求神拜仙祈福还愿向休闲旅游观赏转变。
华山古庙会的来历主要有以下几说;一说是华山道教为了纪念宋时华山道教宗师陈抟;二说是据清举人徐学儒撰写的《朝山建醮碑》而来。明万历年间,朝邑县长春、洛苑等乡组织太阳社,在华山北斗坪举行法会,"远近来者猥集",道人参与此集会,主醮事,此后逐渐形成民间庙会;三说是华山盛产药材,每年三月十五日的古庙会由过去群众自发形成的药材交易会衍变而来。唐代韩愈《华山女》诗中云:"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扁……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莹……"据此可知,唐代已有集中祭神拜仙、祈福还愿活动的庙会雏形,加上前来赶卖饮食、药材和其他物品的商贩,一步一步逐渐发展起来的。
近几年来,华山古庙会逢年如旧,且一年盛过一年。古会前夕,各地善男信女携带香蜡纸表、供品鞭炮等结伴而至,挤满华山的宫观庙院,念经劝善活动彻夜不息。是日,更有众多朝山游客及商贩,如蚁聚蜂拥,塞路而来。宫观内,朝礼岳神、布施香资活动异常繁忙,鞭炮频鸣,硝烟弥漫,香火蒸腾;峪口、山坡及各条道路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峪内山湾路角,朝山者亦络绎不绝,路旁市场商贾云集,促销购物,应接不暇;秦腔、眉户、杂技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艺活动也赶来添彩助兴。鞭炮声、叫卖声、喧嚷声及现代化的音响响彻天外。真可谓人挤人,声连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朝会者多是西北各省及晋、鲁、豫十多个省市的民众,特别是本地和临近几县来者更多,香客中以妇女居多。据统计,近十年来,华山三月十五古庙会期间每年有10多万人参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华山每年除此次庙会外,另有农历七月十八的王母娘娘蟠桃会,蟠桃会远不及三月庙会盛况,主要是香客的祭拜活动。
回复
14楼
徒步华山线路从玉泉院出发,过鱼石、灵官庙、五里关、青柯坪,经"回心石"、千尺幢、百丈崖和老君犁沟到北峰,从北峰南上,经擦耳崖、苍龙岭、过五云峰到金锁关,从这里可分别前往东中南西四峰。
徒步遍游五峰一般要10小时。想在东峰观日台看日出,需夜间出发步行4~6小时,至山顶正好赶上日出。
华山索道(全长1550米)已于1996年建成,已正式开通。索道从山脚沿当年"智取华山"的小道上空飞架,直达北峰,落差近800米,相对高度达到两百多米,穿行在绝壁峡谷之间,蔚为壮观。这使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中外的游客都能领略到华山之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