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全国许多杜甫纪念地中最负盛名的一处胜地。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公元759年12月,因避“安史之乱”由从长安经甘肃逃亡到成都,第2年3月在友人的帮助下选定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起一座茅屋,自诩为“草堂”,这就是“万里桥西一草堂”。宋元明代和清代时代,世人习称成都的杜甫草堂为“浣花草堂”。杜甫一生居住过若干茅屋,茅斋,草堂,如东屯草堂、襄西茅屋,西枝草堂等等,数浣花草堂最为杜甫怀念,最知名,为杜甫呤咏最多。浣花草堂的名气和地位超过杜甫的生卒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在浣花草堂前后居住四年,作诗三百首,占传世杜诗数量的五分之三,很多诗都是以草堂为题,触景生情而作。如“万里桥西一草堂”、万里桥西侧,百花潭北庄等,是写草堂的位置;“浣花溪水水西头,春江一曲抱村流”,是描写草堂的环境,草堂周围的地形是“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步入草堂庭园,满目青翠,庄严肃穆而古朴典雅的祠宇建筑掩映在苍楠翠竹之中,显得格外幽深静谧。加之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更添几分情趣,漫步其间,吟哦杜甫那些描绘草堂秀色的优美诗句,烦恼还会有吗?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全国许多杜甫纪念地中最负盛名的一处胜地。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公元759年12月,因避“安史之乱”由从长安经甘肃逃亡到成都,第2年3月在友人的帮助下选定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起一座茅屋,自诩为“草堂”,这就是“万里桥西一草堂”。宋元明代和清代时代,世人习称成都的杜甫草堂为“浣花草堂”。杜甫一生居住过若干茅屋,茅斋,草堂,如东屯草堂、襄西茅屋,西枝草堂等等,数浣花草堂最为杜甫怀念,最知名,为杜甫呤咏最多。浣花草堂的名气和地位超过杜甫的生卒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在浣花草堂前后居住四年,作诗三百首,占传世杜诗数量的五分之三,很多诗都是以草堂为题,触景生情而作。如“万里桥西一草堂”、万里桥西侧,百花潭北庄等,是写草堂的位置;“浣花溪水水西头,春江一曲抱村流”,是描写草堂的环境,草堂周围的地形是“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步入草堂庭园,满目青翠,庄严肃穆而古朴典雅的祠宇建筑掩映在苍楠翠竹之中,显得格外幽深静谧。加之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更添几分情趣,漫步其间,吟哦杜甫那些描绘草堂秀色的优美诗句,烦恼还会有吗?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2楼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被杜甫誉为“新人民”的成都人对浣花草堂备极爱护,使这一诗圣故址历一千二百分十年历史变迁,屡经天灾人祸而能巍然卓立。杜甫身后,凡到成都的文人雅士,流寓宦绅都必凭吊草堂并写下数不清的感怀诗文。浣花草堂成为巴蜀文坛的一种标志。1952年,浣花草堂被辟为“草堂公园”,后又名为“杜甫草堂”。
来到浣花溪泮的杜甫草堂,这里不但有草舍祠宇,供人凭吊;各种书画碑帖,珍贵文物也是琳琅满目。在大廨堂中我们看到那尊由著名美术家钱绍武创作的杜甫铜像:诗人瘦的只剩一身风骨,杜陵野老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双噙满忧伤的眼是如此的震憾人心!肃立铜像前,杜甫的际遇,杜甫的忧思,杜甫的诗意竟似潮水袭来使人不免神思凝重,久久不愿离开。满园的兰花散放着清香,和着这从遥远唐朝飘过来的诗香一起弥漫在这块文学圣地里,怎能不触动游人心怀?
杜甫草堂当年有多大规模,人们不得而知。现今我们游览的草堂是合并了东邻的梵安寺和西邻的梅园而成,总面积200,000m2。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古典式的园林建筑,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成都游客最集中的观光胜地之一。
草堂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廨、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工部祠则是后世为纪念杜甫而建。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故有“诗史”之誉。工部祠,是因杜甫曾作过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得名。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室内四壁有少许碑刻文物。人们从这些简朴的供物中可以想像当年杜甫的清贫生活。
回复
3楼
.
回复
4楼
.
回复
5楼
.
回复
6楼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