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求有关樱花的文字资料
sqf840208
sqf840208 Lv.12
2006年12月01日 10:55:16
来自于园林植物
只看楼主

因为苗圃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做一种植物课件,刚好我要做的是樱花个人比较懒,嘿嘿求各位大哥大姐直接告诉我一些东东然后斑竹给奖励要大奖~~~~

因为苗圃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做一种植物课件,刚好我要做的是樱花
个人比较懒,嘿嘿
求各位大哥大姐直接告诉我一些东东
然后斑竹给奖励
要大奖~~~~
免费打赏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1:58:20
2楼
呵呵,昨天刚刚找了些樱花的资料!给你发些!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08:41
3楼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至圆形,单叶互生,叶倒卵形,叶缘长芒重锯齿,花单生枝顶或3-6簇生呈伞形或伞房状花序,花大重瓣与叶同时生出或先叶后花,萼筒钟状或筒状,栽培品种多为重瓣;果红色或黑色,5-6月成熟。下垂有玫红、淡红、绿白各色,4—5月间花叶同放。

习性 :学名:prunus lannesiana,喜光、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处,对不良气体抗性弱。

繁殖法:嫁接以草樱为砧,早春进行。

栽培要点:忌重修剪,以自然形树冠为宜,对农药敏感,大苗移植带土球 .

花卉植物名:樱花

拉丁名 /别名:Prunus spp. / 楔、山樱桃、荆桃

产地与习性:樱花产北半球温带,以中国西南山区各类最为丰富,栽培的樱花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多为落叶灌木。对气候,土壤适应范围较宽。喜光、耐寒、抗旱,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良好。花期 4月。

人们经常说日本是樱花之国。但是多年来从事研究樱花分类的川崎哲也先生指出:从野生种樱花的数量来看,中国比日本要多得多,但另一方面,似乎很少人知道,在日本培植了许多世界其它地方看不到的品种。

日本樱花分为野生品种和经园艺改良的杂交品种。其中野生樱花有 9种:山樱、大山樱、大岛樱、霞樱、江户彼岸樱、深山樱、丁字樱、高嶺樱、豆樱。根据种类的不同,生长的地带也不同。另外从这9种野生樱中已杂交出300多种培植品种,其代表是染井吉野樱。这种樱花生长速度快,花朵十分华美,因此迅速引种于全国各地公园和街道。据说这种樱花是由大岛樱和江户彼岸樱杂交出来的。

培植出来的品种很多非常相似,要区分它们是十分困难的。其实有没有樱花方面的知识,对于赏樱是丝毫没有影响的 ,但如果你多少懂得一些的话,在赏樱时会更有趣,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樱花从远处眺望就像一片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你靠近去观赏,能看清每一朵花的造型,如果拿着放大镜去看,你会在花蕾、鳞片、幼芽上发现出乎意料的美。花瓣、萼筒、萼片的形状是区分种类的依据,你要从这种方面去观察的话,一个春天你就成为樱花通了。

樱花的盛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在叶子长出前先开,有的与叶子生长同时开花。其中同步开花的山樱、大岛樱的叶子与樱花的颜色相映成衬,十分美丽。

樱花的花期很短,仅有 4-10天的寿命。樱花的美在于盛开时的热烈,更在于它怒放后纷纷飘落时的那种清高、纯洁和果断的壮烈场面。另外要想观赏到美丽的樱花,空气清新的地方最理想,因为紫外线强,盛开时樱花的色素就充足,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10:52
4楼
01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14:56
5楼
樱花的历史
樱花热烈、纯洁、高尚,严冬过后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气息带给日本人民,日本政府把每年的 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在这个赏花季节,人们带上亲属,邀上友人,携酒带肴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赏樱、边畅饮,真是人生一大乐趣。

樱花在日本已有 1000多年的历史。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咏樱花的歌比咏梅花的歌要多5倍。而且日本很早就有了赏樱花的活动。7世纪,持统天皇特别喜爱樱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观赏樱花。另外,据说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是9世纪嵯峨天皇主持举行的。当初,赏樱只是在权贵间盛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传统的民间风俗。

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 “樱花7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

另外,樱花还作为日本人民的友好使者,已经盛开在世界许多地方。 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时,中国赠送日本一对大熊猫,日本政府从北海道远轻町选出1000棵樱树苗,由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赠送给中国,这些樱花树苗栽种在北京。后来几乎每年都有日本政府或民间团体或友好组织赠送樱花给中国。这些盈情载义的樱花,使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多了一份友情,多了一份温馨。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20:21
6楼
樱花与日本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喜爱樱花,历史久矣。在奈良时代( 710—794年),说到花,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咏樱花的歌比咏梅花的歌要多5倍。而且日本很早就有了赏樱花的活动。当初,赏樱只是在权贵间盛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传统的民间风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平安时代,樱花就成了日本人眼中的“花后”,咏唱樱花的歌很多。
古老的“古今集”里有这样的短歌:

世间若无樱花艳,
春心何处得长闲?

其实若论规模,加拿大的温哥华和美国的华盛顿州的樱花毫不逊色。但只有在日本,樱花被誉为花中的精灵,并被赋予了精神的意义,反过来又影响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樱花既是日本的象征,又是日本人的骄傲。樱花树刚刚绽开一朵两朵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等不及了,每天都在念叨:今日开三分,明日开五分。赏樱名所的问询电话也是响个不停。报纸和电视也随时更新各地观赏的情报,让爱花的人更好地欣赏到樱花。

为了培育更多更好的品种,花匠接穗嫁接到不同品种的台木上。没有对樱花的珍爱和执著的感情,是不会培育出美丽的樱花的。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花匠的良苦用心:

昭和四十年,花匠佐野君夫妇到美国旅行,在洛杉矶见到很好的品种 “二代曙樱”,就买了二十株接穗,夹在衣服中间,再放进皮箱里,路上三个星期,每天起早睡晚地精心照料。在旅馆里,夫人每夜拿到阳台上淋夜露,白天精心收藏起来,生怕饭店里的工作人员给扔掉了。后来终于在日本培育成功。

很早人们就知道,樱花开发的每一天都是多么珍贵!歌而咏之,极尽赞美之能事。根据每天一时一刻的变化,分别称为朝樱,夕撄,夜樱,正午樱,午后樱等等。樱花刚开的时候最好看,也有一夜过后就付之流水的。

古代的诗人写道:

千思万想是樱花。

在春花之中,樱是表现最为优秀的。将三春的快乐,全部盛在进有两三天的酒杯里,把燃烧的生命和豪奢的兴味一下子尝个够。仿佛在告诉人们:我的生命只有两天。一天用来绽放,一天用来凋亡。村上春树写道: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继续存在着。

薄田泣堇讲过这样的故事:

德川末年,名古屋有个叫小岛老铁的画家,结庵乞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却具有兰花般清高的情怀。有一年的冬天,寒冷异常,一位朋友特地送来三大包木炭。老铁十分欢喜。
“谢谢你的好心,我们烤火取暖吧。”说着,就点火把三包木炭一起点燃了。他一边烤着屁股一边兴高采烈地说:
“太舒服了,好久没有这样摆阔气了。”
照朋友的想法,这些木炭可以度过整个冬天的。但老铁可不这么想,一点一点地生火,虽然可以维持六十天,但不过是平凡日子的继续。宁可以后的五十九天在寒冷中度过,也要让这一天快乐。

这倒是有点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和中国人的生存哲学是不同的,我们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
在故事的最后写道:

樱花的精神,只有保持老铁这样态度的人才能深刻领会。老铁所抱有的情怀,正是这种花的精神的最生动的表现。

传统的赏樱习俗是这样的:于庭园的池汀上,置一矮几,铺绯红毛毡,用漆着花纹的酒杯交相劝饮。在古代,赏樱只是皇室权贵的特权。 7世纪,持统天皇特别喜爱樱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观赏樱花。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是9世纪嵯峨天皇主持举行的,少不了的是清酒,流传下来的是俳句。后来逐渐传到民间,下里巴人也可以附庸风雅了,慢慢就形成风俗。

现在人们赏樱已经演变成了全民的大派对。家人或者公司的同事在樱花树下铺上蓝色的塑料布,围坐在一起,或烧烤或是便当,喝着啤酒高谈阔论。场面颇像国内的集体春游或野餐,热闹倒是热闹,但已经不能真正体会到赏花的乐趣了。

美而易逝易碎也许是最容易让人痛惜的事了。樱花绽放时虽然绚烂至极,但她从含苞绽放到凋谢不过一周时间,且边开边落,碾落成泥。故有 “樱花七日”之说。一片片小小细细的粉红、洁白、嫩绿,叠加在一起,在一夜之间骤然开放了自己,似云如霞,占满了全部春光,洋溢着生命复苏的欢乐。很快,又像雪花般飘飘而逝,如此的干脆利落,好像一定也不留恋世间的繁华。因此日本有人把樱花喻为“吹雪”,“吹雪”二字可谓道尽了樱花的全部。从樱花的含苞待放到短暂的绚烂至极再到瞬间的飘零入泥,人们的心情也经历了从欣喜到猝然心碎的过程。

谷崎松子借樱花表露对丈夫的哀思:

丈夫辞世那年春,风景依旧叫人赏心悦目。故而,留在花间的思念该有几多深沉!我期盼着春天,心中一片黯然。

正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颇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的味道。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西方人眼里,花就是花,再美的花也还是花。而在东方人的观念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人们情感寄托的对象,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观和审美观。“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坦白讲,东方的文化是唯美的,有时美的让人心碎,但又透着一些颓废和感伤的情怀。

由于日本南北狭长的地形特点,樱花由南渐北次第开放,有人就一路追寻樱花的足迹,从琉球群岛一直到北海道,赏遍全国的樱花。这对于摄影家倒是很好的主题摄影的机会,一般人是没有这么大的兴致,最主要的还是没有时间。

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 “樱花7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日本人认为樱花在开放时如同燃烧着生命的火焰,凋落的时候不污不染,生与死都是美的。他们认为,死后埋尸于樱花树下,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不过倒是没有听说有多愁善感如黛玉的女子要唱一曲: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樱花美而易逝易碎的生命意象和日本人民从中寄托的人生情怀影响了日本文学艺术的发展。从哀物再到哀人的文学艺术风格,从 8世纪的《万叶集》到11世纪的《源氏物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哀物到哀人的美学意义,影响乃至支配了日本文学以后的发展。在日本的文学艺术里,常常有通过讴歌护花惜花来表达人生短暂当惜的心声。历史上,曾有歌人因为在咏唱落花如雪的诗歌中没有表达出痛惜之情便受到责难的记载。日本人并不羞于表达自己伤春悲秋的心情,我所在研究室的毛利君就承认,他看卡通片也常常落泪。

另外,樱花还作为日本人民的友好使者,已经盛开在世界许多地方。

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时,中国赠送日本一对大熊猫,日本政府从北海道远轻町选出1000棵樱树苗,由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赠送给中国,这些樱花树苗栽种在北京。后来几乎每年都有日本政府或民间团体或友好组织赠送樱花给中国。

今年樱花的花期格外地短,既有狂风肆虐,又有大雨欺凌,很快就香消玉陨,多少春情意,都付流水中。联想到最近的中日关系,竟也在风雨中飘摇,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们叫嚷着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24:19
7楼
樱花原生中国
许是出生在樱花胜地的昆明,小时读书在圆通樱潮下的翠湖边,整个青年时代都围着圆通山和翠湖转,而家居又长年居于螺峰街,年年到圆通山赶花潮,已是习俗,因此,便在生命中形成了难泯的樱花情结,爱樱花爱得深,研究樱花便已研究出习惯。

寻觅过樱花的原生地。受一些直浅的文述影响,以为它原祖籍是日本。后从一些植物志籍否定了此说,明白了“二源论”,樱花产于我国和日本,而把我国列于前。直到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在北京工作时,见到一本日本学者撰著的具权威性的樱花专著《樱大鉴》,方明白“二源论”也不对,樱花原生中国。

《樱大鉴》说,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樱花的传播像所有生物一样呈放射性传播。云南与喜马拉雅地域相近,自是最早受惠地区之一。所以,滇樱花自古以来就闻名天下。这使日本有另一种传说,称日本樱花的祖本,是由僧人从云南带回去的,这与有的日本人坚称他们的祖先是云南白族人一样具有探索性。然而,樱花是从喜马拉雅山脉传往日本,这更有可信性。

《樱大鉴》还说,喜马拉雅的樱花传往日本后,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断增加品种,成为一个丰富的樱家族。成为日本国花后,它更受关爱,也更受培养,出现观赏性更强的高等品种。然而,至今几种原生于喜马拉雅的樱花还在日本生长,如乔木樱、绯寒樱等。云南樱花与日本樱花同属,它是由原生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演变而来,是一个变种,花由单瓣变重瓣,色由淡粉红色变深粉红色。这颜色便是与同为观赏度很高的日本樱花的区别,日本樱花的花多为淡粉红色。

至于常见有文称中国樱花传自日本,这实为误讹。这也与樱花这个名谓在我国典籍中记载不多有关。因樱花和樱桃外观很像,古人记述颇为含混,古代樱花便不似别的名花那么被人熟悉,但是在古老籍册仍可觅到它的点点芳踪。白居易有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便是描述了樱花盛开的景况。明代于若瀛的诗中提到樱花:“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而日本植樱特盛,其名声盖过我国樱花,便有了原生的假象。

这使人想到一题外话。我国是园艺花卉大国。现今世界上 85%以上的花卉都源于中国。然而,号称我国十大名花的牡丹、杜鹃、芍药、月季等都被别国抢先注册“国际身份”,使我国育出新种需先经他们认证。惟一未被抢注的只剩下桂花。在我落笔这一刻,是否已被抢注了也难说。联系到“樱原日本说”,足让人想到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意识。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24:53
8楼
两千年前中国樱花已盛开 日本樱花源自中国
世界名花樱花是日本国花,许多人因此以为樱花出自东瀛,其实我国很早就有栽种和赏樱的记述。唐朝诗人白居易有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诗句。

  樱花树姿洒脱开展,盛开时如玉树琼花,堆云叠,甚是壮观。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我国宫苑内栽培,至唐朝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是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带到日本的,后来被日本发扬光大。

  据介绍,全世界有 50多个野生樱花基本种,中国占38个,其次以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分布较多。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25:11
9楼
日本的樱花之最
日本春天一到,即变成一个樱花世界,虽说樱花年年开,没有多大惊喜,不过当置身在一片粉红花海之中,载歌载舞又饮又食时,的确是乐趣无穷,难怪日本人对于“花见”(赏樱)总是乐此不疲。日本樱花,种类繁多之馀,赏花之地亦多,今日为你数数各种樱花之最,让你赏花之余,还可以跟日本人唇枪舌剑一番。

最早开花之种类:寒绯樱

据统计,日本国内共有超过 340 种不同种类的樱花,而各种樱花亦会因应其耐寒能力、地方气候等,开花时间亦会有迟有早,其中颜色偏于深红的“寒绯樱”就是最早开花之种类,每年 1 月中旬,已可见其盛放美姿。至于分布情况,冲绳县内如八重岳、名护城、今归介城址等地便是其主要地头。

最早赏樱之地:冲绳八重岳

说到日本国内最早有樱花看的地方,便是位于气候温和的冲绳岛本部町“八重岳”山地一带,每年 1 月中旬,约 4,000 株绯寒樱已急不及待要展示花姿,让人欣赏,而每年的 1 月 15 日,当地都会举行一个樱花祭,大肆赏樱玩乐一番。

最迟开花之种类:包尾大幡

至于包尾大幡,最迟才盛放的樱花种类,则是译名为“ Chishima ”的樱花。这种樱花的树身较矮,故抗雪抗风能力特别强,往往可捱到 5 月中至下旬才开花,北海道及本州部分高山地带都可见其花踪。

最后赏樱之地:北海道清隆寺

北海道是全日本最寒冷、回暖最迟之地,岛上樱花当然亦是迟迟才开放。当说到究竟那里才是最后赏樱之地时,意见却不大一致,有人认为是北海道东川町的旭岳温泉一带,不过大部分日本人却倾向于相信是北海道东端、根室市“清隆寺”内那 40 株“ Chishima ”樱花,历年来这里的平均开花时间都是在 5 月下旬,而 1984 年 5 月 30 日则是其纪录中最迟开花的年度。

最常见之樱花种类:染井吉野

日本国内超过 340 种樱花种类中,最常见的一种为之“染井吉野”樱花,占全国樱花总数约 8 成,除冲绳及北海道北部之外,其他地方都遍布其踪影。它是由大岛樱及“ Edohikan ”樱配种而成,带有淡淡的粉红色,最早在东京丰岛区一带被发现,后来经自然生长及人工培植后,数目便越来越多。

最长樱花路:二十间道路

樱花树夹道长满两旁,形成一条樱花之路,走在其中气氛浪漫之极。数到全日本最长的樱花之路,便是位于北海道静内町的“二十间道路”,路长约 8 公里,两旁密密麻麻种了约一万株不同种类的樱花,其中大部分为“大山樱”。这里樱花的开花时间为 5 月上旬,而且每逢樱花季节,这里都会禁止车辆驶入,游客大可慢慢赏花。

最巨型樱花树:山高神代

普通一株樱花树,树围通常不过 2 、3米,不过在山梨县武川町的实相寺内,却种植了一株树龄已超过 1,800 年、树围 13.5 米的巨型“山高神代”樱花树,是全日本最巨型的一株,还被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想欣赏巨“樱”开花盛况,4月上旬至中旬便是好时候。

最人气之赏樱拍拖胜地:井之头恩赐公园

樱花盛放,小情侣当然不会错过如此美景,跟对方漫步花丛中赏花谈心,浪漫一番。在日本芸芸樱花地中,最受情侣欢迎的,便是位于东京三鹰市内的“井之头恩赐公园”。

公园内有一个周围长满樱花树的水池,每到花期,娇嫩的粉红樱花倒影池中,情景迷人。另一煞食绝招,则是漫步河中央的七井桥上赏樱,气氛简直浪漫到晕,每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便是这里的樱花之期。

最常食用之种类:八重关山樱

樱花除了可以被观赏之外,亦可以被制成各种食物,例如樱花渍物、樱花酒、樱花汤、樱花丸子等,可算是日本春季的特色时令食物,其中颜色较为深红的“八重关山樱”则是最常用之品种,贪其色香味浓。至于樱花叶,最常被用以制成食物如樱饼等,则是“大岛樱”的幼叶,可谓物尽其用。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25:34
10楼
樱花并非源自日本,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开始种植。世界名花樱花是日本国花,许多人因此以为樱花出自东瀛,其实我国很早就有栽种和赏樱的记述。

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近代】周恩来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唐】白居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

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唐】李商隐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近代】苏曼殊

赠歌者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唐】薛能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12月01日 12:26:33
11楼
离别难 鸳鸯篇
——李德裕(唐)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

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

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
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

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

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薛昭蕴

宝马晓鞴雕鞍,罗帷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察。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

出芳草,路东西。

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谢新恩
——【唐】李煜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