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有奖”
dingjia0611
dingjia0611 Lv.12
2006年11月28日 12:19:22
只看楼主

“论坛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活跃论坛,提高大家参与论坛建设的积极性,共享大家手头所具有的宝贵资源,特举办此项活动。主要规则简单列举如下:1、发您需要的、在论坛中尚未能找到的资料--“挑战帖”(必须是规范资料相关的,最好是制冷方面),各位同仁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2、根据回帖的速度和资料的价值进行奖励。 6小时以内第一有效回复者奖励10分,发挑战帖者奖励奖励10分; 6-12小时第一有效回复者奖励20分,发挑战帖者奖励奖励15分;

“论坛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为活跃论坛,提高大家参与论坛建设的积极性,共享大家手头所具有的宝贵资源,特举办此项活动。

主要规则简单列举如下:
1、发您需要的、在论坛中尚未能找到的资料--“挑战帖”
(必须是规范资料相关的,最好是制冷方面),各位同仁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2、根据回帖的速度和资料的价值进行奖励。
6小时以内第一有效回复者奖励10分,发挑战帖者奖励奖励10分;
6-12小时第一有效回复者奖励20分,发挑战帖者奖励奖励15分;
12-24小时第一有效回复者奖励30分,发挑战帖者奖励奖励20分;
24-48小时第一有效回复者奖励40分,发挑战帖者奖励奖励30分;
48小时以上第一有效回复者奖励50分,发挑战帖者奖励奖励40分;
7天以上,无有效回复的,发挑战帖者奖励60分。(以后提供者酌情奖励)
3、请在发帖前浏阅总贴,尽量避免重复;
4、下载回复并参与评论的,酌情奖励。
5、最好是已经正式出版的,大家能够找到的,相关信息提示尽量完整、准确
6、请勿无意义灌水
7、本活动时间暂定到12月31日,视情形调整。
欢迎各位同仁踊跃参加,一定收获颇丰!
免费打赏
dingjia0611
2006年12月01日 09:49:06
2楼
首先发一帖: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中国”的报告。


望大家积极参与。
回复
qxb411
2006年12月02日 08:55:50
3楼
来本制冷工艺设计吧,如果哪位仁兄有关于制冷设备的计算与制造的发一下吧!
回复
wuliaozhaizhu
2006年12月05日 09:57:22
4楼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中国

华贲教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

以下为简介
--------------------------------------------------------------------------------

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要求中国加快发展冷热电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高效利用正在快速发展的天然气资源。
本文在:① 介绍国外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沿革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冷热电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CCHP/DES)与传统“热电联产”(CHP)和不同和重大发展与创新;② 论证了(CCHP/DES)是中国天然气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和用户;③ 论证了特别适合于在中国发展的分布式能源站的规模和类型,提出了中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大中小并举和冷热电联供的重要策略;④ 剖析了发展分布式能源所需要听相关技术、政策、规划、运作模式以及政府需要担负的职能;⑤ 展望了分布式能源发展给中国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带来的影响。
回复
wuliaozhaizhu
2006年12月05日 10:01:34
5楼
冷库制冷量计算



以下介绍冷库制冷量中最主要部分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

第1条 冷库制冷量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Qq=Q1+PQ2+Q3十Q4+Q5

Qq一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千卡/小时):

Q1一围护结构传热量(千卡/小时);

Q2一货物热量(千卡/小时);

Q3一通风换气热量(千卡/小时);

Q4一电动机运转热量(千卡/小时);

Q5一操作热量(千卡/小时);

P一负荷系数(千卡/小时)。



第2条 冷库冷却间和冻结间的负荷系数P应取1.3,其它冷间取1。



第3条 冷库制冷量的冷间机械负荷应分别根据不同蒸发温度按下式计算:

Qj=(n1∑Q1+N2∑Q2+N3∑Q3+N4∑Q4+N5∑Q5)R

式中Qj一机械负荷(千卡/小时);

n1一冷库的围护结构传热量的季节修正系数;

n2一货物热量的机械负荷折减系数;

n3一同期换气系数,一般取0.5-1.0(“同时最大换气量与全库每日总换气量的比数”大时取大值);

n4一冷库冷间用的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

n5一冷库的冷间同期操作系数;

R一冷库的制冷装置和管道等冷损耗补偿系数,一般直接冷却系统取l.07,间接冷却系统取1.12。

第4条 冷库制冷量中围护结构传热量的季节修正系数(n1),一般应根据生产旺季出现的月份,按附录三规定采用。当全年生产无明显淡旺季区别时,应取1。



第5条 冷库制冷量中货物热量的机械负荷折减系数(n2)应根据冷间的性质确定,冷加工间和其它冷间应取1;冷却物冷藏间宜取0.3-0.6;冻结物冷藏间宜取0.5-0.8。



第6条 冷库冷间用的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4)和冷间的同期操作系数(n5),应按表1规定采用。

表1




注: 1.本表中“冷间用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4),冷却间、冻结间中的冷风机,其值取1;其它冷间则按本表取值。

2.“冷间总间数”应按同一蒸发温度且用途相同的冷间间数计算。
回复
jiahua-j
2006年12月11日 16:50:00
6楼
致楼上斑竹:有关冷库制冷量计算问题在多年以来有个演变的过程,早期多参照苏联标准,后来也引入了欧美等国家的标准予以参照,并形成了沿用很久多次改版再版的《手册》。改革开放至今的两版《规范》对此问题的规定也基本以上述《手册》作基础,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细节有了变动,例如冷量代号——Q改用Φ,其中一些取值范围及具体数值选用和描述也有一些变化,初步看来,感觉您所介绍的源自GBJ72-84版规范而不是现行GB50072-2001版本?不知是否有误,供参考。
回复
zlkt163
2007年02月04日 22:26:12
7楼
求标准 GB/T 8059.1-1995

GB/T 8059.2-1995

GB/T 8059.3-1995

GB/T 8059.4-1993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