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如何判断
bbxh2006
bbxh2006 Lv.2
2006年10月20日 09:11:16
只看楼主

现在的设计中复杂的高层结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地震区,这类结构更应该引起我们设计人员的重视。我个人提议大家来讨论一下弹性时程分析及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方法与判断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让大家在设计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弹性时层分析实际上是对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处于弹性阶段的分析.而弹塑性时程分析是基于大震不倒的情形下对结构的分析.所以从地震波的选择到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均应满足规范要求,最后到对分析结果的判断,薄弱层的判断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现在的设计中复杂的高层结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地震区,这类结构更应该引起我们设计人员的重视。我个人提议大家来讨论一下弹性时程分析及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方法与判断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让大家在设计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弹性时层分析实际上是对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处于弹性阶段的分析.而弹塑性时程分析是基于大震不倒的情形下对结构的分析.所以从地震波的选择到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均应满足规范要求,最后到对分析结果的判断,薄弱层的判断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bzh2005
2006年10月20日 09:36:10
2楼
1,弹性时层分析对结构进行常规的抗震验算,求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2,选用合适的地震波(即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选择的原则是使输入地震波的特性和建筑场地的条件相符合。主要参
数有:地震烈度、地震强度参数、场地的土壤类别、卓越周期和反应谱等,选择地震波时应选择其主要周期与建筑场地卓越周期相接近的地震波。规范要求选用不少于二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分析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且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谙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谙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3,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基本自振周期的3-4倍,也不宜少于12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0.01s-0.02s
4,按高规表3.3.5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
回复
bzh2005
2006年10月20日 14:36:28
3楼
希望高手和版主多发言啊,不要只做一个过客,评论评论!
回复
lyc1126
2007年08月02日 15:21:37
4楼
波的选择远不像我们规范里所说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对既往波的选择上,一般很难选到满足规范的波形,尤其是对于长周期结构。
回复
doremidai
2008年09月26日 17:51:00
5楼

没错。我算一个T1=4.5s的结构,Tg=0.35s,按照satwe计算选择场地特征周期为0.35里面的波计算,底部剪力怎么都算不到cqc计算的65%(单条)和80%(多条均值)。该怎么办?satwe怎么没有单条的放大系数选项啊?
回复
liyouran
2008年10月06日 17:06:49
6楼
人工波该怎么输入呀,具体是采用什么样的文件格式输入?
回复
linx123
2009年06月16日 09:51:03
7楼
小弟请教下各位前辈:弹性时程分析结果中,规范对结构的扭转角有没什么要求?是按《高规》吗? 我遇到一个工程,计算时程分析后主方向的扭转角能满足要求(<1.5),但次方向的扭转角相当大(达到1.9).
谢谢各位!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