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设计探讨
icebird
icebird Lv.7
2006年08月28日 00:00:00
来自于规范资料
只看楼主

论文简介: 对Co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及设计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针对氧化沟工艺的特性提出了一整套与进、出水水质密切相关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设计比较提出了优化工艺的建议。 附件名:2004891092043497063/1.htm 文件大小:19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论文简介:

对Co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及设计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针对氧化沟工艺的特性提出了一整套与进、出水水质密切相关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设计比较提出了优化工艺的建议。



附件名:2004891092043497063/1.htm

文件大小:19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免费打赏
ljhmiao
2006年09月05日 00:00:00
3楼
可惜,氧化沟我还没做过,我想下次有机会采用一下这个工艺,它的运行维护确实方便。学习一下。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09月05日 00:00:00
4楼
这篇文章以前查资料时阅读过,包括提到的原文,给偶的启示很多,绝不亚于对作者的博学多识的佩服(至少从通篇没有一篇参考文献可以看出)——
启示1、写文章要注意严谨,否则这么没面子的被数落一通,实在是不划算;
启示2、多引用一些权威性的资料,比如规范标准之类的,这样犯错的机会就小多了;即使有错,人家也不会追究(举例:文中说,“显而易见除磷效果与多项因素有关,决非为假定厌氧区HRT=1.5 h那样轻而易举可以确定的”;如果在原文中写,“参照《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CECS 149:2003),厌氧区HRT设定1.5h……”,人家还会说吗?)
启示3、多看书,多看文献,多看贴子……
回复
chenjiywz
2006年09月18日 00:00:00
5楼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我现在在做,我想采用一下这个工艺,它的运行维护确实方便。学习一下。谢谢了!
回复
chi_sw
2006年10月10日 00:00:00
6楼
谢谢楼主,学习中,请教一下,我手边有个项目进水的COD,BOD值都比文中的算例高一倍,也适用此工艺和计算方法吗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10月10日 00:00:00
7楼
楼上如果对现行的规范或标准没有什么原则性的意见,建议遵从——无论对于工程的安全性,还是对于设计者自身的安全性,都是有利的。

即使按这个文献资料计算,建议也用规范或标准中的设计方法校验一下——文献并非全对(同一个国内一级杂志社的两篇文章都在打架,所以要有选择)。

如果要按这个方法计算,需要收集其它相关的资料——只有一篇还是缺乏依据的(相当于考古中比较讨厌的“孤证”一样)。另外,如果是国外的,还要考察其参数取值是否适用于国内。

最简便易行的,在自己计算的同时,发一份基础资料给DHV(用不着担心专利之类的事;国祯的服务态度感觉上稍微差点),他们会免费给你出一份小方案,虽然计算方式会有差别,但结果总还是可供对比的。
回复
niu98
2007年01月24日 18:56:07
8楼
我是初学者,想知道氧化沟的回流比是多少,怎么来确定,是经验值么??
回复
z_d_p@co163
2007年01月26日 10:47:15
9楼


规范里应该有的……

回复
xiaoxuanzi4609
2008年05月01日 17:09:38
10楼
菜鸟 进来学习中。。。
回复
wuxiqqq
2008年09月03日 21:17:38
11楼
来学习下~~~`
不错的资料:) :) :) :)

yj蓝天:学习啦,谢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