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频效应
fjndynz
fjndynz Lv.2
2006年10月13日 19:41:33
来自于照明工程
只看楼主

问个问题?请问大家怎么样才可以产生闪频效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多举些例子。什么地方又需要闪频效应?我们又怎么避免闪频效应?

问个问题?请问大家怎么样才可以产生闪频效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多举些例子。
什么地方又需要闪频效应?我们又怎么避免闪频效应?
免费打赏
fdlight
2006年10月14日 13:03:06
2楼
应该是频闪效应吧?

一般采用分相位照明来抵消频闪
或者采用电子镇流器,提高频闪的频率,来降低频闪效应。
回复
lizijunxiaolijie
2006年10月14日 15:04:34
3楼
呵呵,对呀,应该是频闪效应,除了二楼斑竹说的,应该还可以采用无极灯来消除频闪效应.
不知道说的对不?在工业或民用环境中,都应避免频闪吧,还没听说过需要频闪的地方呢!!
回复
kerdexx
2006年10月14日 15:43:35
4楼

的士高舞厅就需要频闪~~
回复
fdlight
2006年10月15日 15:47:48
5楼

无极灯无非就是电子镇流器的荧光灯罢了~
回复
tely-007
2006年10月19日 15:17:48
6楼


那里的频闪是控制器做出来的吧!!
回复
zh_yingyu
2006年10月20日 17:34:37
7楼
什么地方都不需要频闪效应,频闪会引起视觉错觉。想害人的地方需要吧,有可能
回复
kerdexx
2006年10月20日 18:29:43
8楼

具体操作控制不太清楚,反正是某种装置引起的~~
回复
fdlight
2006年10月21日 08:47:48
9楼
原理和相机闪光灯一样,在放电两极加上高压,再往触发极上给一个脉冲,触发瞬间放电
回复
kkqqqfkkqqqf
2006年10月21日 18:45:35
10楼
 电光源产生频闪的技术机理,既有供电电源的因素,也有电光源技术性能落后的因素,以及照明设计不合理的因素等等。并且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机理比较复杂。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从常用电光源技术性能的角度,进行概括性技术分析。
1. 电光源供电电源频率低。白炽灯、高压汞(钠)灯、直管型(电感式)日光灯。在现阶段, 绝大多数由50Hz工频正弦交流电,直接向电光源的发光体供电。 其频闪频率为50Hz *2=100Hz,并且呈正弦波规律波动。
2. 电光源供电电压波动大。 我国现阶段工频交流电源, 瞬时电压值波动幅度在10%~20%之间,大大加重了频率为100Hz,呈正弦波规律波动的频闪深度。
3. 电光源技术性能落后。白炽灯为灯丝直接加热发光的热辐射性光源,发光体的发光功率,必然随供电电源的频率,呈正弦波规律波动。高压汞(钠)灯,直管型(电感式)日光灯,虽然是气体放电发光的电光源。但由于其启动与点燃均采用电感式镇流器(不具备 AC-DC-AC变频功能)。所以,气体放电发光体的放电功率,必然随供电电源的频率,呈正弦波规律波动。
改进电光源频闪的根本技术对策,是提高驱动电光源发光体发光的驱动电功率频率,使其达到 40KHz以上。从宏观技术角度上讲,提高驱动电光源发光体发光的驱动电功率频率的措施很多,但在现阶段,有些技术措施根本不可能实现,或实现成本较高。最为可能、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是选择具有交流-直流-交流(AC-DC-AC)频率变换功能的新型电光源。
  综合考虑,电光源应用环境、光通亮(亮度)、显色性能、频闪效应、节能效果、性能价格比、照明质量等等因素。本文选择具有交流-直流-交流( AC-DC-AC)频率变换功能的新型电光源。华贝尔三基色高频率大功率工业专用节能灯(简称高频率节能灯)。再通过科学的照明工程设计,辅之选择使用性能优越的照明灯具。就能消除频闪效应,构建明亮、舒适的绿色照明环境。
  高频率节能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具有交流-直流-交流( AC-DC-AC)频率变换功能的全电子镇流器。将50Hz、220V工频交流电,整流变成平滑的直流电,经变频振荡器将直流变换成40KHz以上的高频交流电。加在三基色荧光灯管上,驱动荧光灯管放电发光。因驱动电功率频率高、波动小,荧光灯管的频闪深度小于5%,没有频闪效应。
  经科学计算,实验证明:驱动荧光灯管放电发光的电功率频率,应在 40KHz-80KHz之间。幷且,在此范围之内频率越高,荧光灯管的频闪深度越小,频闪效应越小,危害牲越小。
  需特别说明的是,市场上正在销售的普通节能灯,其电子镇流器的变换频率,并不全是在 40KHz以上。有的劣质普通节能灯,变换频率仅在20KHz左右,甚者低至17KHz以下。仍然会产生2O-3O%的频闪深度,仍然存在严重的频闪效应危害。
回复
cuixuefeng
2006年10月21日 19:18:57
11楼
云飞兄果然是高人,小弟谢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