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建筑学的可能性:新自然风格(一、二、三,新增四)
wwjianzhu
wwjianzhu Lv.2
2012年03月21日 14:49:57
只看楼主

一、一种新建筑学生成的可能性1、新艺术运动的存在依据:当传统已堕落为折中主义时,人们别无选择,只有转向自然作为重新获取活力与意义的普遍源泉。于是无花果树的种子成为沙利文论文中所有装饰形式的最终源。达西·汤普森1917年《生长和形态 》On Growth and Form成为20世纪最具潜伏和启发意义的书籍(分析了有机形态转换)。2、当房间、房屋和城市的空间布局是为人在物质、心理和精神的愉悦而规划设计时,这就是有机建筑。

一、一种新建筑学生成的可能性

1、新艺术运动的存在依据:当传统已堕落为折中主义时,人们别无选择,只有转向自然作为重新获取活力与意义的普遍源泉。
于是无花果树的种子成为沙利文论文中所有装饰形式的最终源。达西·汤普森1917年《生长和形态 》On Growth and Form成为20世纪最具潜伏和启发意义的书籍(分析了有机形态转换)。

2、当房间、房屋和城市的空间布局是为人在物质、心理和精神的愉悦而规划设计时,这就是有机建筑。

——B.赛维:《走向有机建筑》1949年

3、当房间、房屋和城市的构筑是以“自然、自在”为终极理念,从而统帅了功能、空间、结构、形式、机能等建筑要素,使建筑成为作为历史与文化重塑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照、对应的关系物时,这就是有机建筑。

——笔者的定义

4、文化与意义的消解,以自然的力与美。

5、莱特:与自然和谐共生、由内而外的整体性

6、使建筑更人性化意味着更好的建筑,意味着一种比单纯技术更广泛的功能主义,这一目标可通过建筑学的方法实现——通过把许多不同的技术性实物用最有利于人的和谐生活的方式加以创造和组合。

7、反纪念性

8、批判性的有机建筑:自然是一种可以拯救现代文明的新文化。
不是把仿照、临摹、照搬自然物的结构与形式,而是基于把自然视为现代文化的救赎,返回自然,重新获得活力与意义,获得文化性,自然是一种比我们所有创造的文化更高级的文化与文明。

9、自然——人——人造物——文化——自然

10、沙利文的种子与A.阿尔托卵与鲑鱼

11、A.阿尔托注重地地域自然要素在建筑中的转化应用,以及乡土化自然情节的营造,开创了以自然为源泉的设计新风。

12、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13、压力与张力

14、里柯建议,在未来要想维持任何类型的真实的文化,就取决于我们有无能力生成一种有活力的地域文化的形式,同时又在文化与文明两个层次上吸收外来影响。
有机建筑是在西方占据主导话语权的现代建筑语序中通过导入东方文化DNA从而生成一种新建筑学的最大可能性;

15、赖特是在接触并有所接受日本文化后,才开始了有机建筑的思考于实践,真正开始了从工艺美术运动到草原风格的伟大转变;
赖特自己亦承认,其有机性与深扎在东方的根是分不开的,这个根除了显性的日本文化,更重要的是老子的哲学思想。

16、有机建筑:作为古典型于乡土性之间的区别中的一种战略替代物;
作为“另类传统”的有机建筑经过100年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具备成为发展建筑学新的分支的能量;

二、中国文化之再阐释

1、中国文化强调于自然的紧密相连,与自然同构、同感、共鸣。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格物致知。心学大师王守仁从一片竹叶上,就可以参悟出自我、人生、社会的全部奥秘。

3、崇尚自然的道家自不必说,即使是崇尚功名利禄的儒家,亦是达则兼济天下,退则隐居山林。
可以说自然是国人终极意义上的人生庇护所,最后的精神家园。

4、“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通过建立我——自然的相互关照,从而走向永恒与和谐。在世界文化与哲学领域里,只有中国文化可以做到这一点。

5、金木水火土。皆为自然元素,平凡之极,却在哲学上相生相克,演绎出无穷无尽的宇宙万物。

6、从批判的角度看,西方的结构、解构、符号、类型、建筑现象学......等等,都是文化的文化学,而不是人的文化。

三、现代建筑1960年以来的发展脉络

1、现代建筑在经过60年“革命”式的鼓吹与奋进后,因为柯布(前期)、密斯、赖特(一直介于被主流与被边缘之间)等支柱式大师的能量与与日遽增的影响力,建造起了现代建筑新的殿堂;

2、国际风格成为普世文化的代表,已经入侵全世界各个国家;

2、但在1960年之后的发展事实来看,正日益面临发展的困境,及产生巨大的内在矛盾与外在分歧;

3、1960年以后的发展脉络:

4、文丘里首先以“装饰化的棚子”为旗帜批判了现代主义,后又以“象拉斯维加斯学习”的全盘否定手势指引下发展了大众文化的建筑流派;
拼贴手法可以既视为对大众文化的服从,又是对大众文化主义的嘲讽,尽管极其软弱;

5、与大众主义相反的是精英意识形态的不服,倾向于重新于古典建筑中需找现代建筑的补偿,从而引发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新理性主义的倾向;但是因为美国缺乏历史与古典建筑文化的基石而无法更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取得发展;其贡献是启发性的;
类型(学)转变在新理性主义的理论方向上提出了更好的设计手法,直至现在也发挥着影响力及指导着更多的建筑实践;

——从关照当下中获取建筑形式

6、高技派: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产品——技术”的建筑表现思想,在高科技应用的光环下继续引吭高歌,其实质是产品主义,把建筑视为产品本身就是反建筑学的,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事实上,看下伦佐.皮亚诺近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产品主义自身狭隘的自觉修正;

——从关照未来与技术发展中获取建筑形式

7、开放性地域主义——从关照传统中获取建筑形式

看来似乎人类在成批的趋向一种基本的消费文化时,也成批的被阻挡在以低级水平上。
——保罗里柯《普世文明与民族文化》,1961年

场所创造与建筑形式的地形特征

通过在现代建筑中植入乡土性,通过普世文化的同化与地域文化的个性之间的对比与张力,从而生成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安腾可以视为日本最具地域意识的建筑师之一。以内向的墙和光线试图恢复人与自然及传统文化之间的亲密性。

基于文化的同构,以及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即已开启现代建筑之路上,以及发展至今所获取的世界范围内的承认,日本的建筑发展之路可以作为中国建筑复兴的借鉴与参照。

8、后现代主义——现代建筑发展中的短暂调整

1980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过去的存在”主题展示,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在全球层次上的涌现。
后现代主义显然是对现代主义的理论局限性及结果不满,但又缺乏一个针对根本的解决提案,无法并进而放弃了在构造、结构、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实质性的改进,而局限于形式的反抗,这种反抗如果结合一个社会现实——科技以进步的名义、以消费主义的手段挟持了全部的社会生活——来看,更多意义上是一种不满现实却又无力扭转的逃避;
后现代热潮的中心人物在波特兰大厦及其后的作品中,其全部聪明都体现在“一个物件上所上的油漆”。其建筑行为已经远离建筑学,而更多的应该被视为艺术的行为;
基于建筑师的软弱及大众文化的强势,建筑正在沦为提供一个有诱惑力的面具,而更多的部分取决于开发机构及官僚体系;

正是在这种沦陷中,一种新的内生的力量正在集聚、激荡、寻求突破,一批反思性的建筑实践正在世界范围内涌现,一种新的建筑学正在思考与生成......

我们处于一条隧道中,一头是现代教条主义的黄昏,另一头是新建筑文化的拂晓!

四、理论核心建构(一)

全部的人类史试图证明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其意识形态是人高于自然、凌驾于自然;

近代以来,人类以科技的力在变本加厉的实践着征服自然,山川夷为平地、填海造田、森林被成批的砍伐,城市呈无节制的蔓延,人口超千万的特大都市很快将超过50个,摩天楼的高度以抗拒地球引力的傲慢姿态即将突破1000米.......

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每天数以千计的物种在走向灭绝,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面临枯竭......等等等等;

更重要的是:人类在被挟持性的摩尔定律每12个月的科技翻倍更新里除了短暂的新鲜与快感,生活品质却在下降,幸福指数在降低,而亚健康在城市流行,地球末日的预言一再流行......人类走进发展的死胡同;

正是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必须在文化与意识上进行反思:

1)、人可以凌驾于自然,把自己的意志以科技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名义强加于自然,任意性的改变蹂躏自然吗?

2)、新的共识正在达成:人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无权(也最终无力)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的处置自然,否则将面临自然迟到的惩罚;

因此,自觉的把人类和自然归于平等,尊重自然,自觉的把自我归于自然的生物链与自然体系中,遵从自然规律,人才能拥有自我,实现自我,达到“自在”的状态。

自然之道,是建筑学的最高法则。
免费打赏
white73
2012年03月23日 12:27:26
2楼
学习一下啊。
回复
zm6230154
2012年03月23日 16:57:29
3楼
学习学习…增长见识
回复
shenfa12
2012年04月01日 17:51:38
4楼
学习学习,长长见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