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千▲年▲经▲典▲
ljb-1964-04
ljb-1964-04 Lv.14
2006年09月24日 17:40:34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诗▲情▲画▲意▲千▲年▲经▲典▲

▲诗▲情▲画▲意▲千▲年▲经▲典▲

1159091863345.gif

免费打赏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1:31
62楼
21、清平调三首之二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简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1:44
63楼
22、清平调三首之三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简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宗欣赏,贵妃喜爱。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2:04
64楼
23、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適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琎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琎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情绪欢乐。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多样而又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2:24
65楼
24、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哪里是桥呢?简直是天上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读了这两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人们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使人惊叹。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如果我们细心领会一下,就会发现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是丝丝入扣的。
  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象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自己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2:54
66楼
2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约659— 约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元年进士,举超拔群类科,授国子监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年间,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 集贤院学士、太子右庶子充侍读、工部侍郎、秘书监员外,官终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三载请为道士,乞归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为“吴中四士”之一,晚年纵诞,自号“四明狂客”。诗以绝句为佳,不尚藻饰,无意求工,而时有巧思与新意。
【注释】
   鬓毛衰: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
【简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3:16
67楼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
【五絕】五言絕句的省稱。指五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仄聲;
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平聲。
【五律】五言律詩的省稱。八句四韻或五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絕】七言絕句的省稱。指七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韻七絕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3:23
68楼
【七律】七言律詩的省稱。八句四韻或五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韻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卓文君:汉 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3:55
69楼
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她没有被人们充分的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处,完全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诗妓,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但成都人却对女诗人薛涛顶礼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涛的望江楼和薛涛井,这是两处同等重要的名胜。 薛涛在她的“登筹边楼诗”中的头两句写道:
 平论重写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令人叫绝。另一首叫“雨后玩竹”,表达的是不愿同流合污的孤高气节。南天春雨时,那堪霜雪枝;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夕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4:53
70楼
.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9月27日 20:05:09
71楼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