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00T/D(生活污水)小工程的继续发问
moonernt
moonernt Lv.3
2012年02月15日 10:37:06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设计进水水质        单位:mg/L污染物名称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PH取值范围 150 250 260 35 30 3.5 6~8 处理站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污染物名称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PH取值范围 20 40 20 20 8 0.5 6~8工艺定下来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除磷+斜管沉淀池~~~水解酸化:停留时间4小时,想问的是:池子里加了搅拌机,是不是就不需要再纠结布水方式了?大一些的工程好像多采用穿孔管多点布水。

设计进水水质        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PH
取值范围 150 250 260 35 30 3.5 6~8

处理站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 BOD5 CODCr SS TN NH3N TP PH
取值范围 20 40 20 20 8 0.5 6~8


工艺定下来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除磷+斜管沉淀池~~~
水解酸化:停留时间4小时,想问的是:池子里加了搅拌机,是不是就不需要再纠结布水方式了?大一些的工程好像多采用穿孔管多点布水。
接触氧化:停留时间8小时
混凝池:主要作用化学除磷,想请教的是混凝剂加在管道混合器里有用吗?会不会有堵塞的情况。然后后面加一个混合反应池,叶轮慢速搅拌,停留时间20min,混合反应池上进下出,直接进斜管沉淀池,不知道我这样设计和不合理。我看手册上要求什么,先快搅,后慢搅,对于这种小工程,着实有点麻烦啊,因为池子很小,不大可能再加隔板,加两台转速不同的搅拌机吧,不知道我这样认为正不正确。
斜管沉淀池:停留时间2小时,不知道和竖流式哪个效果好?
moonernt
2012年02月15日 10:42:00
2楼
还有斜管沉淀池需要考虑布水嘛?提的都是些菜鸟问题,希望大家不要笑话~~~
回复
moonernt
2012年02月15日 15:00:29
3楼
补充问题:氧化池混合液需要回流至水解池吗?不回流会不会导致氨氮去除率不高?而回流的话,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多少合适?一般缺氧DO是在0.2——0.5,这个DO值会不会对水解酸化有影响~
回复
飞啊飞啊
2012年02月15日 18:53:47
4楼
1 水解不用考虑布水了,你加了搅拌;
2 好氧的水不用回流至水解;
3 斜管沉淀比竖流沉淀好用;
4 混凝剂可以加在管道混合器之前,不会堵塞管道;
5 如果需要回流的话,水解酸化的溶解氧控在0.5以下没问题的;
6 水解酸化的定义不是完全厌氧,它不像IC和UASB要绝对厌氧;0.2--0.5很正常。
7 斜管沉淀池可以考虑布水,也可以省略,只要不对沉淀后的污泥形成冲击就行。
以上回答希望你满意。
回复
moonernt
2012年02月16日 09:13:36
5楼
很感谢楼上的回答,不知道我的混凝池这样设计对不对,会不会有搅拌不足的情况?斜管沉淀池一般怎样布水呢?还有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的停留时间分别是4小时和8小时,是否过长了?
回复
飞啊飞啊
2012年02月16日 13:23:27
6楼
混凝区上进下出,斜管沉淀池下进上出,可以啊。
沉淀池的布水,可以采用直径较粗的碳钢管或者ABS管,开孔向下45度角交错开,注意别冲击沉淀的污泥就行,补水管距离池底0.5米,布水管道下面还要设置排泥管道的。排泥管道开孔向下,在池体外设置阀门,开始时可以抽动污泥,排泥管道距池底部0.2-0.3米就行。
如果设置泥斗的话,或者锥形沉淀池底就不用布水了,节约材料,降低造价。
回复
linzhfeng
2012年02月16日 14:17:25
7楼
主体工艺可行,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水解酸化池,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需要注意溶解氧,好像只有搅拌(是潜水搅拌吗?),没有污泥回流什么的吗?尽量考虑回流,A/O才有脱氮除磷功能;
2、物化除磷有PH值得要求,你如何控制?
3、物化系统的搅拌分混合混凝反应和絮凝反应之分,混凝反应的速度梯度较大,搅拌机转速大约在86rpm,你此次采用的是管道混合器,也可以,加药在混合器前,须经混合器混合后进入絮凝池;絮凝池的速度梯度较小,搅拌机转速要求不超过25rpm,并且桨叶可采用框式桨叶;可以上进水下出水,不要出现短路;
4、斜板沉淀池的效果主要考察表面负荷和堰面负荷,在设计合理的同时注意排泥周期,除磷加药会造成斜板(管)的结垢,需要定期清洗斜板斜管;
5、竖流式沉淀池需要缓冲区和污泥斗较高,故池体的高度较高,若在高程布置没问题的情况下,我个人主张竖流式沉淀池较好;
呵呵,个人观点!
回复
moonernt
2012年02月16日 15:32:24
8楼

嗯,谢谢,沉淀池底部设泥斗,排泥管,污泥用污泥泵定期抽出。
回复
moonernt
2012年02月16日 15:47:08
9楼

嗯,谢谢您的回答,又学到不少。
1、水解池里有污泥回流(50%Q)和混合液回流(2Q),接触氧化池采用两级曝气,二级曝气量较小,以避免回流造成水解池DO过高。
2、PH值方面的确没有注意到,准备投加PAC,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还望支支招。
3、加药在混合器前,是指加在管道混合器主管边上的小加药孔里吗?没用过,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4、竖流式沉淀池倒是可以安装,深度方面是够的。
回复
moonernt
2012年02月16日 15:52:13
10楼

还有想问的是,甲方要求我们设置水解酸化池的排泥措施,是用您说的这种排泥管好呢,还是在底部简单设置一个排空管,然后接到污泥池去好?这个项目是地埋的。
回复
moonernt
2012年02月16日 16:05:06
11楼

刚看了图,排泥可能还是要用泵抽,污泥池比水解池高的比较多~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