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 现pac+pam烧杯实验,矾花较大,沉降效果好,水也很清澈。接下来准备做单独pac对曝气池出水进行实验,分别进行添加量为10、50、100、150mg/l,现在困扰我的是怎么进行判断pac的最佳,沉降速度?浊度?还是矾花大小? 望大师们,给我这新手点经验之见..谢谢..
大师们,
现pac+pam烧杯实验,矾花较大,沉降效果好,水也很清澈。接下来准备做单独pac对曝气池出水进行实验,分别进行添加量为10、50、100、150mg/l,现在困扰我的是怎么进行判断pac的最佳,沉降速度?浊度?还是矾花大小?
望大师们,给我这新手点经验之见..谢谢..
![IMAG0005.jpg](https://fd.co188.com/group1/M04/DD/88/rBBhH11JsaqADRk-AA9PaR7ES3o552.jpg)
2楼
首先看看你的沉淀池怎么设计的,跟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另外沉淀的类型,再选择跟设计相符的沉淀实验用的浓度和用量,OK
回复
3楼
时间和水质,效果共同看
回复
4楼
沉淀效果好,不可PAC过量导致COD上升
注意PAM不能过量,矾花太大容易引起沉泥上浮,影响出水效果
回复
5楼
这种问题要综合考虑,只要还是看你的目的和后续处理设施。原则是:保证效果的同时选择最低的投加量。
回复
6楼
PAC大致投加范围是200-400PPM,在此范围内做小样试验,在实际中按试验中的最佳比例投加,这样可靠性大一点。
回复
7楼
如果做实验的话,小试-肉眼观测-COD/SS测试,有经验了,直接肉眼观察啊。
![](https://image.co188.com/x2/static/image/smiley/coface/smile.gif)
回复
8楼
你这里说的是200-400PPM/T吧
回复
9楼
掌握这个原则很重要,另外,像你这个案例,如果后续的处理工艺是沉淀池,那么你就要考虑沉淀池的负荷,停留时间,等等因素,并不是药剂加的越多越好,PAM加多了一样会造成污泥上浮。我见到过一个造纸废水终沉池表面20公分厚的上浮污泥,造成刮渣电机频繁报警。。。药剂浪费了不说,还造成设备故障。。。
所以,药剂的选用一般都是现场杯瓶实验,还有实际使用时的微调来实现的。这个就是现场需求的综合判断。
[
本帖最后由 lisai8888 于 2011-12-27 10:15 编辑 ]
回复
10楼
赞成地下室的观点,这种问题的确需要综合考虑,主要还是从整体工艺出发,看你的加药的目的和后续处理设施的搭配
回复
11楼
按9楼的意见先做烧杯试验,实际投加时可稍大一些,然后慢慢减量,观察效果,出水水质与产泥量要兼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