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母亲河——锦江(府南河环境改造工程)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1日 16:40:38
只看楼主

请大家对比整治前后的环境,发表一些看法哈,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的,多谢了。整治背景:古代人少水多, 700年前马可·波罗西来,成都南河水阔仍有 800米;现代人多水少,本世纪七十年代都江堰灌区面积超过1000万亩,两河基本断流。自此堤防溃败,河床堙塞,雨季平原地表径流竟成洪灾,成都成为国家省会城市中 的防洪重点。防洪城市又是缺水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 长,供水缺口不断扩大,发展严重受遏。城区段河岸650多个排污口,日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60多万吨,濯锦之江蜕变成为藏污纳垢臭水沟,秽气弥天,疫病时行;地表污染下渗,殃及地下蓄水层,城市水环境遽遭破坏。环境污染不只棚户遭罪,下游也受难,更为子孙后代种下无穷祸患。水利变水害。

请大家对比整治前后的环境,发表一些看法哈,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的,多谢了。
整治背景:
古代人少水多, 700年前马可·波罗西来,成都南河水阔仍有 800米;现代人多水少,本世纪七十年代都江堰灌区面积超过1000万亩,两河基本断流。自此堤防溃败,河床堙塞,雨季平原地表径流竟成洪灾,成都成为国家省会城市中 的防洪重点。防洪城市又是缺水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

长,供水缺口不断扩大,发展严重受遏。城区段河岸650多个排污口,日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60多万吨,濯锦之江蜕变成为藏污纳垢臭水沟,秽气弥天,疫病时行;地表污染下渗,殃及地下蓄水层,城市水环境遽遭破坏。环境污染不只棚户遭罪,下游也受难,更为子孙后代种下无穷祸患。水利变水害。

1155286203448.jpg

免费打赏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1日 17:33:34
22楼
3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1日 17:35:21
23楼
4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1日 17:36:11
24楼
就先到这了,吃饭去了哈。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4日 10:58:03
25楼
合江园

  成都最早的市政公园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寓居成都的时候,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大家都知道,杜甫在成都住在草堂,他当年所见的是怎样一番景致呢?据南宋诗人范成大《吴船录》记载:当时的草堂东边是万里桥,桥东边是合江亭,从蜀地到东吴都要从此亭登舟。草堂靠在水边,当然能看见停泊的船只了。而从草堂的西窗,也可以看见西岭(即岷山,俗称雪山)。

  唐代时,合江亭是繁华热闹的码头渡口,无数的舟楫停泊于此,随时扬帆驶入长江,再下东吴。遥想当年合江亭中,文人墨客们眺望着亭下江中点点白帆,品茶吟诗或送别友人,该是多么惬意和浪漫的事情啊!

  唐贞观元年(785年),时任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在成都开凿了从西往东流的解玉溪,此水给城市运输、市民饮水、工农业用水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水中的沙质细腻,可用于解玉,也促进了成都玉石业的发展。就在韦皋开凿解玉溪的同一年,他在郫江(今府河)与流江(今南河)交汇处兴建了合江亭。

  唐时的合江亭,并不是孤独地立在两江交汇处,它与张仪楼、散花楼形成了自西向东的绚丽风景线。张仪楼始建于战国晚期秦灭蜀后,相传为张仪所建,散花楼则建于隋初,两楼均在古代成都四大名楼之列,可惜都毁坏于南宋末年的战火。同合江亭一样,它们都是唐代成都市民游乐的绝好场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的时期,作为西南大都市的成都自然也是歌舞升平,市民的生活都比较富足,因而“休闲”的需求也很旺盛,小小的一座合江亭显然已不能满足大家。于是,韦皋在合江亭旁边又新建芳华楼,并在楼的周围植下许多美丽的奇花异草,其中最多的是梅花。再到后来,他又在亭子周围修筑了一些阁楼台榭,这就成了唐代合江亭的最终格局,当时称为合江园,成为“一郡之胜地”,市民开始到这里游玩,合江园,也就成为成都历史上最早的“市政公园”。

  江边赏梅

  出门俱是看花人

  晚唐时,高骈改水道,在成都形成两江抱城的格局后,在两江交汇处的合江亭便成了贵族、官员、文人墨客宴饮吟诗的首选之处,流风所及,蔚然成景。合江亭,成为当时人们主要的交际场所、娱乐之地,无论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迎来送往、宴请宾朋,还是普通百姓携家人在城边踏青赏花、娱乐休憩,几乎都在这里进行。

  五代时期,合江亭成为了王室贵族的专用之地,这个“市政公园”就渐渐远离民间,普通百姓再也沾不上边了。到了北宋时期,整个国家战乱频繁,国事衰微,那些贵族也再没有心情去冶游取乐了,合江亭也就荒芜废弃了下来。

  南宋时,成都知府吕大防看见合江亭屋宇倒塌,梁户残缺,心中很是惋惜,于是命人修缮,作为船官治事所,以供宴饮游乐,那些消失的梅花也重新开始在此处飘香,合江亭得到了短暂的复兴。虽然此时的合江亭已经不再有唐时的辉煌,但也是成都人游乐的首选之处。

  每到冬季,梅花含苞待放时,官府的管理人员就会随时观察合江园的梅花,一旦梅开五分,也就是最适宜观赏的时候,就上报官府。官府就会邀请文人们来赏梅聚会。而普通的老百姓也欢天喜地地奔走相告,一起来赏玩游乐。陆游曾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据考证,当年成都的梅林并不只是青羊宫到浣花溪这一段才有,而是从浣花溪一直延伸到合江亭一带。

  陆游曾在合江亭边,抒发了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怀,他在《自合江亭涉江至赵园》一诗中这样写道:

  政为梅花忆两京,海棠又满锦官城。

  鸦藏高柳阴初密,马涉清江水未生。

  风掠春衫惊小冷,酒潮玉颊见微醰。

  残年飘泊无时了,肠断楼头画角声。

  此外,陆游的好朋友兼上司范成大写过很多诗篇来描述合江亭一带的美丽景致,他在《吴船录》中这样描写合江亭:

  “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腊月赏梅于此。管界巡检在亭旁,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监司预焉。蜀人入吴者,皆自此登舟……”

  当他离开成都的时候,友人为他送行都是从合江亭开始的,甚至还有人一直送到合江(四川今县)。范成大有诗云:“合江亭前送我来,合江县里别我去。”

  然而好景不长,南宋时期的合江亭并没有繁荣多久,到了兵荒马乱的南宋末年,成都在蒙古军的铁蹄下变成一片废墟,合江亭也和张仪楼、散花楼的命运一般,毁于战火硝烟之中。荒草疯长的合江亭在经历了明清以后,渐渐被人们淡忘,只在两江交汇处剩下了一小块不起眼的空地,其余地方都已被民房占据。合江亭这一废弃,就是七百余年。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4日 11:00:36
26楼
美丽的夜色中的合江亭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4日 14:21:56
27楼
合江亭

  重现的盛世繁华

  1989年,市政府重建合江亭。双亭顶、八角十柱、琉璃瓦飞檐,旁边是仿古式房廊听涛舫,内有现代书法家赵蕴玉为合江亭作的记。四周女儿墙将合江亭、听涛舫紧紧抱在怀中。与合江亭连成一片的风景,已经不再是张仪楼、散花楼,而是滨江公园、望江楼。但如唐宋时期一般,合江亭仍然是一个供市民游乐的开放式市政公园。

  每到中国传统大节日,就会有市民到此,放灯祈福,品茶笑谈。一盏盏莲花状的河灯在河水中星罗棋布,随波漂浮,星星点点飘移的灯光载着市民的心愿和祝福,顺流而下,为合江亭两岸,平添几分神秘动人的气氛。

  五一、国庆时,可以看见很多对新人在此地拍婚纱照,非常热闹。常常走过合江亭边,就看见新娘的婚纱飘荡,婚车穿梭不绝。在这座走过一千多年岁月的古朴亭台上,许多身着西式婚礼服装的人们在镁光灯的闪烁中露出幸福的笑颜,如此情形下,一种时代的交错感油然而生。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4日 14:23:10
28楼
这是近景.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4日 14:24:55
29楼
这是远景,河的对岸是著名的音乐广场.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4日 14:25:44
30楼
换个角度看哈!
回复
rosemaryrmb
2006年08月14日 14:26:12
31楼
再来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