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态度的精辟观点-------球论本论点来自于小说《官道之色戒》郑大钧拿起杯子,不紧不慢地道:“干工作,就如同打篮球,遇到的现实问题,都是活蹦乱跳的难题,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自己遇到的,也有别人传过来的,但在咱们市委办,更多是领导交代下来的。”李方明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轻声道:“主任说的好,我经常接到不合理的传球。”郑大钧笑笑,喝了口茶水,继续道:“要想打出好球,可不容易,第一,要明于观球,对全局洞若观火,对趋势把握得当,这是眼光问题,第二,要乐于接球,不管什么球,都要先痛快、愉快、爽快地接住,这是态度问题。”
工作态度的精辟观点-------球论
本论点来自于小说《官道之色戒》
郑大钧拿起杯子,不紧不慢地道:“干工作,就如同打篮球,遇到的现实问题,都是活蹦乱跳的难题,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自己遇到的,也有别人传过来的,但在咱们市委办,更多是领导交代下来的。”
李方明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轻声道:“主任说的好,我经常接到不合理的传球。”
郑大钧笑笑,喝了口茶水,继续道:“要想打出好球,可不容易,第一,要明于观球,对全局洞若观火,对趋势把握得当,这是眼光问题,第二,要乐于接球,不管什么球,都要先痛快、愉快、爽快地接住,这是态度问题。”
“等等,主任,稍等一下。”李方明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忙取了笔纸,在上面刷刷地写了几行字,接续道:“主任,接下来呢?”
郑大钧竖起三根手指,笑眯眯地道:“这第三,要稳于运球,分析是不是错传,是不是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比较棘手,这是见识问题。第四,要善于传球,错传的球要及时抛给别人,不合理的部分,要巧妙加以否定,这是策略问题。”
“主任说的对,我是没有掌握好策略问题,遇到问题前,太不冷静了,反而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李方明心悦诚服地点着头,再望向郑大钧的眼里,就满是钦佩之意。
郑大钧拿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轻声道:“第五,要精于投球,尽己所能,力求圆满,这是操作问题,第六,要归于无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迎接下一个球,这是境界问题。”
“高明啊高明!”李方明把笔丢下,一拍茶几,竖起一根拇指,大声赞道:“主任,好一个‘球论’,这可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主任这‘球论’有水平,当真是高人高论!”
[
本帖最后由 mengqf2008 于 2011-10-7 10:16 编辑 ]
2楼
房价为什么不降 看这里就都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12:2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猪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猪窝盖好,向猪要价200万元。狐狸借200万元给猪,连本带利300万,20年还清,猪全家二十年给狐狸打工。狼、狐狸、王八都挣了钱,只有猪亏,连崽子也不敢生了。猪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没肉吃,于是调控。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狼显得非常重视猪窝价格太贵的问题,研究部署了遏制猪窝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最后认定王八把猪窝价格卖得太高,是因为有的猪买了猪窝后自己不住而进行倒卖所致。于是狼规定:猪买了猪窝5年内卖了的,要向狼交纳营业税。结果猪窝价格没降下来,狼却发了大财。狼又对狐狸说:只借钱给首先交了更多钱的猪,并提高高利贷的利息,多买猪窝的不借,交全现钱。这样狐狸在猪的购窝过程中也发了财。王八借着猪窝价格上涨的行情,以更高的价格向狼买地,并转转嫁到猪窝价格上,再加价后卖给猪。看到狼辛苦地为自己操劳,猪很感谢狼,但还是发现猪窝价格越来越贵。狼说:这事挺复杂,还真不太好办,不过猪罗们放心,我们将继续调控,可以向已经有猪窝的猪征收猪窝税
回复
3楼
对很多人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觉得属于黑色!
在挪威发生的爆炸枪击惨案恐怖犹在,在中国又发生了火车追尾事故,前者的死伤人数还在增加之中,后者死伤惨状又开始抽动人们的神经。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一群本来活蹦乱跳的人———我们能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他们本来鲜活的面孔。有为了实习而将普通列车改成动车票的大学生,有刚结束旅游即将到家的老人、孩子,有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深切哀悼那些遇难者,也愿伤者早日康复!
事故之后,温州市民通宵排队献血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胸口被闸把穿透的司机临死前的果断让人感动,“最美妈妈”双手护儿致腰椎骨折、很多乘客逃生后又返回车厢救人的大爱故事让人动容,村民把新买的T恤撕成碎条结成绳救人的智慧让人敬佩,微博上的接力救援让人感到了力量,铁道部的道歉和及时启动问责,对上海铁路局局长等人的“就地免职”也让人感到一丝安慰……
可这一切并不能让公众释怀,无法让公众的眼睛从事故的原因上离开。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初步了解,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详细的情况,正在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之中———这种“初步了解”,恐怕还无法让舆论和公众完全接受
正如业内专家所质疑的,即便前一列车因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后一列车为何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追尾的发生?从技术上来说,很多铁路专家都说过,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闭塞系统可防动车组追尾。这一系统可以控制同一条铁路上多列动车组安全间隔时间,信息通过钢轨传送到动车组的车载系统,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既然如此,这一系统何以在这一次追尾事故中没有发挥作用?
很多网友在追问,动车惨剧后面是否存在人为因素。比如,为何后发车的D3115跑到了先发车的D301前面,D3115次列车缓行乃至停车时,有没有发出应急信号并向调度报告?有乘客逃生后回忆,事故发生之后,列车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出现,他们有没有经过应急的训练……这些疑点都需要详细的调查。
而这些疑点当然不能仅靠铁道部门自己来调查解释,现在事故调查组已经成立,有关部门也要求“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尽快调查并公布原因、启动问责,才是对不幸死难者和家属最好的告慰,也才能恢复民众对铁路交通安全的信心。正如浙江省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微博上所言:“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埋单?铁道部门应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
回复
4楼
中国社会,你往何处去:“上流”还是“下流”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06:2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本帖最后由 angela 于 2010-8-1 09:25 编辑
中国社会,往何处去:上流还是下流
7月27日,经济观察网刊登《中国一直处在下流社会”中》指中产阶级的居下游者,物质生活已经足够温饱甚至小康,但由于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物质、精神等各方面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而甘于平庸,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向下的拉力。其原因是有68.5%中下层中产阶级成为“房奴”车奴”如今的年轻人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增加收入和创造财富的难度也更大了
从国际经验来看,判断是否中产阶层包括以下规范:一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相对衣食无忧的生活;二是有稳定的保证;三是心态比拟平和,心理比拟激进,高度认同主流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文化秩序,有公共精神。
如果中产阶层占到整个社会的60%以上,即是和谐的橄榄型社会”进入相对幼稚的现代国家状态。一般来说,中产阶层大多出身于普通的社会阶层,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文化资本,并据此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从而才干实现社会向上流动。
不可否认,中国进入“上流社会”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一是财富分配问题,要缩小贫富差异;因此,要解决中国社会向上流动,首要的条件是增加收入,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二是社会保证问题,对大多数城镇家庭来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目前已成为家庭负担中的最主要部分,占据了收入的大部分。正在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担忧。即使有车有房,为此支付的代价是绝对“贫困化”需要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不得不量入而出。
三是意识形态培养。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将大多数低素质人口尤其农村人口打造成中产阶层的后备军,为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中国社会“向上流动”需要抓住两个重点:
一是从传统的农民中逐步分离出 新生代农民工”二是新生代农家出身就业难的
随着工业化和乡村化推进,国有近2亿的农民需要转移。所遇到主要问题是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再培训、医疗、安全、养老,等等。其实质就是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够立足乡村进而市民化的问题。
投资青年,就是投资国家的未来。
关键是要培养两个新成长的中产阶层,这两个青年群体的人数众多,足迹普及乡村和乡村,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分层中处于工农、城乡和干群的中间,离中产阶层和农民都只有一步之遥,向前进一步,就可以跨入中产阶层行列。
目前,这两个青年群体成员是正在游离,呈动态特征,蚁族”和“蜗居”一席之地。与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广泛的联系。或者向上流动,或者向下流动;一旦进到城里从事稳定的工作,即可成为向产业工人或企业管理者过渡的中间阶层。作为两个规模庞大、相对独立、青年特征、发育幼稚、影响广泛、正在生长壮大的群体,乡村找到自己立足之地,并会对户籍、住房、医疗、子女上学、养老等方面的制度需求,政府要培育他向上转换”能力进入中产阶层,当务之急是解决他市民化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也就是说,培养中国的中产阶级,关键是中国的城镇化程度,依照目前的45%城镇化率计算,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计算,2015年我国乡村化率达50%有望进入“上流社会”
这不仅关系到国的中产阶层的形成,实现由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向橄榄型社会结构转变;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和民主国家的形成。
回复
5楼
中国房地产还能火多久?(转)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21:3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在《中国有多少人抱怨高房价?》一文中,笔者探讨了住房私有率(私有住宅面积占比)和住房自有率(拥有自有产权住宅的家庭户数占比)的差异,并粗略估算过去10年累计有至少6亿中国人抱怨高房价。
要说明的是,“抱怨”相当于潜在需求,并不意味着所有抱怨的家庭或人都一定要拥有自有产权的房子,从国际上看,住房自有率在60-70之间就已经是较高的水平。但对于中国来说,渴望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比例恐怕要更高,一是因为“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二是因为投资渠道有限,再加上房价连年上涨,投资或投机需求较为旺盛;三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公,促使中低收入阶层更渴望拥有住房这个最大的家庭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但无论是什么需求,背后都是人,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而且,人口变迁也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要知道,,而不是相反。
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大致的结论是,10-15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将显著放缓。从“几零后”分类来看,中国50后-00后分别有2.03亿、2.4亿、2.17亿、2.22亿、2.09亿和1.63亿人,其中50后、60后和80后都经历了人口高速增长阶段。过去10年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人数最多的60后正值事业高峰期,尽管他们赶上了福利分房时代,但改善型需求和投资需求十分旺盛;没有赶上福利分房的部分70后也不得不被迫进入房地产市场首次置业;而人数相对较多的80后相继进入婚龄,他们大多要从原来的家庭中分立出来重新组建家庭,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需求。这几重叠加之下,导致过去十年房地产潜在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当然,大部分85后因为年龄还小在过去10年可能还无法参与购房,我们再重新细化一下分类。1975-1984年的出生人口约有1.94亿,1985年-1994年的出生人口有2.3亿,而1995年-2004年的出生人口只有1.82亿人。可以看出,1985-1994年出生的人口最多,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一波生育高峰(1987年最高),这部分人口将在2010年开始进入婚龄。相比之前的一辈,他们当中的城镇人口更多,即使是农村人口也更向往城市生活,这群更庞大的潜在住房需求将在未来10-15年内释放(之所以说10-15年内,是考虑到目前房价过高,首次置业年龄可能要推迟一些)。但到2025年以后,由于下一波进入婚龄的人口骤减(减少了约5000万),再加上人数众多的50后、60后可能开始面临死亡的威胁并导致住房闲置增多,这样供求两方面都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可能风光不再。
有人会说,那时不是还会有改善型需求和投资需求吗?这就需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威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总人口的7,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踏入了老龄化社会,2009年这一指标达到了8.5。到了2025年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202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13.4,这是1970年的德国、1990年的日本和2010年的美国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到2050年才会达到这一水平。
当然,尽管过去10年人口老龄化已经加速,但由于出生率连续20多年走低,中国的总抚养比依然在下降,相应的15-64岁劳动人口比重还在上升,也就是说人口红利似乎还在继续。但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2010年左右就将面临转折(印度要到2045年左右才会出现这一转折),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到2025年左右将下降到全球平均水平。从总人口来看,中国2030年也将达到峰值。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现象,老龄化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理论上,年轻时借钱消费和买资产防老,老了就要卖资产消费和还债。,研究了22个发达国家1970-2009年之间的房地产价格走势,其结论是老龄化的确会对资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但并不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崩盘。不管怎样,对于中国来说,老龄化是一个逃不开的魔咒,到2025之后,房地产改善型需求和投机需求也将因为老龄化减少。
从人口流动性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1.8亿,2005-2009年间增长了约30,同时2009年外出农民工在1.45亿,粗略估算有3500万左右有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虽然难以准确预测未来10-15年流动人口的变化,但由于过去几年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建设等相继开展,未来10年流动人口的增量会呈现逐渐递减之势。由于中国官方称还有1亿农民需要转移,其中约有一半外出打工,因此,到2020年,外出农民工总量应该在2亿左右;按过去四年的增长水平,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将在6000万左右。这样总的流动人口将在2.6亿左右,其中非婚龄流动人口约在1亿左右。
尽管这1亿左右的非婚龄流动人口也许在农村或其他城市有住房,但既然他们背井离乡甚至举家外迁,客观上需要在居住地购房落脚,但现实却让他们的需求一直受到压抑。这里面涉及两个重要的制度,一个是农村的土地制度,一个是户籍管制制度。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工即使外出恐怕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土地,除非能够得到市场价的补偿,这样他们才会在城镇有购房的本钱,如果农村土地不能有效且合理地流转,那么农民工恐怕难以在城镇购房。而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来说,户籍管制意味着即使他们在居住地购房,也将面临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诸方面的限制,也许用不着限购,他们就会逐渐厌恶这片令人伤心的居住地。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流动人口的潜在住房需求将会削弱,因为如果这两个制度依然长期压在头顶,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就会从希望变成绝望了,从而不愿意“流动”了。
综合来看,未来1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相对比较乐观,从人口结构来看,庞大的85后群体建立新家庭存在购房需求;从人口流动来看,流动人口一直受压抑的潜在购房需求也很大,当然,需要政府在土地和户籍制度方面作出让步。但不管怎样,到2025年之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流动的衰减,中国房地产市场或将伴随中国经济进入衰退期。
回复
6楼
高房价改变重男轻女风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3:1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近日某节目播文字实录:
曾瀞漪:谢谢石先生,我们来看一下,就是在香港的楼市价格方面,虽然说香港的楼市泡沫是大家公认的,但是目前看起来好像香港的楼市价格会持续上涨,那么在这些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就是关于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房地产的价格最近可能有些报导,说不同城市有上涨的也有下跌的。
但是《金融时报》有一篇报导就说,高房价削弱了中国重男轻女的风气,到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发展。在这篇报导当中是来自帕特沃德米尔上海的报导,说随着城市化加大了养男孩的成本,同时也削弱了有儿子的优势,以前在乡下他要下田劳作,然后还要养儿防老,但现在这些传统观念都已经多余的,所以很多妇女正在讨论怎么样才能够怀上女孩。
有一对夫妇就说,她跟他老公挣的不多,要是生一个儿子,哪有能力给他去买房子呢。所以有人说有女儿还是一个小棉袄还是比较贴心,最近跟一个在北京的男孩聊天,他说真的如果没有钱买房子,是很难取得老婆的。我们就来看一下香港的楼市表现,香港明天会拍卖一块在九龙塘豪宅的地皮,有人说,可能政府的施政报告会影响到这次的成交量,但是目前看起来香港楼价还是会上涨的。
解说:瑞银银行的分析员王震宇就说,随着楼下上上负资产的收入继续减少,已经得到一个微不足道的水平,他说美国会持续印钞票对香港的楼市有利,估计明年年底日前香港楼价会再升17%到18%,最后会使得大概这两年楼价累计,上升35%。在这个时候,香港有好几个楼盘顺势推出,大概有10个楼盘排队出来,所以说香港的楼市今年冬天不太冷。内地跟香港人互相到对方的地域去买楼,所以现在大概昨天已经有正式的细则出来,双方第一年可以各推荐300个地产代理进行资格互认,也就是今年达到300个内地人,可以在香港成为职业的地产代理。
回复
7楼
去别人‘活腻’的地方
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回复
8楼
一份并不特殊调查表
回复
9楼
一名清华男学生交了白卷,却得了满分
期末考试,一清华男生面对教授出的超难物理题,无从下手,于是径直走到讲台前,对监考的教授说,“您出的题,我实在答不出来,可是我出一个题,您也不一定答的出来。如果您答不出来我的问题,能不能给我100分?" 教授摸摸那已经没胡子的下巴,心想,就你――一个整天泡人大女生的清华呆子――能出多难的题,难得倒我?我可是得过诺奖的人儿了!遂答曰:"好!" 清华男生娓娓道来:"什么事合法却不合理? 什么事合理却不合法?什么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括弧:这三件事有内在联系" 教授实在想不出来,爽快的在白卷上打了100分,并问答案,清华男生说:"您既然已经打了分了,那我就告诉您吧。" "您82岁的老头子,却娶了一个28岁的年轻妻子,这,合法却不合理。""您年轻漂亮的妻子,在外面又找了个年轻学生,这,合理却不合法。" 教授这时已把一张黄脸气成青脸,气急败坏的说:"那你说,什么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学生得意的说:"您刚才在您新娶的年轻妻子的年轻情人的白卷上打了一个满分,这件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___________
回复
10楼
开发商不降价的理由
回复
11楼
支持一下支持一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