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了一辈子钱,终于可以买套房子了"和"攒了一辈子钱,终于可以还清贷款了",这个家喻户晓,风靡一时的中美老太太故事,十年前,当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没有买房的时候,被理解为中国人被中国老太的落后观念忽悠了,因此要学美国老太;十年后,当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买房的时候,被理解为中国人被美国老太的超前意识忽悠了,因此要学中国老太。为什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翻案,大转变?究竟谁忽悠谁了? 桌子上放着盛有一半水的杯子,由此引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积极的看到半杯水,消极的看到半杯空,引起无数"有"与"无","满"与"空"的遐想。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市场,总是有人看多,总有有人看空,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血液中红血球数量不同造成的。中美老太太谁忽悠了谁,要看你红血球是多是少,是从房奴还是从房主角度看问题。
桌子上放着盛有一半水的杯子,由此引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积极的看到半杯水,消极的看到半杯空,引起无数"有"与"无","满"与"空"的遐想。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市场,总是有人看多,总有有人看空,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血液中红血球数量不同造成的。中美老太太谁忽悠了谁,要看你红血球是多是少,是从房奴还是从房主角度看问题。
十年前,大家都还没有当上房主,急着买房(着眼点是房),所以急着要学美国老太;十年后,大家都当上房奴,急着还贷(着眼点是贷),所以又急着要学中国老太。中国老太美国老太,如同张飞关公,性格秉性截然不同,但是我们却时而要学中国老太,时而要学美国老太,时而想当张飞,时而想当关公,希望占尽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张飞和关公的好处而不要他们的坏处。
如前文已经说过,房奴即房主,房主即房奴,房奴一半是房主,房奴房主是一身。买房的起点是房奴,终点是房主。离起点越近,奴与苦越大;离终点越近,主与甜越大。从起点到终点,就是从"全奴"到"全主",从"全苦"到"全福",从"被银行玩了一把"到"我玩了银行一把"的全部过程。从起点到终点,虽然同是一个人,感觉地下天上,大不一样。
感觉还是其次,关键还是结果。谁忽悠谁,谁赚了谁,关键要看结果。现在出现大翻案,大转变的原因是,提前消费负债购房后,突然发现房价真高,房奴真苦,房奴们供认"这是买房前不曾预料到的"。房奴们更没有预料到的是,"30年利息竟然比本金高出一倍"。换句话说,提前消费贷款购房,白白给银行送去一栋房子;买一栋房付两倍钱,被开发商忽悠,被银行忽悠,被美国老太忽悠的愤怒顿时涌上心头,上当受骗不是"秃子头上蚤子",明摆着的!怎么能让人不心痛不悔恨!
这里,一个没有像"秃子头上蚤子"那样明摆着的经济学原理被彻底忽视了。这个经济学原理就是,"今天的钱比明天的值钱,明天的房子比今天的昂贵"。换句话说,美国老太不仅提前30年拥有房子,而且30年前比30年后购房远远便宜,30年房价涨了多少倍。所以,不是房奴白白给银行"送去"一栋房子,而是银行白白给房奴"送来"几栋房子。美国老太智商比中国老太高出好几倍。学美国老太,怎么能让人不兴奋不愉悦!
"今天的钱比明天的值钱,明天的房子比今天的昂贵"这条经济学原理不需要花力气论证,实际上谁都理解,只是偶然忘了。需要花力气论证的是,"今天的钱比明天的值钱,明天的房子比今天的昂贵"这条经济学原理,在中国比在美国更加显著,更加接近"真理"。换句话说,中国收入和房价增长速度比美国更快,超前消费贷款购房意义更大。
1970年美国中等家庭年平均收入是33900美元,2000年是41500美元。1970年美国单家庭房屋中等价位是23400美元,2000年是151200美元(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30年美国家庭收入增长1。2倍,房价增长6。5倍,房价增长是收入增长的5。4倍,当房奴,用"美国老太"战略绝对正确。30年前中国绝大多数人月薪几十元甚至几元(当时最高收入"伟大领袖*同志"的月薪440元),30年后中国最低收入民工月薪已经几百甚至上千元,中国家庭收入增长几十倍,增幅远远超过美国。可以预计今后30年中国家庭收入,尤其是房价增幅,仍将远远超过美国。实际上最近几年,很多中国城市的房价就增长了几倍。所以在中国当房奴,接受美国老太忽悠,比在美国当房奴,接受美国老太忽悠,更加值得,更加正确。
房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房奴累不累,想想受苦全人类。房奴叫苦叫累,上海话说法就是"作女发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