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风景区
hi2210
hi2210 Lv.10
2006年06月08日 16:42:00
只看楼主

贵阳市南郊,溯南明河上行约十七公里,就是著名的花溪风景区。  花溪原名“花仡佬”,与仡佬族曾在此居住有关。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徐霞客由贵阳前往长顺,在《黔游日记》中,对花溪流经的地方有五次记载,可惜失之太略。据传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地柏杨寨塾师周奎家,六十五年中,接连有五人科举高中。周家喜地方灵秀,于是先后在麟山建楼,龟山筑阁,蛇山种柏,缀以双亭,并在河中叠石为坝,潴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周奎长子周石藩还修一庭完,名“借花草堂”。从此,花溪山水初露光彩。1938年至1939年,贵筑县长刘剑魂将放鹤洲一段辟为风景区,并改“花仡佬”之名为“花溪”。1940年,贵州省政府又在此基础上建“中正公园”,即现在的花溪公园。

贵阳市南郊,溯南明河上行约十七公里,就是著名的花溪风景区。

  花溪原名“花仡佬”,与仡佬族曾在此居住有关。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徐霞客由贵阳前往长顺,在《黔游日记》中,对花溪流经的地方有五次记载,可惜失之太略。据传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地柏杨寨塾师周奎家,六十五年中,接连有五人科举高中。周家喜地方灵秀,于是先后在麟山建楼,龟山筑阁,蛇山种柏,缀以双亭,并在河中叠石为坝,潴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周奎长子周石藩还修一庭完,名“借花草堂”。从此,花溪山水初露光彩。1938年至1939年,贵筑县长刘剑魂将放鹤洲一段辟为风景区,并改“花仡佬”之名为“花溪”。1940年,贵州省政府又在此基础上建“中正公园”,即现在的花溪公园。

花溪公园在布局上的特点是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山环水绕,相依相存,相得益彰。四山即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麟、蛇据北岸,龟、凤峙南岸。麟山最高,矗立峭立。山顶独石嶙峋,若麟角,麟山以此得名。登上山顶倚天亭,纵目下瞰,全园都在眼中,花圃农田,朱桥碧水碧水,楼台亭榭,宾馆别墅,绿树纷墙,历历如绘。尤其是放鹤洲上,小汀三五,草长烟生,流水回环,曲桥多姿,各尽其妙。龟山如寿龟匍匐园中,山势西来,流水东去。山上的疏林茂草中筑一阁,供游人闹中取静,品茗对弈。蛇山舞麟前,凤山立龟后,各得其所。

  花溪水奇妙变幻,生趣盎然。从花溪大桥至放鹤洲前,水势平稳,天光云影、树态花姿,纹丝不紊。放鸽桥到放鹤洲,清流被河床上杂陈的石礁牵引,时分时合,悠然回环。一道天然岩嶂从东南向西北隆起,将河水折成两叠。瀑流之上,有石磴百余,露出水面,蜿蜒如龙脊,供人来往。放鹤洲上,是一泓平静的深潭,接着就到了坝上桥。坝上桥连接龟、蛇二山。桥的一面瀑流奔腾,飞珠溅玉;另一面积水渊深,沉沉如静。动与静、有声与无声,融为一体。

花溪公园,山岭玲珑小巧、错落有致;溪水纯净澄碧、曲折善变;花木繁茂葱笼,秀拔 多姿;桥榭亭阁,各具特色,以少胜多。这种种景物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它的韵致,全在萧疏自然,一派清新的野趣。

1149756112850.jpg

免费打赏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2:25
2楼
2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2:43
3楼
3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3:11
4楼
4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3:32
5楼
5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3:41
6楼
6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4:24
7楼
7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4:42
8楼
8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5:02
9楼
8
回复
hi2210
2006年06月08日 16:45:19
10楼
9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