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汉语
那年青春
那年青春 Lv.13
2006年05月09日 11:52:54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04年辞职回国,到天府之国的一所高校工作。在国外十几年,对汉语感到有些生疏;而且,汉语与时俱进,不断涌现新词新意新用法(如大家都熟悉的海龟、海带、土鳖等),让刚回来的人应接不暇。今天兴致起,信手拈来数例,供大家一乐。 称呼的窘境。这个问题已有人讨论过。都知道女士不能称小姐,男士不能称同志,但应该如何称呼,却没有人说得清楚。本龟(咳,不小心就成“龟”了)只好从头开始,跟着别人学。初步的印象是,各地叫法不一样,有地方特色,因此得入乡随俗。在成都,女的可称“小妹”,或直接叫“美女”、“美眉”(写作MM);男的叫什么,请教了几个朋友,尚无定论,有人称“帅哥”,有人教“师哥”(私下估计,称“师傅”有点“亏”),有人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比如在餐馆,许多人高声一呼“上菜”、“埋单”,直接“搞定”)。对年龄大一些的同胞,就更不好办了;本人发现一个比较有用的称呼是“老师”,而且好像全国通用。因为电视上请的名人,不管是不是教书的,都可以这么叫。“先生”似乎也可以(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老公”),只是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04年辞职回国,到天府之国的一所高校工作。在国外十几年,对汉语感到有些生疏;而且,汉语与时俱进,不断涌现新词新意新用法(如大家都熟悉的海龟、海带、土鳖等),让刚回来的人应接不暇。今天兴致起,信手拈来数例,供大家一乐。

称呼的窘境。这个问题已有人讨论过。都知道女士不能称小姐,男士不能称同志,但应该如何称呼,却没有人说得清楚。本龟(咳,不小心就成“龟”了)只好从头开始,跟着别人学。初步的印象是,各地叫法不一样,有地方特色,因此得入乡随俗。在成都,女的可称“小妹”,或直接叫“美女”、“美眉”(写作MM);男的叫什么,请教了几个朋友,尚无定论,有人称“帅哥”,有人教“师哥”(私下估计,称“师傅”有点“亏”),有人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比如在餐馆,许多人高声一呼“上菜”、“埋单”,直接“搞定”)。对年龄大一些的同胞,就更不好办了;本人发现一个比较有用的称呼是“老师”,而且好像全国通用。因为电视上请的名人,不管是不是教书的,都可以这么叫。“先生”似乎也可以(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老公”),只是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新词新意新用法。“与时俱进”好几年了,不用多说。心情不好、情绪不佳等等,大家说很“郁闷”;这个词并不新,友人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流行过。我校的领导有“创意”,要“打造”西部著名学府,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我的同事或“构建”新的理论,或“拓展”已有的知识。这几年房价往上“飙升”,但大家仍然热心“按揭”买房,结果有些人变成“负翁”,为”月供”忙碌,成为“房奴”。有人前几年买的房子涨价了,到“二手”市场去卖,但不知为什么二手货再出售,还是“二手”货?正在修建的是“楼盘”,拥有房产的是“业主”,下水道堵了打电话给“物业管理”。私企外企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挣钱不少,但还是有沦为“月光簇”(每月的工资全用光)的可能,所以有些年轻人根本不上班,大学毕业仍然做“啃老族”,用父母的钱。很多人“黄金周”(五一或十一)跟“驴友”一起出游,不想跟团的可以做“自由人”,有车的干脆“自驾”,跑了长途要给“汽车美容”(洗车)一下。国人好吃天下第一,前几年“绿色食品”“时尚”,最近又有新的创意,是为“生态猪肉”。“绿色”本龟尚能理解,“生态”却实在不知所云。目前更有“原生态”大行其道,“百度”了一下,发现有“原生态艺术文化”,“原生态野生虫草”,“原生态饰品”,“原生态论坛”,“原生态景观设计”,甚至“原生态冰箱”——看来人们又要被“忽悠”了。国人不但好吃,而且颇为讲究养身之道,MM多对“养颜”、“排毒”的食品情有独钟。女强人不好当,现在的MM争做“小女人”。“短信”主要是用“手机”发出接收的邮件,据说当年网易等公司靠此业务渡过难关,“做大做强”,修成正果。刚回国时,看到人们不时拿出手机,忙乎半天又放回去,并不说话。问后才知道,是在看、回短信。短信是典型的中国现象,逢年过节,估计人均“群发”十条问候“短信”,一时通讯网络堵塞,“饭局”上手机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短信数量之巨绝对可以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个学生问“网吧”如何翻译成英语,本龟无以做答,只好说美国没有这玩意儿!年轻人喜欢到“迪吧”“蹦迪”,要唱可以到“量贩”KTV(至于什么是“量贩”,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一说源自日语,有批发之意),各种“总监”、“大腕”、“大佬”一般去高级“会所”娱乐。国人不仅与时俱进,而且“与世俱进”,各种“纳米”产品早已“闪亮”登场(有钱喝“纳米水”吗?),只是又苦了不少人的钱包!

上面列举的可能都源于“草根”。在这项空前绝后的汉语“知识创新”(科学院路院长的创意)工程上,大人物似乎不太吃香。去年人大纪校长在京城“七月流火”,被众人质疑,可能会有些郁闷吧。纪校长的另一创意“脊续”,也还没有流行开来。不久前,一百多位人文社科教授在一封公开信上也创新了一把,推出诸如“失范”、“缺失”、“建构”(上一段已提到过“构建”)、“理据”、“指向”、“劣行”、“违纪成立”等词,可惜认同率不高。堂堂“国学”“大师”们,人们竟不给面子,看来中国民主大有希望。

英语拿来用。MM都有自己暗恋的“酷”(cool)哥,GG(哥哥)也看过各种各样的“秀”(show),但不一定有“走秀”、“选秀”的经历。有天看报纸,说成都要建一个购物Mall;本龟一惊,心想鬼(龟)知道“末儿”是何物,但老爸如何读得懂?又云某明星有N个女朋友,看来“很多、许多”都过时了,用N多吧。有天妈打电话,竟然OK了N次,最后一“拜”才把电话放下;刚回来时本龟决心彻底本土化,刻意在打完电话时说“再见”,还担心不小心Bye出口,却发现男女老少几乎都“拜”起来了!去年“粉丝”(fans)的“海选”和超高的“人气”,“成就”(做动词用)了“超女”;现在超女天天上TV做广告,引起名人们PK大战。PK据说是从player-killer来的,谁的创意就不清楚了。今夏最IN元素,是说流行的服装样式;她太OUT,当然是穿着不入流,也可能是指处于某个“圈子”之外(小心《圈子圈套》!)。DJ,DVD,IPO,KTV,VIP,和MP3不需要解释,但第一次看到DC(digital camera)或DV(digital video),本龟真是一头雾水。知道DIY什么意思吗?根据前后文,估计是说do-it-yourself吧。其实啊,说了这么多,都是“小case”啦(这个用的人可能少些)。

结语。列举了N多小case,其实仅仅触及冰山一角。今天上网读报,又注意到:专家齐聚京城“演绎”促销之道,“强势”关注,灯光“朦胧”了她的脸,“勾兑”爱情,利率“担纲”调控主要工具,巴金用文字“圆满”人生,“对话”成龙,等等。碰到这样的用法(其实这种创新媒体上比比皆是),几乎无人可问,无书可查,只能DIY自己理解。也许,语言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家明白就行。可能本龟是个守旧之人,少见多怪,没能与时俱进吧,见笑!
免费打赏
glian.c
2006年05月09日 15:37:48
2楼
嘿嘿。。。

恐怕辞海得一天修订一回了。。。。。


回复
glian.c
2006年05月09日 15:40:50
3楼
也许不过我可能有点不开化。。总觉得好些词颓废了些。。。。

都年轻着呢,,时尚为何不能向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