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高等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第三届第五次(扩大)会议于2001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成都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圭白,副主任委员蒋展鹏、范瑾初,委员王启山、张杰、张智、张晓健、张雅君、陈卫、金兆丰、赵乱成、陶涛、黄廷林、黄勇、彭永臻、李亚新(龙腾锐副主任委员因事请假);建设部人事教育司高教处处长梁俊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爱灵、田启明;以及来自全国43所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代表。会议秘书由崔福义担任。出席会议开幕式的有关部门领导有:四川大学副校长孙卫国和四川省建委副主任、四川省给水排水科技情报网理事长黄耀洲。孙卫国副校长和黄耀洲副主任分别在会上致辞,对会议表示祝贺。
建设部高等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第三届第五次(扩大)会议于2001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成都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圭白,副主任委员蒋展鹏、范瑾初,委员王启山、张杰、张智、张晓健、张雅君、陈卫、金兆丰、赵乱成、陶涛、黄廷林、黄勇、彭永臻、李亚新(龙腾锐副主任委员因事请假);建设部人事教育司高教处处长梁俊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爱灵、田启明;以及来自全国43所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代表。会议秘书由崔福义担任。出席会议开幕式的有关部门领导有:四川大学副校长孙卫国和四川省建委副主任、四川省给水排水科技情报网理事长黄耀洲。孙卫国副校长和黄耀洲副主任分别在会上致辞,对会议表示祝贺。
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圭白院士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对指导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指出此次会议是本指导委员会在新世纪的第一次盛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梁俊强处长传达了教育部有关会议的精神,以及拟实施注册师制度的情况。崔福义教授传达了建设部有关在土建类学科中增加管理课程的会议精神,并介绍了对部分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与会代表就有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了各校开展教学改革的经验。
一、一年来工作的回顾与本次会议的任务
李圭白主任委员在主题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来指导委员会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1) 组织教材编写工作。计划编写的7部新教材体现了专业改革的特点,正在按计划进行编写。
2) 专业名称的研讨。为了确定新的专业名称,指导委员会与建设部、教育部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相互加强了了解,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使新的专业名称为有关各方所接受,还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 为了推行新的培养方案,指导委员会对各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本专业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就业情况良好,反映了广泛的社会需求。
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李圭白主任提出,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 研究如何更好地推行新的培养方案。
2) 对新的专业名称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3) 研讨即将实行的注册师制度以及增加工程管理课程等新问题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4) 审定部分新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教材大纲。
梁俊强处长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要系统地总结所取得的教改经验,进一步研究本专业如何更好地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关于实行新的专业培养方案问题
李圭白主任委员在会议上指出,教改始终是本指导委员会的中心工作。他在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是:
1)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的方针,体现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的时代特征。
2) 强调给水与排水的统一,避免了专业知识的割裂。
3) 突出了学科特色,加强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保持工程传统。
4) 反映了行业技术发展的设备化和高新技术化的趋势。
5) 强调在校期间不间断的外语、计算机的系统教育。
6)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建立专业知识平台的基础上,提倡各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满足社会不同的需要。
与会代表就实行新培养方案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指导性文件,符合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方向。多数学校已经自1999级或2000级开始实行或部分实行新方案。
许多学校介绍了各自的教改情况,特别是在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中的一些做法,有的学校介绍了在明确学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方面的经验,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一些学校还提出了在推行新培养方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的有:
1)与新培养方案配套的教材能否及时出版,对此指导委员会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将可以提供给2000级学生使用,部分学校1999级学生需要的教材由各校作出过渡性安排;为了有助于对部分新设置的课程提前进行准备,指导委员会将在近期将一些新主干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修改稿)发给各个学校参考;
2)部分新开课程的师资培训问题,指导委员会将根据需要陆续举办部分课程的师资培训研讨班。
指导委员会经过讨论,提出了"关于实施新培养方案课程安排的建议"(见附件),可供各校参考。
三、关于新的专业名称问题
与会代表对专业名称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普遍认为确定一个好的名称很重要,其意义不仅是一个学科定位问题。许多学校反映尽管本专业社会需求很大,就业情况良好,但由于名称问题已直接影响了生源的数量与质量。
代表们认为,本专业的名称既要反映学科的本质特征,又要定位准确、被各个方面所认同。讨论中提出了诸多的名称,普遍认为?quot;城市水工程"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