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就一定水平高吗?
yezhiqiu5460
2011年01月25日 23:39:52
只看楼主

http://bbs.co188.com/content/0_2958769_1.html在这个帖子中,发帖者说的是一个审图机构的老同志教条、机械理解规范,很多人站在审查机构老同志一边,认为老同志有道理。我站在发贴者一边(该作者的大部分申诉理由我都认可)。这牵涉到一个问题,难道老同志就一定比年轻人行、水平高??要知道很多老同志,以前也是函授中专出生,以前做具体设计的时候就做的框架、砖混。而且那个时候结构设计市场竞争不强,结构设计不像现在对理论的要求那么深,他们那一代,基本很少有机会碰见高层,到了最近20年才慢慢出现很多高层项目,但他们早已经不在一线,早跻身于审图工作。所以,他们的结构知识已经OUT了,不与时具进,光吃老本,肯定落后于时代,给后生赶上。上面这个帖子中的审图老同志就是个典型。相反的,我反而更认可一些40多岁还脱离一线不久的总工们,既有学历、又有软件应用经验,又有理论和实践经验。

http://bbs.co188.com/content/0_2958769_1.html

在这个帖子中,发帖者说的是一个审图机构的老同志教条、机械理解规范,很多人站在审查机构老同志一边,认为老同志有道理。我站在发贴者一边(该作者的大部分申诉理由我都认可)。

这牵涉到一个问题,难道老同志就一定比年轻人行、水平高??

要知道很多老同志,以前也是函授中专出生,以前做具体设计的时候就做的框架、砖混。而且那个时候结构设计市场竞争不强,结构设计不像现在对理论的要求那么深,他们那一代,基本很少有机会碰见高层,到了最近20年才慢慢出现很多高层项目,但他们早已经不在一线,早跻身于审图工作。所以,他们的结构知识已经OUT了,不与时具进,光吃老本,肯定落后于时代,给后生赶上。上面这个帖子中的审图老同志就是个典型。相反的,我反而更认可一些40多岁还脱离一线不久的总工们,既有学历、又有软件应用经验,又有理论和实践经验。
我在这里说这个话并不是不尊重老同志,我只是提醒大家,并不要盲目迷信经验、年龄。很多年轻人技术水平并不一定比老者差。有些老同志有倚老卖老的心态,业务水平又不能让人信服,这样的老同志我不尊重。

谈点具体感想和实例:
结构设计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点集中体现在结构经济性上。面对限额设计(尽管我也很讨厌谈含钢量),一个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结构概念清晰,对规范熟悉的优秀结构师就敢有底气的扣钢筋。例如,住宅,短跨2.5米以内的200厚分割墙直接搁置在板上,不用梁支承不布加强筋,老同志可能在审图时会说,还是把底筋加大点,还要补上加强筋甚至一定要加梁!!又例如,剪力墙结构是否要布置暗梁?剪力墙在筏板上是否要布置暗梁?老同志可能都会说,这些是经验,都要布置暗梁;又比如,主梁一定要比次梁高,竖向构件混凝土标高不要跳级变化(例如从C40直接变化到C30),梁柱同一截面钢筋极差不要超过2级,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你迷信这些经验,可能你会越走越歪,离结构的本质越来越远。
因为有些经验本身就是歪理。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经验,我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完全迷信,作为新人,开始由老同志带入门,但自己要善于思考,要知道结构计算的本质。拿前面的板是否布置加强筋来说,你即使把固定的200厚分割墙按照活动隔墙按照等效均布活载来计算抗弯,还是最小配筋率控制,板抗剪自身也够,抗弯抗剪都够,还需要加强筋干什么?加强筋完全就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完全是以前的结构设计师拍脑袋想当然的。所以,对于限额设计,我认可有道理的扣。看到单位里有些老同志做的结构,像做碉堡一样,为投资方心痛!
liulilanzi
2011年01月26日 09:35:28
2楼
呵呵,其实有一些老同志不一定有本事的,混日子的多得是。
回复
shaxishui
2011年01月26日 09:42:30
3楼
感同身受啊!支持楼主。很多人看到我的帖子,都只是抛出一句服从图审或者老同志总归是经验丰富之类,或者简单的表个态说什么图审是对的,却说不出支持图审意见的任何理由,甚至莫名其妙的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比如120楼的那个弱智。再次重申,我发帖并不是因为他提了我很多意见我觉得丢了面子,而是他提的很多意见并不准确,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而我们去沟通的时候却倚老卖老,动不动就甩出一句你年轻人概念都没搞清楚。老实说,很多老工程师自己做设计的时候,国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高层设计,基本上就是靠手算手绘做一些规则的框架或者砖混之类,现在却由他们来审查自己从来没有设计过的高层建筑,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
回复
hejie19871
2011年01月26日 14:19:10
4楼
楼主说的好
本来不想进来的,后来想想还是应该进来看看,怕楼主说的过激
想不到楼主说的好啊,很多事就是这么客观存在的,大家相互尊重
回复
二锅兄
2011年01月26日 16:47:58
5楼
老同志不行的确实也很多,因为很多人确实混年纪混出来了。
但是正真行的,大师级的却大多是老同志。
结构这块包罗的东西确实太多,没有一定年岁的积淀确实
很难达到太高的高度。
回复
二锅兄
2011年01月26日 17:09:20
6楼
另对于楼主那些举例,我倒是觉得这些经验都是合理的。
结构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不确定的东西完全基于计算来做设计也是不全面的。
比如墙下加梁或者加强总是好的,剪力墙的暗梁边框也有利于结构的(不一定非得规范说加的地方才加),在一般的结构中,无论从受力,传力上来说,主梁确实会比次梁高一点,但如果说次梁非得比主梁低,我也不认同的。最后混凝土标号能均匀降可以让承载里均匀变化的时候又何乐而不为呢?钢筋极差比较大的话有时候会不会导致钢筋搭接长度的确定上,锚固长度的取值上,还有箍筋按最大钢筋确定直径,最小钢筋确定间距时比较不匹配或者混乱呢?就算设计很容易确定,但是施工操作上会不会容易出错呢?而且还使截面的应力更加不均匀,所以能用一种或者接近的两种时又何乐而不用呢?
回复
vsocean
2011年01月26日 18:10:24
7楼
说实话,LZ很实在,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想想,LZ说得又有点偏激!怎么说,人家是老工程师,工程经验是我们所不达不到的!所有,个人观点,有道理!但不要偏激!!平常心
回复
xzwp
2011年01月26日 18:42:16
8楼
对于老同志,我们首先要尊重,其次才是要坚持。老同志(我接触的)大部分结构概念都非常好,只是对现代的计算软件不熟悉。他们都是手算过来的一代,而且大多都非常敬业。现在的小伙子们,会几个计算程序就觉着自己了不起了。就像学拳的人,学几个招式,就觉着天下无敌了,真正的高手是没什么招式的。比如楼主说的砼的跳级问题,钢筋的跳级问题等等。。。都是有道理的,劝我辈同行好好,伸入学学规范,理解其真正含义,学的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拳秀腿。。。
回复
cqranchunbo
2011年01月26日 18:43:54
9楼
有些东西你是必须承认,老同志就是经验多,我们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回复
xzwp
2011年01月26日 18:45:08
10楼
推荐看看“刀尖上的舞蹈——给一线结构设计工程师们”
回复
zrxj1205
2011年01月26日 19:32:41
11楼
老同志是值得尊敬的,尽管有时候看似不怎么样,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们经验真的很丰富,请尊重老工程师!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