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上有三处记载: 《徽宗本纪》:宣和三年(1121)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至尔卒。 《张叔夜传》:叔夜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占所向,贼经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徽宗本纪》:宣和三年(1121)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至尔卒。
《张叔夜传》:叔夜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占所向,贼经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还有不少关于宋朝的野史提到宋江曾经参与平定方腊,但记载多有矛盾之处。比如秦湛的《林泉野记》中说:宣和二年(1120),方腊反于睦州,(刘)光世别将一军……光世遣谍查知其要险,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
此处年代就已经和《宋史》相矛盾。《宋史》中记载宋江起义军直到宣和三年还在活动,怎么可能在宣和二年就去讨方腊?其他一些史料的矛盾之处不一而足,就不一一列举了。
1939年在陕西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有如下记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根据这个说法,宋江被镇压是在方腊之后,那么讨方腊一说可以休矣。但是这个说法又和《宋史》中张叔夜镇压说相矛盾,可信程度有限。
根据《宋史》,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二日曾下诏命令讨平京东东路盗贼,没有说明是不是宋江。但《宋皇十朝纲要》则说宣和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诏“招抚山东盗宋江”。由此我们大致可以说,宋江是从宣和元年(1119)开始起事,由于影响不大,失败时间则没有确切记载,大约在宣和四年(1122)左右,失败后有可能全部被杀,也有可能受了招降,但是从时间顺序上基本可以确定没有参与镇压方腊。
二、关胜
《宋史·刘豫传》:建炎二年(1128)正月,……是年冬,金人攻济南,豫……蓄谋反,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
《金史·刘豫传》: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
《齐音》:金人薄济南,有勇将关胜者,善用大刀,屡陷虏阵。及金人贿通刘豫,许以帝齐,豫诳胜出战,遂缚胜于西郊,送虏营,百计说之不降,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
这里的关胜为抗金壮烈牺牲,不愧是堂堂一条好汉。有人认为这个关胜就是宋江部下三十六人中一位,受了招安后作了济南守将。也有人认为是后来的说水浒艺人将他加入了水浒传中。其实我们可以在宋金之交时期的宋军和北方忠义军将领身上看到水浒传中许多人物的影子,这一点后面也会提到。
三、史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1127)秋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偕帝号。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建炎二年十一月,泾原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吴玠袭叛贼史斌,斩之。
《三朝北盟会编》:玠以斌凌迟处斩。
此处的史斌应该就是九纹龙史进的原形。
四、李逵
《宋史·高宗纪》:建炎三年闰八月,知济南府宫仪及金人数战于密州,兵溃,仪及刘洪道俱奔淮南,守将李逵以密州降金。
此处的李逵是否就是水浒中的李逵,无法确定,但是看来是个问题人物。
五、杨志
《三朝北盟会编》有关于他的记载,说他是招安巨寇,贪财,在宋联合金国进攻辽国的战役中率领“选锋军”,结果不战而走,导致宋军大败。实在是个很不堪的人物。
六、张横
《中兴小纪》: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初,太原张横者,有众二万,往来岚宪之境。岚宪知州、同知领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为横所败,两同知俱被执。
这是水浒传加入宋金之际北方忠义军人物的一个凭证,还有学者认为太行山忠义军将领梁青就是浪子燕青,见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浪子燕青: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太行”,而且把“一丈青”放到了燕青身上。
七、神行太保
《金史·突合速传》:孛堇乌谷攻石州,屡败亡,……突合速谓乌谷曰:“敌皆步兵,吾不可骑战。”乌谷曰:“闻贼挟妖术,画马以系其足,疾甚奔马,步战岂可及之?”这应该就是神行太保戴宗故事的来源了。
以上就是一些史册可见的梁山好汉的记载,特供大家参考。
主要资料来源:刘靖之:《元人水浒杂剧研究》。
然也。宋史只有三处提及宋江,至於宋江率领的三十六人就连名字不提。在《宣和遗事》则有。兹引用何心的《水浒研究》列出如下:
三十六人传说的参差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人,在正史上只说是三十六人。《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所纪,也只有三十六人。那七十二地煞,除少数见於元人杂剧外,其馀大概都是《水浒传》作者添造出来的。至於三十六人的姓名,在正史上只举出宋江一人。《宣和遗事》虽是逐一举出了,却有许多自相矛盾处。如今为便於考查起见,先将《宣和遗事》中所有梁山泊英雄姓名分别列后∶
杨志 李进义 林冲 王雄 花荣 柴进
张青 徐宁 李应 穆横 关胜[1] 孙立
此十二人是运花石纲的指使,因杨志杀人而落草。
晁盖 吴加亮 刘唐 秦明 阮进 阮通[2]
阮小七 燕青
此八人因劫了蔡太师生日礼物而落草。
杜千 张岑 索超 董平
此四人由宋江介绍往梁山泺落草。
朱仝 雷横 李逵 戴宗 李海 张顺
武松 史进 公孙胜 石秀
此十人与宋江同时落草。
呼延绰 李横 鲁智深
此三人最后落草。
宋江
他是主将,不在三十六人之内。
我们把上列三十六人和《宣和遗事》所叙述的仔细对照,可能发见自相矛盾者五点∶
一、天书中所举出的三十六人,有晁盖在内,但是宋江落草时,晁盖已死,所以宋江所统率的三十六将,却没有晁盖在内。
二、跟宋江一同落草的明明有十人,书中却说是九人。
三、书中云:「寨上原有二十四人,死了晁盖一个,只有二十三人,又有宋江领至九人,便成三十二人了,把天书点名,只少了四人。」后文又云∶「宋江道∶「今会中只少了三人。」那三人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李横、铁鞭呼延绰。」四人忽然变为三人了。
四、天书中所举的三十六人,并无李横在内,后来忽然添了个李横出来。
五、关胜在天书上变了关必胜。阮通在天书上变了阮小五。
从这五点看来,可知那三十六人的姓名在《宣和遗事》中根本没有弄清楚。至於《癸辛杂识》所载龚圣与《三十六人赞》,与《宣和遗事》及《水浒传》又均有不同。现在把这三种书所纪三十六人姓名、浑号列表对照如下∶
《宣和遗事》 《癸辛杂识》 《水浒传》
呼保义宋江[3] 呼保义宋江 呼保义宋江
铁天王晁盖[4] 铁天王晁盖 托塔天王晁盖[5]
玉麒麟李进义 玉麒麟卢俊义 玉麒麟卢俊义
智多星吴加亮 智多星吴学究 智多星吴用
青面兽杨志 青面兽杨志 青面兽杨志
混江龙李海 混江龙李俊 混江龙李俊
九纹龙史进 九文龙史进 九纹龙史进
入云龙公孙胜 无 入云龙公孙胜
浪里白条张顺 浪里白跳张顺 浪里白条张顺[6]
霹雳火秦明 霹雳火秦明 霹雳火秦明
活阎罗阮小七 活阎罗阮小七 活阎罗阮小七
立地太岁阮通[7] 立地太岁阮小五 短命二郎阮小五
短命二郎阮进 短命二郎阮小二 立地太岁阮小二
大刀关胜[8] 大刀关胜 大刀关胜
豹子头林冲 无 豹子头林冲
黑旋风李逵 黑旋风李逵 黑旋风李逵
小旋风柴进 小旋风柴进 小旋风柴进
金**徐宁 金枪班徐宁 金**徐宁
扑天雕李应 扑天雕李应 扑天雕李应
赤发鬼刘唐 尺八腿刘唐 赤发鬼刘唐
一撞直董平 一直撞董平 双枪将董平
插翅虎雷横 插翅虎雷横 插翅虎雷横
美髯公朱仝 美髯公朱仝 美髯公朱仝
神行太保戴宗 神行太保戴宗 神行太保戴宗
赛关索王雄 赛关索杨雄 病关索杨雄
病尉迟孙立 病尉迟孙立 病尉迟孙立[9]
小李广花荣 小李广花荣 小李广花荣
没羽箭张青 没羽箭张清 没羽箭张清
没遮拦穆横 没遮拦穆横 没遮拦穆弘
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
花和尚鲁智深 花和尚鲁智深 花和尚鲁智深
行者武松 行者武松 行者武松
铁鞭呼延绰 铁鞭呼延绰 双鞭呼延灼
急先锋索超 先锋索超 急先锋索超
拚命三郎石秀[10] 拚命三郎石秀 拚命三郎石秀
火船工张岑 船火儿张横 船火儿张横
摸著云杜千 无 摸著天杜迁[11]
一丈青李横 无 一丈青扈三娘[12]
无 两头蛇解珍 两头蛇解珍
无 双尾蝎解宝 双尾蝎解宝
我们把这三种书内所有三十六人的姓名,浑号逐一对照,使可发见种种的参差不同。现在分别摘出如下∶
(甲)姓名的参差∶
一、《宣和遗事》与《水浒传》中有公孙胜、林冲,《癸辛杂识》中却没有。
二、《宣和遗事》与《癸辛杂识》中有孙立,《水浒传))中却把他列在七十二地煞内。
三、《癸辛杂识》与《水浒传》中有解珍、解宝,《宣和遗事》中却没有。
四、《宣和遗事》中有杜千。《水浒传》中改名杜迁,列在七十二地煞内。《癸辛杂识》中却没有此人。
五、《癸辛杂识》把晁盖算在三十六人之内。《宣和遗事》前后矛盾,天书内三十六人有晁盖名字,后又不算在内。《水浒传》却把他摈诸一百八人之外。
六、《宣和遗事》有一丈青李横,但天书内并未列入。《水浒传》中浑号「一丈青」者是扈三娘,列在七十二地煞内。《癸辛杂识》中却没有此人,只有燕青的赞词下提到了「太行春色,有一丈青」一句,似乎也不能作有一个浑号曰「一丈青」其人的理解。
七、《癸辛杂识》与《水浒传》中的卢俊义,《宣和遗事》中却叫李进义。
八、《宣和遗事》中的吴加亮,《癸辛杂识》中叫吴学究,《水浒传》中却叫吴用,字学究,道号加齐先生。
九、《癸辛杂识》与《水浒传》中的杨雄,《宣和遗事》中却叫王雄。
十、《宣和遗事》中的没羽箭张青,《癸辛杂识》中叫张清。《水浒传》与《癸辛杂识》同,地煞内却另有一个菜园子张青。
十一、《宣和遗事》与《癸辛杂识》中的穆横,《水浒传》中却叫穆弘。
十二、《宣和遗事》与《癸辛杂识》中的呼延绰,《水浒传》中却叫呼延灼。
十三、《癸辛杂识》与《水浒传》中的关胜,《宣和遗事》同,但是天书上却叫关必胜。
十四、《癸辛杂识》与《水浒传》中的阮小二,《宣和遗事》中却叫阮进。
十五、《癸辛杂识》与《水浒传》的阮小五,《宣和遗事》中却叫阮通,但是天书上也叫阮小五。
十六、《癸辛杂识》与《水浒传》中的张横,《宣和遗事》中却叫张岑。
十七、《癸辛杂识》与《水浒传》中的李俊,《宣和遗事》中却叫李海。
(乙)浑号的参差:
一、晁盖在《水浒传》中称「托塔天王」,但是在《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中都称「铁天王」。
二、杨雄在《水浒传》中称「病关索」,但是在《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中都称「赛关索」。(《宣和遗事》中名王雄)
三、刘唐在《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都称「赤发鬼」,但是在《癸辛杂识》中却称「尺八腿」。
四、董平在《水浒传》中称「双枪将」,但是在《宣和遗事》中称「一撞直」,《癸辛杂识》中称「一直撞」。
五、张顺在《宣和遗事》中称「浪里白条」,在《癸申杂识》中却称「浪里白跳」,《水浒传》七十回本与《宣和遗事》同,其他各本与《癸辛杂识》同。
六、呼延灼在《水浒传》中称「双鞭」,但是在《宣和遗事》与《癸辛杂识》中都称「铁鞭」(名呼延绰)。
七、杜迁在《水浒传》中称「摸著天」,在《宣和遗事》中称「摸著云」(名杜千),《癸辛杂识》中却没有此人。
八、张横在《癸辛杂识》和《水浒传》中都称「船火儿」,但是在《宣和遗事》中却称「火船工」(名张岑)。
九、索超在《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都称「急先锋」,但是在《癸辛杂识》中却称「先锋」。
十、徐宁在《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都称「金**」,但是在《癸辛杂识》中却称「金枪班」。
十一、在《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中,阮小二(《宣和遗事》名阮进)都称「短命二郎」,阮小五都称「立地太岁」,但是在《水浒传》中却把两人的浑号对调。阮小二称「立地太岁」,阮小五称「短命二郎」。
经过这样对照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宋、元时民间所传说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浑号,不免有些参差。《癸辛杂识》与《水浒传》比较接近,《宣和遗事》则相差得多,可见《宣和遗事》所记应当在《癸辛杂识》之前。
《水浒传》中的没遮拦穆弘,在《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中都名穆横,这大约是《水浒传》作者替他更改的,因为梁山泊英雄名字叫「横」的太多了(有插翅虎雷横与船火儿张横),所以改了个同音的「弘」字。又《水浒传》中的摸著天杜迁,在《宣和遗事》中叫摸著云杜千。我想最早的《水浒传》中,此人大约也叫摸著云杜千,而且作者还替他配上个夥伴,叫做云里金刚宋万。一「千」一「万」,互相对照,这好比差役杓名字唤做张千、李万一般(见第三十六回)。后来有人修改《水浒传》,认为替一百零八个英雄取名字,不应当这样草率,所以把「千」字改了个同音的「迁」字。而「摸著云」的「云」,又和「云里金刚」的「云」字犯了重复,所以改做「摸著天」了。
《水浒传》把阮小二、阮小五的浑号对调,最是莫名其妙。论理,阮小二排行第二,应当称「短命二郎」,《水浒传》却把这浑号给了阮小五,不知是什麽意思?各种本子的《水浒传》都是如此,虽然经过了几次修改,却没有人敢依据《宣和遗事》与《癸辛杂识》来纠正一下,真是怪事。金圣叹评语云(见七十回本第十四回):
小七是七,小二、小五合作七,小五唤做「二郎」,又独自成七,三人离合,凡得三个七焉,筹亦三七二十一,为少阳之数也。
这样的穿凿附会,强作解人,实在是荒唐可笑,难道他没有见过《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吗?
[1]关胜在天书上名关必胜。
[2]阮通在天书上名阮小五。
[3]《宣和遗事》中,宋江不在天书上三十六人之内。
[4]《宣和遗事》中,晁盖在天书上三十六人之内。
[5]《水浒传》中,晁盖不在天罡地煞一百八人之内。
[6]《水浒传》中,张顺的浑号亦作浪里白跳。
[7]《宣和遗事》中,阮通在天书上作阮小五。
[8]《宣和遗事》中,关胜在天书上作关必胜。
[9]《水浒传》中,孙立是在地煞七十二人之内。
[10]《宣和遗事》中,石秀在天书上的浑号亦作拚命二郎。
[11]《水浒传》中,杜迁是在地煞七十二人之内。
[12]《水浒传》中,扈三娘是在地煞七十二人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