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必须有一份“毒地地图”
colorful920
2010年12月14日 15:34:32
来自于环境修复
只看楼主

武汉化工厂旧址建起经适房,再次将毒地问题摆上桌面。这座能容纳2400户的崭新小区,曾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小区,现已全面入住。但这个小区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发现问题后只采用了简单的补救措施。 土地也会生病,早早发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幕,此时蔓延到我国。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一批污染企业从沿海城市迁走,从城市中心迁走,转身留下的土地便成了“毒地”,这些土地随后未经处理又变成住宅用地,变身一颗颗“地雷”藏在我们身边。就武汉毒地经适房事件来说,地方政府是脱不了责的,尽管法律法规滞后,但法律的空白并不意味着允许用公众的生命去“以身试毒”,况且一个工程未经环评便已获国土、规划部门审批,并违规开工,这本身就是错误。

武汉化工厂旧址建起经适房,再次将毒地问题摆上桌面。这座能容纳2400户的崭新小区,曾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小区,现已全面入住。但这个小区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发现问题后只采用了简单的补救措施。
土地也会生病,早早发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幕,此时蔓延到我国。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一批污染企业从沿海城市迁走,从城市中心迁走,转身留下的土地便成了“毒地”,这些土地随后未经处理又变成住宅用地,变身一颗颗“地雷”藏在我们身边。就武汉毒地经适房事件来说,地方政府是脱不了责的,尽管法律法规滞后,但法律的空白并不意味着允许用公众的生命去“以身试毒”,况且一个工程未经环评便已获国土、规划部门审批,并违规开工,这本身就是错误。
但是,对这一事件的追问如果仅仅止于此,则并不足以促进毒地问题的解决,而只会是一个事件发生并被曝光了,然后处理一下,但发生在其他地方没有被曝光的,还会继续暗地里侵害我们的生活。要真正解决毒地问题,各地就必须要有一份“毒地地图”,并且让需要者可以随时查阅了解细节,并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需要用相关法律来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
所谓毒地,国际上通用的说法是棕地,这最早是由美国界定的。工业污染场地、垃圾填埋场,都称为棕地,地图上均以棕色标明,表明需要进行清洁后再利用。到现在,在美国联邦环保总署的地图上,标注着50万幅需要治理的棕地,一块棕地一幅地图。如何对这些棕地进行重新开发,也成为环保总署的重要使命,一切都要以该署的开发进程和科学排毒法进行。
随着城市扩建中大量工业用地被改为住宅用地,毒地的法律归宿、治理、利用必须当机立断。但在各地旧工业区改造项目中,我们看不到对土地污染的描述以及如何修复,只有未来的宏伟规划,不是建成高档居民小区,就是繁华的商业区。工业污染已经破坏了我们的土地,不能让这中了毒的土地发挥二次威力,继续危害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免费打赏
xl19870126
2010年12月17日 14:52:38
12楼
学习中谢谢楼主
回复
jackey1988
2010年12月17日 15:51:25
13楼
怎么可以这样
回复
寒冬
2010年12月17日 16:44:55
14楼
政府不作为,开发商钻空子带来的恶果,环评流于形式!
回复
r115047722
2010年12月17日 17:37:23
15楼
呵呵,有了,起码民众能知道,那的水不干净,这样就逼得政府不得不 治水了
回复
vongzhe
2010年12月17日 17:38:05
16楼
在中国,什么都可以不那么认真,习惯了就好了
回复
liyongle380119
2010年12月17日 18:48:27
17楼
强烈呼吁政府加强呼吁
回复
wlb9688
2010年12月17日 19:25:29
18楼
的确应该这样,强烈顶起
回复
lin3677168
2010年12月17日 19:52:21
19楼
中国就喜欢这么搞。
回复
t185515612
2010年12月17日 19:54:39
20楼
没有办法啊--
回复
husiling801
2010年12月17日 20:59:19
21楼
什么时候让我们远离毒的侵扰,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的路还有多远?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