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晏南山 在当今中国,建设与保护就重要性来比较是失衡的,资金往往流向建设,而文物与文化的保护分到的多是捉襟见肘的残羹剩饭,一大批早已被公认为价值很高的文物迟迟得不到修缮,最终或自然死亡或随着轰轰烈烈的危改一并倒塌。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建设带给人民的利益着实是丰富且最有现实意义的,你很难让住在大杂院的居民不向往现代化生活,反而去关注老宅的文物价值。但我们的核心问题是:当前文物破坏的愈演愈烈已经触犯社会正义,而已非危改不足、力度太小、城市建设缓慢的问题了。现在那些大肆破坏文物的人,是在用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来掩盖真正耸人听闻的反面事实。“建设性”的破坏对文物保护已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当今中国,建设与保护就重要性来比较是失衡的,资金往往流向建设,而文物与文化的保护分到的多是捉襟见肘的残羹剩饭,一大批早已被公认为价值很高的文物迟迟得不到修缮,最终或自然死亡或随着轰轰烈烈的危改一并倒塌。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建设带给人民的利益着实是丰富且最有现实意义的,你很难让住在大杂院的居民不向往现代化生活,反而去关注老宅的文物价值。但我们的核心问题是:当前文物破坏的愈演愈烈已经触犯社会正义,而已非危改不足、力度太小、城市建设缓慢的问题了。现在那些大肆破坏文物的人,是在用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来掩盖真正耸人听闻的反面事实。“建设性”的破坏对文物保护已带来严重的后果。
“历史文化名城”,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厚重称谓,现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棵会落下铜板来的老树。中国只要稍有点年头的城市,都争着抢这个称号。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称号很少能约束城市规划中疯狂拆迁文物的行为,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在狠命摇晃这棵老树,什么时候嫌它枝丫别扭,就什么时候刀锯相向。所以,只怕这个美名,更多的是经济的利益,跟文化是没什么关系的,就算把老城推平了,也还是可以挂个名的———起码,本市“历史上”是一座文化名城,即便现在不是了。
狡辩主义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泛滥,就是灾难。一次去四川成都,到十陵,看地图上有一处药王庙,好半天才找到位置(庙址在当地小学内),没庙,原来庙在两年前被拆光了,修了新学校,只剩几个柱基,虽不精美,但也明显是古物。我们当然不反对修新校舍、发展教育,但不用干什么事都跟文物过不去吧,管理人员说,资金不够,庙已成危房,会砸到学生,因为安全原因所以才拆了。这就是狡辩,没钱保护一处文物,却有钱修高大洋气得和周边环境都不配的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