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怎样走出百万富翁?
handongjordan100
2010年11月21日 20:44:49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时,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贫困农民张中周的一句大实话,引起了不少人共鸣。他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11月18日《人民日报》)  新闻中,专家表示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相关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大众媒体,在各种场合通过公共媒介平台,一再重申强调这一论调,可是令人沮丧的是,现实并未有太大改观。

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时,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贫困农民张中周的一句大实话,引起了不少人共鸣。他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11月18日《人民日报》)

  新闻中,专家表示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相关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大众媒体,在各种场合通过公共媒介平台,一再重申强调这一论调,可是令人沮丧的是,现实并未有太大改观。

  不少底层人群,即便再苦再累,仍然看不到向上流动的希望。“拼爹游戏”普遍,富二代、权二代们,几乎凭脸刷卡,畅行无阻,而底层民众却难以获得一个相对公平的博弈平台,没有经过正当竞争,就眼巴巴看着有限资源被权势垄断,脱颖晋级的通道被无情淤塞。“占便宜的永远占便宜,吃亏的永远吃亏”,这是社会学者孙立平教授总结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令人忧心的现状。

  如果想找类似的案例做注脚,可开列一大串名单,单看看“上大学”和“考公务员”这两个领域里的人才流动现状就可发现问题。

  就高考而言,早前的冒名顶替的罗彩霞事件,曾经将底层青年向上流动的艰难,描摹得淋漓尽致。而类似的辛酸遭遇还有很多,比如“陕西省属事业单位招考现破绽:父亲主考儿得头名”;“公务员考试头名因第二名家长举报被‘暂缓接收’”;公考“限招科级干部子女”……从生活经验和概率上讲,此类不公事件能见报、能被网友曝光,充满偶然性。

  经济贫困,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若权利贫困,正当诉求屡屡遭受莫名的压制,那就很难有翻盘希望了。权利扶贫,是比经济救助更彻底的救赎之道。法定意义上权利并不分三六九等,现实中的欺压只是源于潜规则、隐权力的繁炽和霸道。这就是说,权利救助,其实也就是权力怎么受制约的问题,权力不被制约,权势阶层就能靠非法途径无限膨胀,繁殖既得利益,社会阶级就可能板结固化,社会正常激励机制就面临失效,能上能下的多孔性流动性理想社会结构也难成形。
1

16667428761142440-1425058025222.jpg

免费打赏
plsyl1314
2011年06月22日 10:03:00
2楼
经济贫困,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起来,不愿做穷人的人民,冒着富人的冒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