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
hao3ren
hao3ren Lv.12
2006年02月04日 20:11:39
来自于农田土整
只看楼主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为了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特制定本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均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优势农产品基地、节水农业示范、草原(场)建设、农业生态工程等建设内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
为了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特制定本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均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优势农产品基地、节水农业示范、草原(场)建设、农业生态工程等建设内容。
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标准
一、综合标准
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2.项目区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
3.平原地区的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4.项目区及主要工程建筑物设立永久性标志,管护组织和管护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各项工程设施保持完好,能较长时期发挥效益。
二、水利措施
(一)灌溉工程
1. 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灌溉用水不超出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2.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85%;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50%;水稻区不低于75%;其他地区一般不低于70%。
3.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10kv以下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4.输水、配水渠系(管道),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5.采用先进适用的灌水方法与技术,用科学灌溉制度指导灌水,鼓励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
(二)排水工程
1.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5~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
2.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
(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所选用的优良品种,必须要经过省级(含)以上种子鉴定部门的鉴定,并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地种植推广。
四、农技服务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一)通过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县、乡现有农业技术等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产品优质高效规范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成套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
(二)通过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建立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站(点),完善县、乡现有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现全程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在项目建设期间,围绕优势农产品生产,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2~3次,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有关技术培训1~2次。
节水农业示范建设标准
一、综合标准
(一)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有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单位面积用水量节约20%以上,水分生产率提高20%以上。
(二)节水工程设施配套完善。除有回灌补源要求的渠段外,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或采用管道输水。平整土地,合理调整沟畦规格,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推广行走式灌溉机具等,提高田间灌水效率。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区和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积极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方法。
(三)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井灌区不低于0.80,喷灌、微喷灌区不低于0.85,滴灌区不低于0.90。
(四)节水工程的管护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管护责任落实,设施完好率符合有关管理规程规定,能够持久发挥效益。
(五)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所采取的农业、林业和科技措施的建设标准,执行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
二、主要节水工程
(一)工程节水
土.渠道衬砌。衬砌渠道的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坚固耐用,抗冻性能好。
2.管道输水。干、支两级固定管道在灌区内的长度,每亩为6~10m,井、水泵、管道、出水口、量水设施及田间工程综合配套。
3.喷灌。喷洒均匀度、喷灌强度和雾化指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各种设备配套合理。
4.微灌。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要求,所需过滤器、输(配)水管道、滴头等设备配套齐全。
5.注水种。水源可靠,取运水设备满足最佳时期内播种和苗期灌溉,水源最大田间运距采用畜力的不大于200m,采用机械的不大于500m。
6.小型蓄水工程。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布设小型塘坝、水窖等蓄水工程,做到坚固耐用,配置合理,使用方便。
(二)农艺和管理节水
1.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蓄水保墒、地膜(秸秆)覆盖、选用抗旱品种、施用抗旱保水剂等。各项农艺节水措施选用科学合理,并符合技术规范。
2.节水灌溉制度先进合理,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做到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水稻区推广“薄、浅、湿、晒”模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采用节水、丰产灌溉模式;严重缺水地区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
3.积极推行“用水户自主管理灌排区”和“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供水成本收取水费,达到以管理促节水的目的。

免费打赏
hao3ren
2006年02月04日 20:12:17
2楼
草原(场)建设标准
草原(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人工草地、天然草场改良、天然草场划区轮牧、饲料基地、草籽繁育基地和畜牧基础设施等建设内容。
一、综合标准
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天然草场成片面积在5000亩以上,人工草地在1000亩以上;人工草地覆盖度达到95%以上,亩产优质青干草达250kg以上;天然草场退化草地改良治理后,优良牧草占40%以上,牧草产量在原基础上提高30%以上,草地覆盖度达到90%以上;沙化草地经治理后,草地覆盖度达到90%以上,优良牧草占40%以上,亩产青干草达到150kg以上;天然草场划区轮牧,牧草产量增加20%以上,载畜量提高0.8倍以上;饲料基地亩产青贮饲料2500kg以上,精饲料200kg以上,多汁饲料3000kg以上;草籽繁育基地亩产草籽18kg以上。
二、水利措施
(一)灌溉人工草地、饲料基地和草籽繁育基地,有可靠的水源和配套齐全的灌溉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方法与技术,灌溉人工草地灌溉保证率在50%以上,饲料基地、草籽繁育基地灌溉保证率在75%以上。
(二)天然草场改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小塘坝、集雨工程等,适时对退化及沙化草地实施灌溉。
(三)划区轮牧区合理设置牧道和饮水点,高标准轮牧区达到管道输水、小区内饮水,一般轮牧区采用固定和移动饮水方式,固定饮水点与放牧场适宜距离为1.5km左右。
三、草业措施
(一)围栏。网围栏符合ZBB92001—003环扣式镀锌钢丝网围栏标准,围栏高度在l。1~1.3m;生物围栏采用密实种植,宽度1。.5~2.0m;划区轮牧小区利用网围栏、太阳能、风能围栏或活动围栏进行分隔保护。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应根据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排水工程设计:旱作区一般采用1~3天设计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采用l~3天设计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
3.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5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
4.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 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 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 在农作物播种出苗等生长关键期,控 制0~20cm表土层的含盐量,以不危 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为限。
三、农业措施
(一)农田工程
1. 平原地区的田(地)块,要按有 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 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 成格田,北方地区格田面积为200~ 400亩;南方地区为50~100亩。
2.丘陵山区的10—25度坡耕地, 要按照水土保持和农业耕作要求建成 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 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 25~30cm,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 5m,田(地)埂稳定牢固(南方地区的 田埂要采用石块衬砌或建设生物梯 坎),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 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
(二)田间道路
布局(规划)合理,顺直通畅。机 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 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农 业机械的通行;支路能保证农机通 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 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 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三)土壤改良
1.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等 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2.改造瘠薄地要加厚土层,使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改造砂姜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块,要清除砂姜卵石并掺合粘土。
(四)良种繁育与推广
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仓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五)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四、林业措施
(一)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
(二)人工造林苗木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三)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为200~300亩,最大不超过450亩;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北方地区达到85%以上,南方地区达到75%以上;严重风蚀地带,要适当减小林网网格面积。
(四)丘陵山区项目区要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加大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力度。
五、科技措施
(一)农技服务体系。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二)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区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三)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内,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有关技术培训1~2次,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
优势农产品基地,特指具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具备一定规模、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的种植业(经济林除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该项目主要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种苗繁育,农技服务体系和必要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建设内容。
一、综合标准
主导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不低·于项目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0%;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能满足主导产品生产的需要;良种基本实现统一供应,并且来源有保障;农技服务、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配套完善,保证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产品质量安全,产品市场相对稳定;基地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产地品牌,有相应的龙头(企业或市场)作保障,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项目区农民增收明显。
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执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针对主导优势农产品的实际生产需要,可适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重点是加强节水和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建设。
三、种苗繁育
(一)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需要,保证基地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
(二)耕作。选择适宜的播期、播 深和播量,精耕细作,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旱作人工草 地原则上采用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 技术。
(三)良种。选择适合当地水土条 件,抗旱、抗寒、抗逆性强、产量高、 营养价值高的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品 种,牧草种籽和饲料作物种籽的纯 净度达到85%以上,发芽率达到95% 以上。1000亩以上的草籽繁育基地, 根据需要配置仓库、晒场和种子精 选设备。
(四)畜牧基础设施。标准化棚圈 符合当地统一设计标准,砖木结构, 建筑面积按一个羊单位0.5平方米计算, 但不少于150平方米;配套活动场院面积按 一个羊单位3平方米计算,但不少于600平方米; 配套贮草棚面积按一个羊单位0.6平方米 计算,但不少于180平方米;青贮窖就地 取材,坚固耐用,内壁光滑,防冻,不 透气,青贮体积按一个羊单位0.1平方米 计算,但不少于30平方米;药浴采用洗浴 池和移动淋浴式,洗浴池坚固耐用, 防冻,长度在15m以上。
(五)牧业机械化。地势相对平坦 的草场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小丘陵 和沙丘作业实行机械和人工相结合。
回复
hao3ren
2006年02月04日 20:12:25
3楼
四、科技措施
(一)科技服务体系。采取技术承 包、合作、依托、咨询等多种形式,建 立健全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
(二)技术推广。普遍推行牧草免耕 播种、划区轮牧、天然草地补播、牧草 混播、优质牧草选育、鲜草捆包、牧草 综合加工,节水灌溉、胚胎移植、疫病 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使项目区科技 贡献率比当地平均数提高5个百分点。
(三)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 内,对基层干部、技术人员进行先进 适用技术培训3次,对家庭牧场户培 训2次,每个项目区有2名科技骨干。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标准
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治理、土地沙化地区治理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等内容。通过改善脆弱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综合标准
(一)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治理。采取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区治理面积不低于1000亩,治理程度达70%以上。
(二)土地沙化地区治理。选择水土条件相对较好、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治理潜力较大的地区进行治理,项目区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
(三)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通过建设沼气池等农业废弃物利用设施,合理地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形成太阳能利用、畜禽饲养、沼气开发和高效经济作物生产的生态链条。
二、水土保持工程
(一)坡耕地治理。梯田的田面宽度在3~5m以上,防御暴雨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做到田、路、沟、渠配套。
(二)沟道治理。做到大、中、小、型工程相互配套。谷坊工程防御标准为10~20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小型淤地坝应做到土坝与溢洪道或土坝与泄水洞配套,淤积年限一般为5年;中型以上的淤地坝应做到坝体、溢洪道、泄水闸配套齐全,淤积年限不小于5年。设计洪水标准,中型坝按10~30年一遇确定,大型坝按30~50年一遇确定。
(三)小型蓄排水工程。坡面、路旁、沟底小型蓄排水工程布局合理,截水沟的间距为20~30m,防御暴雨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
三、林(草)业工程
(一)成片造林。造林面积在30亩以上,当年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达到85%以上,林地内不存在连片面积l亩以上宜林的无林地块。
(二)封山(沙)育林地。每个封育区面积不小于500亩,南方地区5年,北方地区7年后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不存在1亩以上无林草地块。
(三)退耕还林(草)
1.水土流失严重地区:25度以上坡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当年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达到8 5%以上;16度~25度坡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地段必须退耕还林还草,林木或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坡面较长的坡耕地,沿等高线方向种植固定的草带(或灌木带),草带(或灌木带)间距离12m~20m。
2.沙化地区:植被盖度0.2以下的地带,林草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植被盖度0.2~0.4的地带,林草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
四、农村能源生态工程
因地制宜发展以沼气池为基本建设内容的农村小型能源工程建设,完善推广“四位一体”、“五配套”、“猪沼果(菜)”等能源生态模式和技术。
(一)沼气池。内壁坚固耐用,保温性能和封闭性能良好,容积不小于6立方米,有安全通道与农户厕所、畜禽棚圈等相连接,能够有效地利用秸秆、人畜粪便等生产沼气,为农户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光、热等能源。
(二)配套设施。
1.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采用先进适用的灌水方法与技术,用科学灌溉制度指导灌水,鼓励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
2.日光温室。主要在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中进行配套建设。一般单棚室内面积不小于0.5亩,采光充分,骨架坚固,温室四围开挖防寒沟填充秸秆,墙体坚固防寒保温,为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充足的光、热、水等资源条件。
3.合理设置畜禽棚圈,采用钢管围栏,混凝土床体;配套修建厕所;配套购置电子炉具和沼气灯等设施。
回复
boyashuigong
2009年06月06日 08:24:46
4楼
楼主辛苦了,内容很好,部分论文对本人的工作有极大用处。
回复
boyashuigong
2009年06月07日 17:33:28
5楼
楼主辛苦了,请喝清茶一杯;谢谢你的无私奉献精神!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资料大家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