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上结霜对传热的影响??
lql7358
lql7358 Lv.3
2005年12月22日 14:52:36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请问大家蒸发器结霜时对于蒸发器的传热有多少影响,主要是对制冷量的影响,具体怎么计算,另外每个翘片上结霜厚度与翘片间距的比值为多少以下才符合要求??我找了参考书都没有相关描述,这是甲方对我们设计要求提供的冷量分析方案,把我难住了!!谢谢各位了

请问大家蒸发器结霜时对于蒸发器的传热有多少影响,主要是对制冷量的影响,具体怎么计算,另外每个翘片上结霜厚度与翘片间距的比值为多少以下才符合要求??我找了参考书都没有相关描述,这是甲方对我们设计要求提供的冷量分析方案,把我难住了!!谢谢各位了
jrzhp
2005年12月23日 11:31:37
2楼
  蒸发器结霜时对于蒸发器的传热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二方面:一是随着霜层的加厚使得管道间通道减小,循环风量减小,使得制冷量减小。二是结霜厚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蒸发器结霜是一个多变过程,当管道刚开始结霜时,由于换热面积的增大和管道粗糙度增大,传热系数是增大的,随着结霜层达到一定厚度时,热阻的增大使得传热系数开始降低。目前还没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霜层厚度对制冷量影响。
  依据以下论述可大概了解蒸发器结霜对制冷量的影响。从公式Q=K*(t0-t1)可以看出,制冷量在(t0-t1)不变的情况下,与K值的大小有关。对氨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翅片管),当t0=0℃时,K取15kcal/m2 h ℃;当t0=-15℃时,K取12kcal/m2 h ℃;当t0=-20℃时,K取11kcal/m2 h ℃;当t0=-40℃时,K取10kcal/m2 h ℃。由此可以看出当蒸发温度或者库温变化时,K值是变化的。换句话来说,也就是随着降温时间的变化,蒸发器霜层厚度(0~7mm)是增加的,制冷量是降低的(100%~66.6%)。
回复
asima
2005年12月23日 12:23:18
3楼

支持
回复
lql7358
2005年12月23日 16:38:47
4楼
谢谢2楼的解答,但是我还有点想法,Q=K*(t0-t1)这里的K值还应该靠虑翘片的传热,冰的传热,及空气与冰表面的放热系数啊,所以我认为K值是在变化中的,另外结霜厚度是不是控制在0-7mm以内,那其与翘片间距的比值控制在多少更为合适呢??
回复
jrzhp
2005年12月23日 17:07:07
5楼
对,K值是综合值,与翅片的排数、间距、高度、空气的流速、制冷剂的蒸发情况(供液方式)、室内温度、蒸发冷却时间等因素有关。蒸发器翅片间距:低温系统,冻结间(库温-23~-30℃)为9mm;中温系统,冻结间物冷藏间(库温-15~-20℃)为6mm;高温系统,冷却物冷藏间(库温0~5)为4.5mm。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