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几个项目,都在一个审图公司审图,结果都出现同一个意见:关于次梁铰接的问题!一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回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配。二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这个意见的答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 配。这个说法不正确。
一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
回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配。
二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这个意见的答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 配。这个说法不正确。
回复: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5月出版的由《PKPM新天地》主编陈岱林,执行编辑赵兵等人编著的《PKPM结构CAD问题解惑及工程应用实例解析》一书中第十二章第四节所述,“次梁按主梁输入时,程序不分主次梁,所有梁均为主梁。梁的内力计算按照空间交叉梁系方式进行分配。即根据节点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各梁线刚度大小进行计算,主次梁之间没有严格的支座关系”。根据此条理解,按主梁输入的端跨次梁均按铰接处理不妥,我们将核查端跨次梁面筋较大而主梁宽度不能满足水平钢筋最小锚固要求的情况予以调整。
最后审图公司还是不同意我们的回复!!
其实个人观点:未考虑铰接的次梁,实际配筋较少,锚固较弱,是符合实际受力情况。点铰的话,配2根12 14的最小配筋,跟不点铰算出来的配筋是差不多的!
另外:审图公司还提到过剪力墙平面外搭接的梁最好也是点铰结!对于这点大家怎么看?
请贴图,并帖计算配筋
[ 本帖最后由 ding7700 于 2010-9-6 09:0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