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图公司关于次梁铰接的问题!
cooltizuqiu
2010年09月03日 16:05:44
只看楼主

最近做几个项目,都在一个审图公司审图,结果都出现同一个意见:关于次梁铰接的问题!一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回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配。二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这个意见的答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 配。这个说法不正确。

最近做几个项目,都在一个审图公司审图,结果都出现同一个意见:关于次梁铰接的问题!
一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


回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配。

二审:L1L2L3等梁端按固接设计不正确,对主、次梁都不利,需改按铰接设计,以保证主、次梁的可靠性。这个意见的答复。模型均按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支座配筋均按主次梁相应刚度比配筋,并非严格按固端或铰接定义。配筋目的为使实际情况与模型匹 配。这个说法不正确。


回复: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5月出版的由《PKPM新天地》主编陈岱林,执行编辑赵兵等人编著的《PKPM结构CAD问题解惑及工程应用实例解析》一书中第十二章第四节所述,“次梁按主梁输入时,程序不分主次梁,所有梁均为主梁。梁的内力计算按照空间交叉梁系方式进行分配。即根据节点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各梁线刚度大小进行计算,主次梁之间没有严格的支座关系”。根据此条理解,按主梁输入的端跨次梁均按铰接处理不妥,我们将核查端跨次梁面筋较大而主梁宽度不能满足水平钢筋最小锚固要求的情况予以调整。

最后审图公司还是不同意我们的回复!!

其实个人观点:未考虑铰接的次梁,实际配筋较少,锚固较弱,是符合实际受力情况。点铰的话,配2根12 14的最小配筋,跟不点铰算出来的配筋是差不多的!


另外:审图公司还提到过剪力墙平面外搭接的梁最好也是点铰结!对于这点大家怎么看?


请贴图,并帖计算配筋

[ 本帖最后由 ding7700 于 2010-9-6 09:07 编辑 ]
cooltizuqiu
2010年09月03日 16:08:10
2楼
沙发坐等高手来解答!!
回复
nvslch
2010年09月03日 16:43:40
3楼
http://nvslch.spaces.live.com/blog/
你把这第一个日志看完,再搜索【建筑结构】上“王振东”关于抗扭的论文。
根据这些给审图人答复。

另外,我提醒你,点铰以后要注意次梁跨中弯矩应比固接大,否则模型和设计意图不符!
回复
cooltizuqiu
2010年09月04日 11:32:37
4楼
晕,怎么没有人来回复呢?人气不够啊。谢谢LS的啊
回复
rubbish008
2010年09月04日 12:28:19
5楼
剪力墙平面外搭接的梁点铰结是对的。
回复
jasonyerkes
2010年09月04日 13:22:19
6楼
可能各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这时候编规范的人要把这条加进去统一就好了
回复
duzix
2010年09月04日 14:11:55
7楼
主次梁交接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点铰接,过多的铰接会导致内力重分布,导致结构计算和实际受力情况有较大差异,简单的比如一根卫生间次梁,一边和剪力墙连接,一边和梁连接,这个时候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是剪力墙端梁的支座受力确实比和梁相连的支座受力要大,如果按照两端铰接处理,实际上是不符合这根次梁的受力情况的。
一个完整的结构是和软件的分析结果比较匹配的,并没有人为的划分的主次梁,主次梁只是在计算机水平不够发达的时候为了简化计算的一种简化办法,概念比纯粹的有限元要好理解的多,但是却是有其很大缺陷的。
总之,主次梁连接根本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铰接,而且软件计算时候次梁对于主梁的扭矩都是折减的,也就是考虑了不完全固结的实际连接情况。所以,不建议主次梁连接点铰接。
回复
老土木人
2010年09月04日 14:32:05
8楼
我曾经做过比较,其实受力处于刚铰之间。点铰接与刚接是区别好大!200或250宽梁或剪力墙能做到刚接点吗?
回复
老土木人
2010年09月04日 14:35:05
9楼
点铰接与刚接,争议很大,反正以不出问题为原则,点刚接时不要忘记边跨次梁梁底调幅加强!点铰接时不要忘记加强主梁!
回复
老土木人
2010年09月04日 14:36:02
10楼
剪力墙平面外搭接的梁点铰结是不完全对的,要看墙宽度!因地制宜!
回复
老土木人
2010年09月04日 14:38:40
11楼
提这个问题的审图公司的大脑进水了。本来是都可以的事,计算仅是模拟计算。唉!审图人呀!要好好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