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咱们在实际工程中,板上面经常是有120mm,或者100mm厚的墙体,这个时候出于美观等要求的考虑,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些墙设梁,这样的话这些120mm墙就直接压在板上了。请教大家,我应该一个一个去计算,把这种线荷载运用等效荷载,然后作为恒荷载输入到模型当中呢,还是应该怎么处理?见笑了啊:)
大家好,咱们在实际工程中,板上面经常是有120mm,或者100mm厚的墙体,这个时候出于美观等要求的考虑,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些墙设梁,这样的话这些120mm墙就直接压在板上了。
请教大家,我应该一个一个去计算,把这种线荷载运用等效荷载,然后作为恒荷载输入到模型当中呢,还是应该怎么处理?
见笑了啊:)
2楼
自己先坐一沙发,期望哪位前辈能够百忙之中为小弟指点迷津
回复
3楼
荷载规范4.1.1表后注中第五条,
本表各项荷载不包括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对固定隔墙的自重应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kN/m)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kN/m2。
回复
4楼
感谢三楼前辈的指导,可能是因为我表述得不是很清楚,我的确是想把隔墙当做恒载布置在板上,问题一:我的问题是怎么算?呵呵。假如板上的装修荷载恒载是1.5kn/m2,板上又布置有120的墙,我是用等效荷载的方式,把隔墙线荷载变成面荷载作为恒载布置到板上吗?还是应该怎么算?问题二:另外我弱弱的问一句,怎么来分辨固定隔墙和非固定隔墙啊?问题三:对固定隔墙的自重应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kN/m)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kN/m2。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假如一个住宅客厅的板,板上的活荷载应该布置2.0kn/m2,这个时候客厅里布置有非固定隔墙,算过来隔墙的线荷载假如是9KN/m,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房间的活荷载我应该布置5.0kn/m2? 谢谢各位前辈了:kiss:
回复
5楼
荷载规范4.1.1表后注中第五条,
本表各项荷载不包括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对固定隔墙的自重应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kN/m)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kN/m2。
回复
6楼
对于那种小隔墙(薄),没必要在下面设梁;
在建模的时候在小隔墙位置设一虚梁(100x100),直接把荷载用线荷载加上去,
这样只能近似的把荷载传递到虚梁两头的梁上(是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传到2边的梁),对于梁柱计算可以这样做,
但是板的设计,如果要精确计算的话,要另外计算,要把小隔墙的荷载等效成均布荷载。
懒的方法是,板设计是,人为适当加大板的配筋,另外再在小隔墙下加2根大一点的加强筋。
回复
7楼
问题一:你的方法可以,7楼的方法也挺好。
问题二:固定隔墙就是你做施工图时建筑能定下来的墙体,非固定的,比如说办公大空间,分隔不确定的那些。
问题三:你的算法是对的,但是这个一般适用于大空间的地方,比如整个楼层除了楼梯间等交界位置布置固定隔墙外,其他都不确定或确定不了,这时根据建筑指定的隔墙类型计算活载附加值。如果对一个小区格的楼板,还要这样算,明显不合理,因为区格内明显不会布置上很多的隔墙么。
回复
8楼
谢谢前辈的解答
回复
9楼
补充:可以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___结构》2.7节隔墙荷载
回复
10楼
计算板构件时可以用等效荷载进行计算或采用有限元分析
计算主体梁柱时,一般可直接将隔墙重量分摊到所承担的板块上进行计算
回复
11楼
:kiss: 好啊 我也正在学习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