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斗,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 家。1912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清 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顾问。墨西哥国 家工程院院士。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主持设计密云水库,获北京市优秀 设计奖,参加设计葛州坝工程,获国务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主
张光斗,
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水电
工程专 家。1912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硕士,美国哈佛
大学硕士。清 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
学会顾问。墨西哥国 家工程院院士。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主持设
计密云水库,获北京市优秀 设计奖,参加设计葛州坝工程,获国务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主
持“岩基稳定的比例地质力学模型 及有限元分析”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
表性著作《水工建筑物》上下卷。发表论 文40余篇,主要有“拱坝枢纽整体抗滑稳定的地
质力学模型”、“拱坝动力相互作用”、“泉水 拱坝的振动测量分析”、“混凝土坝抗
震”等。擅长解决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问题,如三峡工程设 计。1958年全国先进生产工作
者,1981年美国加州大学哈斯国际奖。
2楼
张 光 斗
(1912— )
张光斗,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教育和科研
工作50余载,以自己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我国大江大河的
治理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如密云
水库、丹江口水利枢纽、葛洲坝工程等建设中,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创新。严于律己,
教书育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利、水电建设科技人才。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张荔洲在镇
上海关任职员,母亲操持家务,兄弟4人,全家靠父亲的微薄薪金收入维持温饱。19
24年,张光斗小学毕业,并到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学习。后经交通大学预科升入交通大
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193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他平时刻苦努力,成
绩优异。
1934年秋,张光斗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出国前,他到国内各
水利机构和工地实习,看到各地洪涝灾害频繁,水利事业不兴,人民生活疾苦,极大地
激发了他为民造福、奋发求学的决心。1935年7月,他到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
学学习水利工程,1936年5月,获硕士学位,暑期到美国垦务局实习。同年9月,
到哈佛大学学习工程力学,1937年6月,获硕士学位,并得到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
金。抗日战争开始。张光斗爱国心切,急于回国参加抗日工作,尽管导师多次挽留,但
他还是毅然回到祖国。1937年11月到1940年6月,在四川长寿龙溪河水力发
电工程处任设计课长。1940年7月1942年12月,张光斗出任万县襄渡河水力
发电工程处主任,建成了一批小水电站,为长寿和万县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电力,支援了
抗日战争。
1943年3月,资源委员会派张光斗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局和垦务局考察和学习
大型水电站的工程技术。他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工作中深深理解了
设计人员不懂施工是做不好设计的这个浅显的道理。到美国后,他吃住在工地,一个工
程一个工程的看,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学。白天在工地边看边问,向有经验的工程师、
工人请教;夜晚在室内学理论、查资料,运用理论知识把白天所看到、听到的感性知识
从理论上搞清楚,从而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以指导日后的实践。就这样日积月
累、年复一年,使他的基础理论知识愈来愈坚实,工程经验愈来愈丰富,为以后工作中
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5年4月,资源委员会命他回国参加筹建三峡工程。回国后,他相继任全国
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副总工程师、设计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参加三峡工程的勘测和
规划工作,并与负责三峡工程设计的美国垦务局工程师进行技术上的联系。他认为在当
时的条件下修建三峡工程是不可能的,主张先建设一批中型水电站。在他的促进下成立
了岷江、黄河上游、资水、翁江、钱塘江、古田、华中等八个水电勘测处、队和上清渊
硐及古田溪两个水电工程处。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大量水
电站地址的宝贵资料。但当时政府无力修建这些水电工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这些宝贵资料才得以发挥作用。1947年底,总处美籍总工程师柯登期满回国,临
行前多次拉张光斗去美国工作。但张光斗辞绝了,立志要留在国内为祖国人民服务。1
948年下半年,在台湾的同学和友人也纷纷来电,催促他去台工作,均被他婉辞。他
已认识到他的事业在大陆,坚持留在南京,并力劝总处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留待解放。
当时,资源委员会电业处给总处来文,要求把技术档案和资料图纸装箱送资委会转运台
湾,张光斗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和协助下,将这批技术档案和资料巧妙的保存了下来。
对此,当时燃料工业部陈郁部长曾代表政府对张光斗的此举表示感谢。
1949年10月,张光斗到清华大学任教,迄今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在此期间
,他一方面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受聘兼任国家重大水电工程的技术顾问。建
国初期,他曾兼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官厅水库工程局、东北水利总局等技术顾问。19
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立水利工程系,张光斗出任系副主任兼水工结
构教研组主任,带领全体教师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开始兼任长江流
域规划办公室、水力发电工程总局等技术顾问。1955年,张光斗被聘为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并兼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主任。1955—1956年,他多次应邀参
加毛主席主持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并建议在“农业六十条”中增加发展小水电一条目
,被政府采纳。195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1956—1957年,他
还多次参加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科技科学远景发展规划”的讨论
,任水利组组长。
1958年7月,水利电力部和清华大学合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张光斗出任院
长兼总工程师,负责设计了我国华北地区库容最大的密云水库,为潮白河下游防洪和缓
解首都北京供水紧张状况,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毛主席、周总理都曾接见过他
。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身陷逆境,但对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忠诚的信念丝毫没有改变
。1976年,唐山地震,密云水库白河大坝上游保护层发生局部坍滑。抗震加固指挥
部领导要求张光斗到工地工作,当时他正在小浪底工地劳动,接到电召后立即星夜兼程
赶回北京,到了工地,“四人帮”一伙在清华的爪牙对他讲:“这次抗震加固工程设计
要你负责,但不准在图纸上签字。”即使遭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张光斗还是以人民的
事业为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以能为党、为人民做些有益的工作而欣慰。
1978年,拨乱反正以后,张光斗重新恢复工作,并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相继
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水利电
力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在此期间,又相继有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西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成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中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贵阳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聘请他作技术顾问。为了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兴旺发展,他虽已
年过古稀,仍深入工地,钻坑道、爬陡崖,掌握现场资料,帮助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难题
。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拉西瓦,到长江中下游的葛洲坝、隔河岩,从雅砻江的二滩到
江水河的龙滩,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各大水电站的坝址,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与辛劳。
他还多次主持或参加审查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他热爱祖国的
水利水电事业,对事业尽心尽力、认真负责的精神,给中国水电工程界的同行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回复
3楼
张光斗除担任上述职务外,自1955年以来,还相继担任过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
《水利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兼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和《科
学通报》副主编,国家科委水利学科组副组长,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科院校教育研究协
作组组长和世界银行贷款大学发展项目中国审议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政府水资源顾问组
组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张光斗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北京市第五、六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七届
常务委员会委员。
为开创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
自1937年开始,张光斗投身于祖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兢兢
业业为之奋斗,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1937—1942年,由他负责设计的桃花
溪,下清渊硐,仙女硐和鲸鱼口等水电站,虽装机容量很小,只有600—3000千
瓦,但这是中国人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成的第一批水电站,为日后我国水
电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1年,张光斗负责人民胜利渠渠首闸的布置和结构设计任务,首次在黄河下
游破堤取水成功,为下游引黄灌溉开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将涛涛黄河之水引入两
岸农田,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首次大胆的尝试。由于该工程进水口布置合理,渠道冲
淤、排灌、防止盐碱化等问题解决得较为妥善,几十年来运行情况良好,为河南新乡地
区农村彻底改变面貌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
1958年,张光斗主持密云水库设计,整个枢纽包括2座主坝、5座副坝、3座
开敞式溢洪道,共19座建筑物,总库容44亿立方米,是我国华北地区库容最大的水
库。他在设计中大胆创新,采用了大面积深覆盖层中的混凝土防渗墙,高土坝薄粘性土
斜墙,土坝坝下廊道导流等革新技术,这些技术措施在当时国内均属首创。密云水库一
年拦洪、两年建成,多快好省地完成了任务,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当年。周总理赞
喻密云水库是“放在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水”。
自50年代以来,张光斗曾先后为官厅、三门峡、荆江分洪、新安江、丹江口、葛
洲坝、二滩等数十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技术咨询,对工程枢纽布置、结构设计等
提出了许多极为有益的建议,如对葛洲坝工程,他提出炸掉原处于江中的葛洲坝岛,以
增大二江泄洪闸和大江电站布置的建议这一建议对改进枢纽水流河势,保证大江截流和
扩大电站装机,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又如对丹江口水利枢纽,当大坝混凝土浇筑出现问
题时,他当机立断上书中央,陈述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及时对丹江口大坝采取了停工整顿措施,重新加固了大坝。事后,有位专家深有感触
地说:“若非如此,将是后患无穷。”再如对二滩拱坝枢纽布置,他坚决主张坝内、坝
外多种方式结合的泄洪方案,并形象地将此方案比喻为“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
子里,这个比喻一直被同行专家们传为佳话,此方案的采用对保证枢纽运用可靠、确保
大坝安全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洪涝灾害的威胁也
在增加。张光斗对此一直焦虑不安,到处奔走呼吁。1989年11月21日,他上书
中央,说明我国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而在水源建设上又缺乏一个良性运行机制,政府
应尽早采取有效对策。他建议:把水利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与能源、交通等
并列相待;调整水利政策。*和陈云同志都对他的上书做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
他建议的重要性。1990年9月1日,*总理代表国务院明确指出:“要重视水利
的发展,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
基础产业,并从八五计划安排中加以体现。”这样,在张光斗及众多水利工作者的共同
努力下,水资源建设终于取得了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应有的战略性地位。
奋力开拓与国际水利工程界交往的通道
1973年,张光斗率中国大坝代表团赴西班牙,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大坝会议,经
代表团多方交涉,据理力争,终于取得了我国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成员国地位;198
2年,张光斗再次率团到阿根廷,参加世界工程师联合会年会,并使我国在此次年会上
取得了成员国的地位。我国在这两个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地位的取得,为我国工程界面
向世界提供了两条重要渠道。1981年,他到墨西哥参加国际会议,并为该国几座水
利工程提供技术咨询,由于他的咨询建议对工程建设极为有益,墨西哥工程科学院为感
谢和表彰他对墨西哥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贡献,特聘他为墨西哥工程科学院国外院士。
国际上对张光斗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深表赞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为表彰他自该
校华业后在从事水利事业上所获得的成就,特授予他1981年度的“哈兹(Haas
)国际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首次获取的这一奖励。
为发展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勇于开拓进取
张光斗从实践中认识到技术科学对一个经济实力不十分雄厚的国家的发展是十分重
要的,为此,1959年,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技术科学发展的雏议”的
文章,此文得到聂荣臻元帅的充分肯定。国家科委成立专家组,在技术科学专家的共同
努力下,制定了我国技术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张光斗出任水利专家组和水利学科组两
个组的副组长,为实施我国水利科学规划做出了贡献。
回复
4楼
1952年,在他领导下的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率先在国内成立了水工结构模型试验室
,首次开展了拱坝结构模型试验研究;1956年,在他领导下的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
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高速水流和泥沙运动的研究;1963年,他又指导研究生率先
在国内开展了混凝土坝抗震理论研究,并进行了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1982年,
他与美国克拉夫教授合作,在我国安徽响洪甸和广东泉水两座拱坝进行了现场起振器激
振测振试验研究。由他参与领导的科研工作成果——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及其在坝工
建设中的应用,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献身高等工科教育,为国家培养一代新人
张光斗早在50年代初期,就率先在我国开设了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
本《水工结构》中文教材;培养了国内首批水工结构专业研究生。由于他在领导清华大
学水工结构教研组进行教学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195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他
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60年代,他花费大量精力,搜集国内外的资料,结合个人多年工程实践的经验,
编写了一部《水工建筑物》专著,即将出版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全部书稿在浩劫
中失散,几年的心血白白付之东流。目前,他正在每日伏案疾书数小时,克服年老视力
上的困难,手持放大镜重新编写近百万字的《水工建筑物》专著,并以此作为他对祖国
工科教育事业的再次奉献。
张光斗在讲授水工专业课时,一方面十分注意理论的严谨与概念的正确,总是条理
清晰地把计算分析的道理讲透,使学生能掌握要点,举一反三;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注重
理论的应用和实际工程的经验,在讲课和辅导过程中,他十分强调启发式教学,不断向
学生提出为什么?即使是一个细部,一个小构造也要让学生明白道理。在他严格的要求
下,学生们经过学校几年的培养和训练,大多数都树立了良好的作风,踏实肯干、善于
思考,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光斗执教40余载,学生逾5000,
目前许多人已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
的栋梁之才。
(作者:王光纶)
简 历
1912年5月1日 生于江苏省常熟县。
1934年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
1935—1936年 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获硕士学位。
1936—1937年 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工程力学,获硕士学位。
1937—1940年 任资源委员会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设计课长。
1940—1942年 任资源委员会襄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主任。
1943—1945年 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局和垦务局实习、考察。1945—
1949年 任资源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设计组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
工程师。
1949年 任清华大学教授,并先后担任水工结构教研组主任,水利工程系副主
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5年 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兼任技术科学部副
主任。
1956—1958年 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主任。
1958—1966年 任水利电力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兼总工
程师。
1978-1983年 任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
1981年 被墨西哥国家工程科学院聘为国外院士。
1985年 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论著
1 张光斗.重力坝的渗透压力计算.水利学报(创刊号),1956:
5970.
2 张光斗.圆筒钢筋混凝土薄壁池的内力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
8.
3 张光斗.工程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1):3
—6.
4 张光斗,陈兴华,王宙.拱坝枢纽整体抗滑稳定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水
利学报,1983(6):1—8.
5 张光斗.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质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
4(2):1—4.
6 张光斗,周维垣,杨若琼.紧水滩拱坝右坝肩稳定三维弹塑性断裂有限元分析
.清华大学科研报告(单行本),1986.
7 R.W.C1ough,张光斗等.响洪甸拱坝的振动特性.第八届世界地震
工程会议论文集(美国旧金山),1984,5:71—78.
8 张光斗,张楚汉,李未显,王光纶.泉水拱坝的振动测量分析.中国科学,1
986(1):100—112.
9 张光斗,周维垣,杨若琼.基岩稳定的比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有限元计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6(1):1—14.
10 张光斗.关于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几点意见.水利经济,1987(3)
:1—2.
11 张光斗.深入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4):1
1—13.
12 张光斗,张楚汉,王光纶,赵崇斌.一种新的拱坝地基地震波输入方法.中
美拱坝抗震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北京).1987:1—20.
13 张光斗,曾昭扬,李未显.拱坝坝肩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研究.中美拱坝抗
震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北京),1987:290308.
14 张光斗,陈厚群.混凝土坝抗震.中国工程抗震研究四十年.北京:地震出
版社,1989:278—282.
15 张光斗,王光纶.水工建筑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回复
5楼
张光斗前辈是我们水利人的骄傲,是时代的楷模!本人除了崇拜之外还是崇拜!
回复
6楼
有人说他是 骗子 很难懂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