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环境保护相关名词
sjlwp
sjlwp Lv.9
2005年12月14日 10:24:18
来自于规范资料
只看楼主

几个环境保护相关名词 环境影响评价  通常意义上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份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环境管理制度,它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建设以前,对项目的选址、设计、拟定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阶段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预测,为项目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是保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几个环境保护相关名词
 环境影响评价
  通常意义上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份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环境管理制度,它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建设以前,对项目的选址、设计、拟定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阶段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预测,为项目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是保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1969年美国首先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做为法律制度予以执行,随后其它发达国家也陆续推行。1979年,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1980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国内有关部门颁布了许多有关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定,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完成。未经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予办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
  一般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由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委托取得“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并提交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对于环境影响大而且复杂的项目,应先编制环境评价大纲,根据审批后的大纲要求编制影响报告书,并采取专家论证的方式审批。
  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包括对大气、水、噪声、振动、电磁波和固体废弃物等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采用的环境标准和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的概况(包括项目性质、规模、规划、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原材料及能源消耗、职工人数及生活区布局等)、周围的环境现状(包括自然环境现状、社会环境现状及反映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污染环境现状)、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包括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种类、性质、特征等),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对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管理及环境规划进行评述,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出评价结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可以在决定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布局、环保措施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力争使开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也由初期特定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对人类进行的所有重要活动(包括规划、计划、决策、立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等)的环境影响评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重大决策等三类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环境监测就是按照国家或地方关于污染防治和保护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标准,对污染源排放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测试,并为科研、决策、立法、处理污染事故和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环境监测是一切环境保护活动的“耳目”。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可分为两类。一是污染源监测,即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一般是在污染物排出口,定期、定点采集样品,分析、测定不同形态有害物质的浓度、排放量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二是环境监测,也就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监视,明确其数值、范围、污染程度,通过综合分析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
  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监测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等;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又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等。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气象参数和总悬浮颗粒物(TSP)、降尘、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臭氧(O3)等;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水文、气象参数以及温度、酸碱度(pH)、悬浮固体(SS)、溶解氧(DO)、生物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某些毒物等。
  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遵照国家和国际上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来进行,监测结果要编制成专业文件。对监测过程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目前北京市采用各种手工和自动监测手段,全面监测污染源排放和环境状况。例如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依靠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连续、自动地完成样品采集和测定,数据存储和传输、处理。北京市的环境监测机构分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及各区、县环境监测站两级。一些企事业单位也具备一定的监测能力。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对某些环境要素所作的统一的、法定的和技术的规定。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环境标准用来规定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考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根据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需要确定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应遵守的浓度和数量限值;分析方法标准,如分析方法、测定方法标准、样品标准;还有排污收费标准等。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标准的环境词汇、术语、标志等的规定。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根据适用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现行标准和超前标准。另外,由于国情有所差别,各个国家的环境标准也不完全相同。为保障人民健康,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环境标准,但鉴于当前科技水平和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相比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做了事实求是的考虑。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衡量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的一种“指标”。良好的环境质量适宜人们的生产生活;反之恶劣的环境质量会危害人体的健康。环境质量还可以用于表示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的程度。
  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以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根据环境工作对象还有城市环境质量、农村环境质量、居住环境质量、生产环境质量等。广义的环境质量是自然的、社会的、工程的和美学的各种要素的综合反映。
  另外,为方便考察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评定环境污染的程度,需要制订一些可比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以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为基准,用环境中允许存在的某些物质的最大浓度来表示,称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浓度超过这些标准,环境质量就被认为不适于或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环境管理和环境研究中,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特定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局部的、区域的、流域的和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还可针对某种污染物进行单项要素评价或针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综合评价;按时间因素又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免费打赏
sjlwp
2005年12月14日 10:24:46
2楼
环境容量
  容量是一定空间容纳某种物质的能力。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环境容量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环境本身具备的背景条件,如环境空间的大小,气象、水文、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生物种群特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等等。举例来说,长江的流量比北京地区的潮白河的流量大得多,向长江排放100吨酿造废水不会造成很大环境影响,而向潮白河排放100吨废水就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水体污染。二是人们对特定环境功能的规定。这种规定经常用环境质量标准来表述。以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为例,在城市居民区,国家规定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为0.06毫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而工业区则为0.1毫克/立方米(国家三级标准)。为了满足区域功能,在城市居民区的排放二氧化硫的燃煤锅炉可能要采取与工业区不同的燃烧技术和脱硫技术。
  鉴于环境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的复杂性,准确计算一定环境的环境容量是十分困难的,一般可借助数学模拟估算一定条件下的环境容量。就浓度而言,特定区域的某种污染的绝对容量(R)可用环境标准浓度值(W)和环境中已存在的浓度值即背景值(B)之差来表示,即R=W-B。
  环境容量的概念是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提出的,1968年日本学者首先采用这个概念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至今环境容量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已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规划。例如北京地区河流流量小,季节性变化大,河道几乎无自净能力,这样的河道对水污染物的容纳能力即环境容量就相当小,在污水排入河道前,必须先净化,减少污染物的排入量。另外,采暖期北京市区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保持城市的环境功能需要按环境制订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
环境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因此,环境保护也就是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就环境的维持和改善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和进行的积极活动。
  众所周知,人类是同地球上的万物一起孕育成长起来的,人类历史是一个运用智慧适应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产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人口剧增,林木、水、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各种废弃物不断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提出的。
  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72年以前,为人类认识并治理工业污染的阶段,通过大量的污染事实,一些有识之士对粗放型的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了深刻反省,并告诫人们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的生存。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将环境保护列入议事日程,我国北京等一些城市和地方也开始进行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和治理。
  第二阶段是1972年到1992年,环境问题由工业污染控制推向全方位的环境保护。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明了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方向,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继而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逐步健全了环境保护管理、科研和监测机构,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法规和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以1992年的联全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人们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从而正式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几项文件和宣言。上述大会结束后,中国政府在世界上率先编制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包括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
  环境保护是跨经济、社会、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环境保护研究人体健康、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和舒适程度,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平衡。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调加强环境法制工作,推行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等对策,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回复
sjlwp
2005年12月14日 10:24:55
3楼
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进入河湖、地下水等,使水质恶化,水的使用价值降低。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大量消耗水资源,致使河湖新鲜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体的环境条件改变,环境容量降低。二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直接排出大量污水进入水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水污染原则上可分为:点源污染,即城镇地区有组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面源污染,即来自城镇地面、农田、森林、矿区的径流和农灌退水等;还有些污染物来自大气污染,如酸雨、降尘等,其来源称为扩散污染物。这些污染源所含的污染物大体分为耗氧污染物、酸、碱、油类、病原体、水体营养化物质(如氮、磷),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放射性物质、有毒重金属及其它有机毒物。当时,我国的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重点控制的污染源。被污染的水资源除了使用价值降低之外,还可能引起饮用者中毒、传染病流行、破坏水产等大范围、突发性的污染事故。
  水污染防治主要对策包括:
  (1)宏观对策。①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鼓励节约用水;②加强科学管理和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③改善产业结构,控制耗水量大、排放水污染物多的行业的发展规模;④依托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
  (2)控制措施。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②加强与上游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保护合作,保证水质清洁;③完善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供水联调;④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或预处理,特别是乡镇企业的治理;有毒有害污染物必须就地处理,达标排放;⑤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耗水和水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⑥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⑦加强水资源利用和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提高废水回用率,改善农灌污水的水质,合理确定城市污水的适用处理级别区别一级物理处理、二级生化处理和污水深度处理的适用规模和范围。
  (3)环境管理。①加强水环境保护立法,加大执法力度;②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复杂性,要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综合规划;③控制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④深入推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⑤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检查。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排入大气环境,导致大气质量下降。造成大气污染的自然因素有火山爆发、不利气象条件等。但更重要的因素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工业生产中会排放有害的工业废气和粉尘;采暖供热要燃用大量煤炭,排放烟尘和其它污染物;各种交通工具也会产生有害气体。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降尘、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的危害包括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影响动植物生长,破坏自然景观和人工设施,改变大气能见度、温度、风速、降水等。严重的大气污染还可造成大范围、突发性的人体危害,如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均使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发病。另外,长期生活在低浓度大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的健康状况也会不断恶化。
  按影响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和地区性污染。全球性污染指人为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地区性污染发生在城市地区和冶炼、化工、建材等工业污染源的周围地区。由于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普遍严重。除集中排放工业废气、燃煤大气污染物及机动车排气之外,大城市的出现还会导致“热岛”效应,即形成特有的城市气候,加剧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北京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北京以煤为主要燃料,冬季煤烟型污染突出;随着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汽车排气污染日益加重。来自生产过程的粉尘和地面扬尘也是常年影响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春季风速较高,尘污染尤为突出。
  北京和其它地区均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改善人类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对策包括:
  (1)依托科技进步,加强宏观管理。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量;②完善城市布局,搞好区域功能规划和环境规划;③改善城市燃料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比例,减少城区煤碳的直接燃烧和利用;④改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物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工业及第三产业;⑤依托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包括提高机动车制造水平。
  (2)实行各种削减污染产生和排放的控制措施。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中供热,增调电子,发展公共交通,加快道路建设等;②开发清洁燃料技术,如清洁煤技术,太阳能、风能利用技术等;③加强城市和郊区绿化;④推行清洁生产,防止工业污染;⑤推行高效消烟除尘、脱硫、型煤等预防污染和治理污染的技术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
  (3)强化环境管理。①加强环境保护立法,逐步严格环境标准,加强执法力度;②控制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结合交通规划,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③深入推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等管理工作;④加强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机动车排气的监督检查。

回复
sjlwp
2006年01月20日 17:17:01
4楼
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帖子。
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帖子。
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帖子。
回复
changwj99
2006年12月14日 15:45:24
5楼
thanks a lot!
回复
lytle
2007年07月19日 19:31:56
6楼
3X,谢谢啊.....
回复
lytle
2007年07月19日 19:32:31
7楼
没有积分了我都快!
回复
xiaozhu4900
2007年08月08日 11:42:23
8楼
支持!搂主辛苦!
回复
polla
2007年10月09日 14:43:38
9楼
you are big man .
回复
zh00100d
2007年10月10日 21:19:32
10楼
thank you!
回复
yunhai723
2008年01月13日 16:25:58
11楼
很感谢 很有用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