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07C是否可以用于满液式蒸发器?
峰哥
峰哥 Lv.18
2005年12月10日 11:13:59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同上

同上
huym
2005年12月10日 12:23:27
2楼
水心老师,我把帖子转过来了。
有用非共沸作自复叠的,但是不是满液式不清楚。即使干式系统,在系统各处制冷剂的组分比例都已经变了,已经不是严格的R407C了。但由这个我想到,不是有人发明了“顾氏”劳仑兹循环吗?我觉得理论上应该R407C可能还是可以用于满液式的,只不过:加进去的是R407C,在机组运行时,压缩机压缩的、冷凝器冷凝的、在管道里走的已经不是R407C了而已,我相信各处各自的成分比例尽管不一样,但就象机械中的误差累积一样,通过人为干预,应该能够使总体误差为零(即各处成分差别在总体上保持平衡)。
我现在就想到:对于满液式蒸发器,能否利用其各组分蒸发温度不同的特点和冷冻水由12度降到7度过程结合起来,设计一个二段式满液式蒸发器,第一段的高温蒸发组分先将水从12度冷却到10度,第二段的低温蒸发组分先将水从10度冷却到7度,然后将两个段中蒸发出来的气体混合进入压缩机压缩(此时肯定组分已经不是R407C了)。我认为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真正要进入设计的话,首先要进行循环经济性分析和重新设计回油方案。
回复
huym
2005年12月10日 12:36:41
3楼
quote]以下是引用limanfeng在2005-12-10 11:24:36.0发表的内容:
其实,不能用于满液式蒸发器的原因就是他的组分比例发生急剧变化,进入压缩机的主要是低沸点的成分,那么整个工况发生的变化!
但是干式蒸发器,两种组分能全部蒸发,由于气流速度比较大,能够很好的混合(整个循环来看),尽管比例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对制冷量,COP没有太大影响!
我同意你的观点!我的思路实际上就是在在满液式蒸发器中模拟干式蒸发器的蒸发过程。不知你手头是否有浙江大学季益华的硕士学位论文《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理论及实验研究》。尽管该文研究的是利用自行复叠来实现低温制冷,但把它借鉴到空调制冷领域是有意义的!
回复
峰哥
2005年12月10日 17:19:13
4楼
还真的没有,学校的数据库里面也没有!
要是真的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我觉得对于R407C的推广有很大发展!
我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如何来实现这个存在一些技术问题,看看我的想法是否对你能有启发。
将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收集到一个容器内加热,再和从蒸发器流出的蒸汽一起送入压缩机。通过调整流量来实现一个动态的平衡。
回复
峰哥
2005年12月10日 17:28:54
5楼
大家一起来讨论,希望反对意见的人提供资料!
回复
asima
2005年12月10日 21:44:10
6楼
新手上路,路过顶一下。
回复
huym
2005年12月11日 01:03:04
7楼


水心老师,你的想法和(自)复叠循环中需要有一个冷凝蒸发器的要求如出一辙。当然在自复叠循环中冷凝器改称分凝器了。

我又想了想,可能还是系统会太复杂,回油是个大问题,混合时的成分配比要随工况/负荷的变化而自动变化也会是个大问题。如果效率不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就没有商业价值了。
回复
峰哥
2005年12月11日 18:45:45
8楼
这个只是自己的想法,具体如何来考虑其中的回油,采用什么来加热,怎样设计这样的容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觉得这也可能一个科研的重点,这个问题解决的那么滑移温度比较大的非共沸应用的前景就更广阔了!你那里有电子版的这篇论文吗?看看他是如何设计的。
回复
maccoco
2007年07月04日 10:38:38
9楼
R407C不能用满液蒸发器,只能用干式蒸发器,由于温度滑移比较大,有4.4℃。具体原因见制冷剂使用手册。
回复
峰哥
2007年07月04日 11:33:10
10楼
目前是不行的,但是关键是能不能通过技术问题来解决!看看前面的讨论也许会对你们有启发!
回复
wenhuorong
2007年07月05日 10:24:07
11楼
10楼有道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