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阅读热潮变迁史 哲学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 代表人物:尼采、萨特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里,什么样的男孩子最受欢迎?答案肯定是用尼采、萨特、叔本华就能把人说晕了的文艺青年。那时,书籍还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而刚刚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也乐于探究人类的命运,考虑国家的前途。 诗歌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 代表人物:海子、顾城 1985年上大学的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记忆:“那时听说顾城要朗诵诗歌,我们大老远地跑去沙滩一带寻找,去复兴门的书屋附近听中青报的记者沙龙,把《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麦天枢等人的文章,剪下来贴在本子里。大小伙子大半夜地写诗歌,能写得热泪盈眶。”那是属于朦胧诗的年代,有人手抄食指的诗集,有人大声朗诵北岛的诗歌,甚至是在海子已经故去21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用他的诗歌缅怀那一代的青春。
哲学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
代表人物:尼采、萨特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里,什么样的男孩子最受欢迎?答案肯定是用尼采、萨特、叔本华就能把人说晕了的文艺青年。那时,书籍还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而刚刚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也乐于探究人类的命运,考虑国家的前途。
诗歌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
代表人物:海子、顾城
1985年上大学的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记忆:“那时听说顾城要朗诵诗歌,我们大老远地跑去沙滩一带寻找,去复兴门的书屋附近听中青报的记者沙龙,把《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麦天枢等人的文章,剪下来贴在本子里。大小伙子大半夜地写诗歌,能写得热泪盈眶。”那是属于朦胧诗的年代,有人手抄食指的诗集,有人大声朗诵北岛的诗歌,甚至是在海子已经故去21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用他的诗歌缅怀那一代的青春。
言情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
代表人物:琼瑶、岑凯伦、席绢
是当时众多初中生、高中生的课外读物。其作品的背景大多是千篇一律的豪宅美酒、名车美女。也许正所谓缺什么就爱什么吧。总之,舒适无忧的生活,美丽的爱情,英俊的王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培养了一大批对爱情抱有唯美主义幻想的女孩子。如今看来,颇像是日韩或台湾偶像剧的初级版本。
大学毕业后倒又拾起来,找些新作品看看,忆忆旧,觉得倒是别有一番滋味。虽然背景觉得其作品比较适合拍电视剧或电影,因为人物和场面都有点看头吧,与当时风靡的韩剧可以比比。
读图时代(20世纪90年代末)
代表人物:朱德庸、几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头的小说,满眼都是文字的图书已经令很多读者没有时间和精力消化、吸收了。这时候,无论是朱德庸颇具社会讽刺意味的漫画,还是几米有些感怀伤逝的绘本都正好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经管时代(2001年~2005年)
代表书籍:《杰克·韦尔奇自传》
应该说,这是“成功学”开始越发侵占每个人的思维的最好体现。随着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增多,总经理、董事长、CEO等名头的变换,企业管理与生存和向往成功成了职场中人生活中的第一要素。于是,各种与成功学、管理学、执行力、职场生存法则有关的图书也就应运而生。
玄幻时代(2006年~2009年)
代表书籍:《诛仙》《飘邈之旅》
从电影《指环王》的热映到书籍《鬼吹灯》的风靡,中国的年轻读者中又有喜欢读“厚书”的群体了。不过,他们大多只关注玄幻小说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就连现在能够在年轻读者中“呼风唤雨”的郭敬明,最初也是由写《幻城》发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也开始兴盛起来,并培养了一批死忠读者。
[ 本帖最后由 xuexian1110 于 2010-8-13 15: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