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潜意识(转载)
liuzehua821010
2005年11月18日 17:41:54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可以说,整个现代艺术离不开精神障碍患者首先,当他们作为被研究对象的时候,他们没有做作,没有矫情和遮掩,把一切本真的东西表现出来,这叫做人的“潜意识”,这就是人们只有在梦(潜意识)里面敢做,而现实生活中被束缚而不能做的,精神病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却都干得出来,比如抓狂,破怀,恋母情结,妄想,忧郁弗洛伊德就是一位专门的心理医生,他致力于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他第一次把精神障碍堪称一种疾病(以前认为他们是恶魔附体,要被烧死),不歧视患者,由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简直就是现代主义产生的直接动因。

可以说,整个现代艺术离不开精神障碍患者
首先,当他们作为被研究对象的时候,他们没有做作,没有矫情和遮掩,把一切本真的东西表现出来,这叫做人的“潜意识”,这就是人们只有在梦(潜意识)里面敢做,而现实生活中被束缚而不能做的,精神病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却都干得出来,比如抓狂,破怀,恋母情结,妄想,忧郁弗洛伊德就是一位专门的心理医生,他致力于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他第一次把精神障碍堪称一种疾病(以前认为他们是恶魔附体,要被烧死),不歧视患者,由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简直就是现代主义产生的直接动因。
他和伯格森的直觉注意都倡导人们表现“无意识”条件反射(此处资料有待核实——东邪)

其次,当他们作为创作者的时候,由于艺术本身的特性,这些“妄想,忧郁,狂躁,孤独,高傲,率性”的“病态”心理就毫无掩饰的体现在作品中,
而这些心理问题其实人人都有,但只存在潜意识中,正常人的理性(意识)能够驾驭潜意识, 但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正常人的思路却总是被意识所束缚,比如宗教,伦理,礼仪。。。。。等等,所以,美术史上许多有突破性的贡献都是多少有心理障碍的人创造出来的,比如后印象主义的凡高,高更,纳比派的赛柳斯尔,表现主义画派的门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将曾被请进精神病院的著名艺术家开个名单,无疑是蔚为壮观的
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就是这些“精神有问题”的先驱们开创的,两种观念相冲突的时候,往往都认为对方不可理喻,是疯子,神经病,可是(你不知道我是鱼,你怎么知道我快乐不快乐呢?)

免费打赏
liuzehua821010
2005年11月18日 18:15:54
2楼
个性建筑
中国的现代建筑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无太多个性可言的。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建筑师或设计体制的个性缺乏。传统的工作模式,工厂化、产品化的组织方法,使我们的建筑在生出来之前,就搞不清自己的血缘和性别了。所幸,现在的年轻建筑师们(并非只是指年龄上的限定)正面对着一个迈向多元化时代的门槛,跨过去,我们的生存方式就必须摒弃千篇一律的戒条,因为生存决定了一条路不会容纳太多的人走,但光明的彼岸却只有一个,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脚来走自己的路。我们的个性是基于相同条件下的不同认知。建筑的表达也是在相同限定条件下,不同创作者的灵感、心境和创作手法决定的。对于大众的尊重,更多的是表达在对于不同个体的独立解决方式上。

艺术建筑
从开始学建筑起,我们就在讨论关于建筑是技术或艺术的命题。我们认同于建筑的技术属性,但更加追求建筑的艺术表达。当建筑满足技术的要求以后,艺术就成为建筑的最佳提升方式。在普通的层面上,建筑是一种技术的表达,在更高的层次上,我确信,建筑由一种艺术的语素构成。当我们聆听一幢好的建筑时,能感受得到如同看一幅画,颂一首歌般超越文化和语言的心灵震撼。我们会为一首哀怨的乐曲、一个动人的场景哭泣,同样,也会为那一缕透过窗户的阳光、那一道道肃穆的墙而动情。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手法诉说建筑,而建筑也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历史,和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

原创建筑
原创对于建筑来说就是生命。这里的生命并非建筑的存在周期,而是建筑在城市中的生存表达。原创更多的是关系到建筑师尊严的一种创作态度。古谚有云:“首先做一件事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地才;第三个做的就是蠢才了。”在这个拷贝、克隆风靡的时代,我们在滚滚的建设浪潮中,以自己的创造力为代价,建造起了一个个拼贴的、片段化的“布景建筑”,它们曾出现于某个异乡的城市街头,由于某某人的喜好,我们就用了。这时,我们就亲手割断了我们的文化脐带,我们及我们的子孙都迷失于这大同的世界中。但我仍然期待,我们的城市能够充满更多的值得回味的印记。至少它真正属于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时代,更来自于我们的文化,来自于我们曾经用心的思考。
回复
zht2004
2005年11月21日 22:19:27
3楼
妄想,忧郁,狂躁,孤独,高傲,率性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