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四区合并成两城区获批 宣武崇文退出历史 来源:互联网 上传人:NorthernStar 发表时间:2010年7月2日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来源:互联网 上传人:NorthernStar 发表时间:2010年7月2日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批复要求北京市要尽快明确新设区政府驻地位置,并按程序报批。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北京市自行解决。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根据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围为现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万人。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围为现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范围,面积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万人。
据介绍,北京市此次调整行政区划,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核心区四个区面积共92.54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划分过细,四个区的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崇文区和宣武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核心区北部。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核心区区划的合并调整,可以大幅度提高合并后的两个区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利于解决四个区结合部管理薄弱的状况。三是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专项规划,核心区与旧城保护区基本重合。旧城保护任务由四个区承担,不利于统一建设、管理和整体保护。区划调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区划调整后,核心区减少两个行政区,有利于精简机构,合理配置地区经济、社会资源,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核心区规划建设和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四个服务”的能力,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把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区。
【延伸阅读】
北京所合并四城区的概况:
西城区概况——
西城区是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现代办公区。西城区作为我国党政军首脑机关及其大部分职能机构所在地,政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交往活动频繁,是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西城区是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全区55%地域在二环路以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国家经济指挥中心及国家级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大多设在区内。历史上形成了西单、西四等10个商业区,汇集了主要的商业、服务业企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既有传统优势,又具备现代化发展优势,规模较大、行业齐全、设施先进。
东城区概况——
东城区处于中国首都北京的心脏。这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丰富,重大活动高度密集,拥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环渤海经济带的全面启动,将使东城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中极具生命力的一部分。东城区历史悠久,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金代为中都东北部,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明代永乐十九年( 1421 年)定都北京,东城为 15 个坊。清代属大兴县,东城驻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个旗。元、明、清三代皇宫均建于今东城区域内。民国时,今东城区为当时的内一、内三等区。新中国建立后, 1952 年设东单区、东四区。 1958 年东单、东四区合并改称东城区。
宣武区概况——
宣武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总面积19.04平方公里。东以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永定门内大街为界,毗邻崇文区;西以马连道北路为界,与丰台区接壤;南以永定门西滨河路、右安门东城根、右安门西城根为界与丰台区相连;北以前门西大街、莲花池东路为界,与西城区、海淀区接壤。全区划分为大栅栏、天桥、椿树、陶然亭、广安门内、牛街、白纸坊、广安门外8个街道办事处,辖108个社区居委会。
=====================================
崇文区概况——
崇文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 园、北京明城墙遗址以及正在修建中的永定门城楼、南中轴路、前门大街、前门箭楼被誉为“ 崇文三宝”。崇文区有着“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被誉为北京工艺美术品“四大名旦”的景 泰蓝、牙雕、玉器、雕漆等厂家均坐落在崇文区。崇文区为北京市四个中心城 区之一,位于城区东南部。
分析:北京城区合并的好处
对于这几个核心区来说,目前继续发展的余地并不大。相似的城区资源和发展水平造成各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也因此造成了无谓的内耗。
近日,将北京市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合并为两个中心城区的消息在人群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
据我了解,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曾经历五次调整,到1961年,形成了今天16区、2县的格局。其中地处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四个行政区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城区,也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在此之后,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四个城市功能拓展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与核心区一起,形成了“城八区”的概念。近年来,先后还有数个近郊县改为区。
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行政区划分显示出了种种弊端。崇文区面积为16.52平方千米,宣武区面积为18.91平方千米。西城虽然面积稍大,有31.62平方千米,但比起面积455.08平方千米的朝阳区、面积430.73平方千米的海淀区来说仍然显得太小了。
对于这几个核心区来说,目前继续发展的余地并不大。相似的城区资源和发展水平造成各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也因此造成了无谓的内耗。其实,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提出并非首次。早在王岐山就任北京市市长期间,有关部门就曾经提出合并中心城区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时隔几年,这个想法再次被提出,有其必然性。
近一年来,上海、天津、深圳等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出现大手笔改革调整行政区划。其主要动因就是解决相对固化的行政区划与产业聚集发展之间的不适应,理顺功能区与行政区的管理体制,使优惠政策发挥最大效益。今年2月,北京大兴区和亦庄的行政资源也进行了整合,高层领导交叉任职,为两区下一步行政整合做好铺垫。而宣武和崇文最近也打破行政区划,以“北京城南文化”的统一形象联合申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合并行政区的好处显而易见,政府管理层次可以随之减少,这样会更符合北京历史名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但是,这个建议真正实施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这几个具体的调整都不是微调,而是很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动作。四个城区的政府构架是长期形成的,非常完整,其中不仅涉及各个党政机关,市民就医、入学等问题,也会因行政区的合并遇到一定的麻烦和不适应。因此,我也建议,北京四个中心城区的调整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权衡利弊,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北京市现在的空间布局还要和未来的大北京一并统一考虑,内部行政区划的调整也要和周边的天津、河北放在一起考虑。(北京科技报 汪玉凯 孙燕燕)
北京各区县的名称是如何命名的
北京市共有18 个区县,现在的区域划分和名称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经调整后而确定的。谈及各区县名称的由来,多有掌故。
四个城区的名称是以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东城区:位于明清时北京内城的东半部,大部分地区在东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东城区”。
西城区:位于内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区在西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西城区”。
崇文区:位于外城的东半部,在崇文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崇文区”。
宣武区:位于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宣武区”。
四个城近郊区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区: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泽之地,并有人定居,被称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积之处。以后这一带逐渐形成集镇,故名“海淀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而得名。
朝阳区:解放初期叫东郊区,1958年改名为朝阳区,其得名源于地处朝阳门外之东。
丰台区:在金朝时就出现别墅群,名曰“远风台”。明朝时此处已出现村落,名曰“风台村”。另说金代都城有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拜郊台之“台”,清朝称“丰台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名而得。
石景山区:因境内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设区时因山而得名。 十个远郊区县原属河北省,从1956年至1958年划归北京市,1960年开始重新定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除密云、延庆两县外,其他八个“县”逐步改为“区”。
通州区:在金代时设州,是运河北端的终点,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顺义区:因隋朝文帝开皇年间突厥率领八部归附(顺从),朝廷将其安置之地命名为“顺州”。另有一说是顺义的“顺”是根据地理形势(地貌)而得名的,顺义县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盘,四周为平坦的田地,磨盘之上亦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顺以此得名”。
平谷区:因其地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
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房山区: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寝,后置“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门头沟区:原名京西矿区,1958年设区时,因圈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故因沟得名。
大兴区:在金代设大兴府,意思是宏大而兴盛。元忽必烈把大兴府的治所迁到今天的东城区大兴胡同。清时北京城以中轴线为界,东城及东郊属大兴县。
昌平区:于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名称来自汉代的昌平侯,为昌盛平安之意。据《昌平山水记》所记:“汉齐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为胶西王,县名始见于此。”说明昌平的地名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
延庆县: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了县,名“居庸”。元仁宗年间更名为龙庆州,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改年号隆庆,由于避讳而改名为延庆州,民国年间改为延庆县。
密云县:于春秋时在此建渔阳郡,东魏时因临近密云山(今河北省丰宁县境内的云雾山),得名“密云郡”,以后曾被称为“檀州”、“密云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