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写是平常收集的请大家多多指教电脑上的东西有些乱不知道会不会有重复的如有真是不好意思滨水游憩绿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游憩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滨水游憩绿化应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滨水游憩路设计必须密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河岸高度、用地宽窄和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一、滨水游憩绿地的规划设计 1 .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的景色,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2 .滨水游憩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览、休息,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一般滨水游憩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另一侧是水体,中间为绿带。绿带设计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自然式布置的绿化带多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要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3 .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二、滨水游憩路设计 滨水游憩路是指在城区内外沿江、河、湖、海、溪流等水系为方便行人而修建的散步道。滨水游憩路往往是城市中心交通繁忙、人口密集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路段。滨水游憩路的设计原则如下: 1 .河岸线因原有地形高低起伏不平,常遇到一些台地、斜坡、壕沟,可结合地形将车行道与滨河游憩路分设在不同的高度上。 在台地或坡地上设置滨水路,常分为上下两条,一条临近干线人行道,高程与交通干线一致;另一条设在常年水位线以上。滨水路宽度依地形确定,在斜坡角度较小时用绿化斜坡相连,坡度较大时,用坡道或石阶相互贯通。在平台上可以布置坐椅、栏杆、花架、园灯、小型瀑布、雕塑艺术品等。在码头或小型广场地段,通常在石阶通道进出口的中央或两侧设置雕塑、圆灯、座椅,并在适当的位置留出行人驻足远眺的平台,面积可大可小。一些突出河湖岸线的半岛地带是滨水游憩林荫路上最具有风景表现力和吸引游人的地方,可以根据面积大小和需要布置雕塑、纪念碑、风景树群、小游园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和广场等。 2 .为了保护江、河、湖岸免遭波浪、雨水等冲刷而坍塌,需修建永久性驳岸。驳岸一般多采用坚硬石材或混凝土,顶部加砌岸墙或用栏杆围起来,标准高度为 80 厘米 至 100 厘米 ,沿河狭窄的地带应在驳岸顶部用高 90 厘米 至 100 厘米 的栏杆围起来,或将驳岸与花池、花境结合起来,便于游人接近水面,欣赏水景,大大提高滨水游憩林荫路的观赏效果。自然式滨水路与驳岸间种植花卉苗木,在坡度 1 ∶ 1 至 1 ∶ 1 . 5 的斜坡上铺设草坪,砌嵌草砖块,或者在水下砌整形驳岸,高于水面布置自然山石,高低曲折变幻,既美化了驳岸,同时可以供游人驻足休息、观景、垂钓;在设有游船码头或水上运动设施的地段,应修建坡道或设置转折式台阶直通水面。 3 .临近水面的散步道,宽度应不小于 5 米 ,并尽可能接近水体。如滨水路绿带较宽时,最好布置成两条滨水路,一条临近干线人行道,便于行人往来,另一条布置在临近水面的地方,路面宽度宜大,供游人漫步或远眺。 水面不宽阔、对岸又无景可观的情况下,滨河路可布置简单一些,在临水布置的道路、岸边可以设置栏杆、园灯、果皮箱、石凳等。道路内侧宜种植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树间布置座椅,供游人休息。在水面宽阔、对岸景色优美的情况下,临水宜设置较宽的绿化带、花坛、草坪、石凳、花架等,在可观赏对岸景点的最佳位置设计一些小型广场或者是有特色的平台,供游人伫立或摄影。水体面积宽阔,水面可以划船、游泳时,应将其设计成滨水游憩带状公园绿地,纳入城市绿地总体规划,进行专业规划设计。
这写是平常收集的
请大家多多指教
电脑上的东西有些乱
不知道会不会有重复的
如有
真是不好意思
滨水游憩绿
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游憩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滨水游憩绿化应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滨水游憩路设计必须密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河岸高度、用地宽窄和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一、滨水游憩绿地的规划设计 1 .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的景色,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2 .滨水游憩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览、休息,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一般滨水游憩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另一侧是水体,中间为绿带。绿带设计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自然式布置的绿化带多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要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3 .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二、滨水游憩路设计 滨水游憩路是指在城区内外沿江、河、湖、海、溪流等水系为方便行人而修建的散步道。滨水游憩路往往是城市中心交通繁忙、人口密集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路段。滨水游憩路的设计原则如下: 1 .河岸线因原有地形高低起伏不平,常遇到一些台地、斜坡、壕沟,可结合地形将车行道与滨河游憩路分设在不同的高度上。 在台地或坡地上设置滨水路,常分为上下两条,一条临近干线人行道,高程与交通干线一致;另一条设在常年水位线以上。滨水路宽度依地形确定,在斜坡角度较小时用绿化斜坡相连,坡度较大时,用坡道或石阶相互贯通。在平台上可以布置坐椅、栏杆、花架、园灯、小型瀑布、雕塑艺术品等。在码头或小型广场地段,通常在石阶通道进出口的中央或两侧设置雕塑、圆灯、座椅,并在适当的位置留出行人驻足远眺的平台,面积可大可小。一些突出河湖岸线的半岛地带是滨水游憩林荫路上最具有风景表现力和吸引游人的地方,可以根据面积大小和需要布置雕塑、纪念碑、风景树群、小游园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和广场等。 2 .为了保护江、河、湖岸免遭波浪、雨水等冲刷而坍塌,需修建永久性驳岸。驳岸一般多采用坚硬石材或混凝土,顶部加砌岸墙或用栏杆围起来,标准高度为 80 厘米 至 100 厘米 ,沿河狭窄的地带应在驳岸顶部用高 90 厘米 至 100 厘米 的栏杆围起来,或将驳岸与花池、花境结合起来,便于游人接近水面,欣赏水景,大大提高滨水游憩林荫路的观赏效果。自然式滨水路与驳岸间种植花卉苗木,在坡度 1 ∶ 1 至 1 ∶ 1 . 5 的斜坡上铺设草坪,砌嵌草砖块,或者在水下砌整形驳岸,高于水面布置自然山石,高低曲折变幻,既美化了驳岸,同时可以供游人驻足休息、观景、垂钓;在设有游船码头或水上运动设施的地段,应修建坡道或设置转折式台阶直通水面。 3 .临近水面的散步道,宽度应不小于 5 米 ,并尽可能接近水体。如滨水路绿带较宽时,最好布置成两条滨水路,一条临近干线人行道,便于行人往来,另一条布置在临近水面的地方,路面宽度宜大,供游人漫步或远眺。 水面不宽阔、对岸又无景可观的情况下,滨河路可布置简单一些,在临水布置的道路、岸边可以设置栏杆、园灯、果皮箱、石凳等。道路内侧宜种植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树间布置座椅,供游人休息。在水面宽阔、对岸景色优美的情况下,临水宜设置较宽的绿化带、花坛、草坪、石凳、花架等,在可观赏对岸景点的最佳位置设计一些小型广场或者是有特色的平台,供游人伫立或摄影。水体面积宽阔,水面可以划船、游泳时,应将其设计成滨水游憩带状公园绿地,纳入城市绿地总体规划,进行专业规划设计。
2楼
草坪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草坪中栽植的植物首先必须适应当地的外界环境因素;其次是必须和草坪所处的位置相协调,并在色彩搭配上要得当,否则会影响绿化效果,失去观赏价值。
一、根据草坪所在地的外界环境因素选择草坪中植物的种类1.光照条件不同就选择不同的树种。如在光照条件差的草坪中应选择珍珠梅、楠木、花柏等耐荫树种。2.据草坪所处的地形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如:在低洼处选择法桐、水杉、枫杨、垂柳等耐水湿树种;在迎风口处,选择低矮灌木或深根耐寒的乔木。3.据土壤肥力、pH值的不同选择喜肥沃或耐瘠薄树种、喜酸性或耐石灰质树种。4.在草坪内一般不栽植根萌蘖力极强的树种,如火炬树,以免给草坪管理增加困难。
二、草坪中选择的植物必需和草坪所处的位置相协调1.在广场、公园的草坪中,应注重选择观赏价值高、有较好遮荫效果的树种,如雪松、银杏、法桐等,而在学校、烈士纪念园内应选择象征意义强的树种,如学校的草坪中多栽植碧桃、紫叶李等树种,借以暗示桃李满天下之意,而烈士纪念馆的草坪中多植松柏以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2.在工厂、路旁等污染较重的草坪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抗污染、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树种,如路旁的草坪内多植泡桐、国槐、木槿、合欢等抗噪音、吸尘效果好的树种,而在有二氧化硫污染的厂区草坪中,适合栽植紫薇、罗汉松、白皮松、碧桃等抗二氧化硫污染强的树种。3.在油库、煤气站等地的草坪中应选择银杏、黄杨等防火树种。
三、据植物的色彩选择搭配草坪内的植物园林植物的色彩是体现其观赏价值的主要组成,如运用得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草坪中配植彩色植物时,首先要注意不同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如:绿色给人以清爽、冷静、柔和的感觉,红色给人以兴奋、奔放、热烈的感觉。其次还要注意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在草坪内配植色彩上存在明显差异的植物,彼此对照,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使人感到醒目、兴奋;配植色彩相近的植物,就可起到一种协调、融合、亲切的效果,如体育馆外的草坪中配植碧桃、紫薇、红枫、迎春、连翘等。疗养院、老年人活动区的草坪内点缀紫藤、木槿、鸢尾等都是采用以上手法而达到所需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四、草坪中配植植物时,还要掌握量的尺度,既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又不能喧宾夺主,而且要根据周围建筑及其设施考虑孤植乔木的形态和丛植植物的布局总之,通过对草坪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形成一个乔、灌、草多层次、立体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仅打破草坪单一、呆板的色调和格局,而且增加了绿地的绿量,大大提高了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同时丰富自然的色彩组合又增强了绿化效果和艺术欣赏价值
回复
3楼
都市住宅设计流行趋势
人性化设计
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而更注重在设计中注入人性关怀的内容。无论是住宅楼的外观设计还是内部格局,都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
外立面日趋简洁。外立面上已少见曾流行一时的繁琐的欧式符号,取而代之的是简洁
明快的装饰色块及装饰构件。窗的开面愈见增大,而大又低的窗台设计,则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全玻璃阳台代替了传统的水泥阳台,充满了时代气息。一些新盘注重想象空间的再创造,圆弧、镂空、转角、嫁接等手法的应用,使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
室内布局注重实用。储藏室、步入式更衣室被普遍引进普通住宅;有的住宅已开始向立体分割方向发展,利用空间设计的不同高差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如虹桥路上的嘉利豪园的复式房型,可同时享有一个2.4米高的夹层,即买二层得三层,夹层可用作工作室、视听室等。客厅的挑高为4.8米,有空中别墅的感觉,既豪华又实惠。
横厅设计开始替代直厅。以往一般的住宅楼多为南北直厅布置。现在开始出现客厅和餐厅或书房均在南面的横厅设计,甚至出现了诸如春天花园8.4米宽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窗,日照、通风空前良好、视觉感受非比寻常。
准一梯一户。清静、私密的一梯一户是居住者所向往的。如今设计已开始尽量向此目的靠拢。有的开发商在一梯二户的小高层中安装东、西两边都能开门的电梯,造成一梯一户的感觉。
电梯大堂宾馆化。楼宇入口的电梯厅设计开始向酒店大堂靠拢,除了艺术挂画、吊灯、壁灯,还专设洽谈、休息区,让住户拥有酒店式的享受。
生态化设计
绿色生态住宅的基点是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发,有效地利用自然,回归于自然,重复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大窗口可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化景观,可以通过设计增加保温隔热手段或使用防热隔膜玻璃等措施,把不必要的热量拒之室外;采用会呼吸的绿色建材,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已在住宅中使用,通过光的充分利用来减少电损耗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绿色生态住宅提倡最大化利用资源和最小化排废,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可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有机、无机,有害、无害物质分别再利用以达到最小排出和最大化利用。又如,在小区中实施中水系统,配备循环水净化装置,循环重复使用再生水资源,收集和利用污水、雨水、流动景观水改善气候环境。
从绿化率走向大树率。前几年楼盘比拼的是绿化率,它是个数字概念,好像是越大越好,结果出现空洞无物的大草坪。实际上,这只能称之为绿地率,没有美化环境。现在一些小区开始引进大树、成树,有的还特别引进一些百年名贵树种,并结合整体园林景观设计,使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从高密度到低密度。现阶段的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院,即每四层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在开敞的空间内,植物、花卉相得益彰,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间,使居住在高层里的住户不出楼门即直接感受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
合理化设计
住宅设计特别强调功能增量,面积增加,功能随之升级。例如:一个简单的厅可演变为客厅和餐厅;卫生间由老三件洗盆、便盆、浴盆增加为具有淋浴、化妆功能,同时又能分区使用。面积增大,功能提高,舒适度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住宅设备配置周全,管道走向合理,住户获得较高的舒适和方便程度是居住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今后的住宅要全面考虑光、声和空气质量的综合条件及相应的设备配置。
今后住宅设计将会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有效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住宅中人可容忍的噪声为40~45dB,为达到这一目标,加强楼板隔声叠屋构造和面层处理在住宅设计中将受到更多注意。住宅室内污气和有害气体排除是住户关心的问题,有效排除厨房、卫生间污气,要求住宅风道质量过硬。新型、专用的风道系统和接口正逐步研制使用,住宅内管道布置不合理影响了住宅品质的提高。集中管井是现代住宅的一种成熟作法,属公共使用的设备管道设置在住户套型之外;解决水平管铺设的办法是设置管道墙,所有设备沿管道墙布局,各种水平管在管道墙内布置。
回复
4楼
花园设计
1. 明确花园功能
在设计花园之初,应该对花园的功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它是一个野生动物的庇护所,还是种满了蔬菜的园子,如果希望花园具有多种功能,那么就确定一个它最主要的功能,然后进行设计。
2. 让花园满足感官需要
造出最具吸引力的景观,搭配出最和谐的色彩,来满足眼睛;选择有特别芳香的植物,来满足鼻子;让花园里有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水声,还有孩子的欢笑,来满足耳朵;最后,来满足我们的触觉吧,柔软的、光滑的、坚硬的步行道,踩上去的感觉是那样不同,各种材质的篱笆摸上去也不一样。
3. 定位花园风格
花园的整体风格是设计者希望让游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游客欣赏的是一个整齐规划的花园?还是一个有着东方神秘气息的花园?是树阴浓密,还是疏朗开阔?把你所能想到的都列在纸上,挑选一个你最倾心的吧。
4. 选择植物品种
要形成花园的特色,植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多年生植物、矮生植物、可食用植物,可选择的品种是那么多,要注意合理搭配,不要选择太多价格较高的植物。
5. 配件的搭配
装饰配件是最能体现花园特色的地方。是用金属还是石材?是仿古还是现代,要花上一点心思。
6. 种植植物
选择好合适的植物,最重要的一步当然就是种植了,要考虑气候条件、种植面积、经费预算、园艺工人的工作水平,协调好上述因素,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将是一处迷人的景致。
回复
5楼
关于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 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强调人性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 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 30% 。好一点的要达到 50% 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
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强调创新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 要不断创新, 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是求园林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
回复
6楼
风 水 说
" 风水说 " 的生态哲学思想及理想景观模式
摘要:
通过化始--化机--化成的逻辑, " 风水说 " 将作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气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系统,又通过形--气的关系。因形察气,将功能问题转化为结构问题,使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理想以理想风水景观的形式成为中国大地上的现实。它将气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衡量指标,强调气脉的连续、曲折、起伏等,都将对现代生态学、尤其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有所启发。通过对宁波天童寺整体景观结构的分析,文章具体说明了理想风水模式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生气,风水,生态哲学,景观生态,理想景观,天童寺。
引 言
基于农业社会的经验,人类发展了古代科学,表现出朴素的整体观和系统观。这种古代科学后来被以 " 还原论 " 和 " 分析论 " 为特点的近现代科学所取代,后者推动了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的种种恶果(包括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等)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系统地、整体地看待问题的重要性,至此,人类的思维方式经历了一次螺旋式的上升和回复。在中国,近现代科学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迟迟未能进入工业社会,但却使以有机整体观为特色的古代科学得以充分的发展。正当西方学者苦苦探求一种 " 框 ?quot; 来统一和联系各分析科学的研究成果时,中国古代科学整体的思维方式给他们带来了灵感。我们不知道其他系统科学家是否如此,至少普利高津是这样的(尼科里斯和普里高津, 1986 )。这正是中国的医学理论、气功及针灸等如此受到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环境及生态科学领域也是如此,人们早已不满足于孤立的环境因子及部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而致力于更高层次上的综合。从 60 年代的 " 国际生物学规划 " ( ibp ),至 70 年代的 " 人与生物圈计划 " ( mab )再到 80 年代的 " 国际地卷与生物圈计划 " ( igbp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态学研究向整体和综合发展的趋势(马世骏, 1990 ),近年来提出的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 the )则把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圈( ecosphere )包括生物圈和技术圈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 naveh and lieberman,1984 ),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已从物理量的研究转向对生态系统内外关系的研究(王如松, 1990 )。 " 风水说 " 所信仰和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现代和未来生态学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有的西方学者甚至称 " 风水说 " 为 " 宇宙生物学的思维模式 " 和 " 宇宙生态学 " ( astro-ecology ),并把 " 风水说 " 定义为 " 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取得最大利益、安宁和繁荣的艺术 " (见 skinner,1982 )许多西方学者致力于整理和应用风水说 " 的研究 ( 如 lip,1979,1987;skinner,1982; 堀逾宪二, 1985)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风水说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如王其亨、尚廓、梁雪等 1989 ;于希贤, 1990 ,何晓昕, 1990 )。关于风水意识和风水模式,笔者提出:原始人类满意的生态环境和中国文化主要定型时期的环境结构是理想风水模式的原型,它存在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和文化深处,决定了中国人的环境吉凶意识, " 风水说 " 建立了关于这种环境吉凶意识的解释体系,包括哲学的、技术的和迷信的解释层次(图 1 )(俞孔坚, 1990 )。本文将结合理想风水模式及典型实例,着重 ; 风水说 " 的哲学解释层次上进行探讨,也许在这一层次上,它能给现代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图 1 风水意识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回复
7楼
一、化始--化机--化成的逻辑
地理有书始于黄石(秦末汉初),续于郭璞(晋),盛于杨公(杨筠松,唐),厥后伪书杂出,假冒名公(将国,清)。关于黄石公的《青囊经》,郭氏的《葬书》之真伪莫衷一是,但此两书对 " 风水说 " 的贡献是公认的。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下,两书基本上确立了 " 风水说 " 的具体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郭璞以后的风水师们则在此理论体系下进行技术上的解释和附会,并逐步使风水术驳杂、晦涩和神秘。本题目关于风水理论的考察将主要以被奉为经典的论著为依据。
在本体论问题上,中国哲学虽有 " 唯气论 " 、 " 唯理论 " 和 " 唯心论 " 之别(张岱年, 1982 年),而以 " 唯气论 " 为主流,它将世界之本源归根于超乎形质,而又非无的存在--气,从而建立了天、地、生、人合一的思想体系。这一哲学思想当然是 " 风水 " 这门以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为最终目的的具体 " 科学 " 的前题。 " 风水说 " 通过化始--化机--化成的逻辑,将 " 气 " 这一哲学范畴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图 2 )。
所谓化始,即天地万物皆始于阴阳,气之本体即为无形之太虚。阴阳之气充满于天地之间, " 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 (张载,《正蒙》 • 太和篇) " 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在义 " (同上)。这是天、地、人、生得以合一的本体论依据。
所谓化机,即无形、无质之气并非不可捉摸, " 气之聚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青囊经》)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 (同上)。除此恒常之形体外,气还有可感知的风、雨、霜、雪等形态,即《葬书》所谓的 " 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奋而为雷,降而为雨 " 。出现在明末清初的《日火下降,阳气上升图》可以清楚地说明古代中国人对气的这种流变过程的认识(图 3 )。阴阳之气不但在三维空间上有聚散流变之规律,在时间维上也有可感知的运动形式, " 风水说 " 沿用了中国哲学中关于昼夜、季节变化与气的运动之关系: " 昼夜者,天之一息乎!寒暑者,天之昼夜乎!天道春秋分而气易,犹人一寤寐而魂交。 " (张载,《正蒙》 • 太和篇)。中国哲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物质与精神人伦合而为一,统一于气(或理、心): "…… 飞潜、动植、灵蠢、善恶,皆气所必有 "" 凡 * 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气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 "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 参两篇)。 " 风水说 " 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思想,《葬书》将违背人道而葬与违背天道而葬同视为 " 凶葬 " : " 阴阳相差错为一凶,岁时乘戾为二凶,力小图大为三凶,凭富特势为四凶,偕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见为六 ?quot; 。这样气的运动状态便成了一个多变量的函数:
q = f(c,e,d,m,s,h)
其中: c --天象; e --地形; d --方位; m --气象; s --时间; h --人伦、精神。这一方程有一组最优解--生气,即各变量之间阴阳五行都达到 " 冲和 " (互相谐调)。为此,又引入了阴阳五行的匹配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作为判定原则(表 1 ,图 4 )
图 2 风水理论构架及生气流程图
图 3 日火下降,阳气上升图(此图右方尚有干对流图与之相配,今略)(转引自中国 古代地理学史)
表 1 主要变量之间五行匹配关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星 岁星 荧感 填星 太白 辰星
方位 东 南 中 西 北
时令 春 夏 季夏 秋 冬
德 仁 礼 信 义 智
色 绿 红 黄 白 黑
回复
8楼
所谓化成,即基于上述气之运动规律,仰观天象,俯察地形,审四时,定方位, " 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 " (《青囊经》)使阴阳冲和而得生气,有生气则福禄永贞,万物化生。至此,已确定了风水术的基本技术途径。
二、因形察气和理想风水模式
由上可知,气是一个多组变量的函数,它在五维空间(四维时空和人伦精神)中都各有多种状态,而要求得生气还受到阴阳五行匹配及生克关系的制约,所以,找生气的工作显得十分复杂而困难。上述函数的求解过程集中反映在罗盘的使用上,有的罗盘竞达三、四十圈之多,即有三、四十个变量、繁缛之极,令人望而生畏,从而使风水术显得玄奥而神圣,这实际上是风水师们谋生的需要。但从《葬书》及唐代以前,特别是形派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找气过程实际上经历了一系列的简化,而这种简化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的。在天地关系上,天是阳,地属阴, " 阳以相阴,阴以含阳 " (《青囊经》),地是天之气的承受者,从而简化了仰观天象的工作;而通过警告主人要端正德行使人道对气的影响成为一个限定因素而不必在择穴过程中考虑;四季交替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恒常因子,可在具体的辩穴中简略;剩下的便是 "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奋而为雷,降而为雨,行于地中而为生气。 " (《葬书》)。所以生气就在地中,并随地形而走, " 丘垅之骨,冈阜之枝,气之所随 " (《葬书》)。从而使找生气的工作集中在俯察地形上。而大地茫茫,江河纵横,气脉之来往周流,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气仍可望而不可得,所以, " 风水说 " 又以 "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 为判据,通过选择和设计 " 藏风界水 " 之地使形(即气)止气蓄。至此,中国哲学中的 " 气 " 才真正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系统,具体可通过龙、穴、沙、水和向五个方面寻找和调控生气。就山地而言,山脉为龙, " 委宛自复,回环重复;若距而侯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 (《葬书》)。即山势连绵起伏,蜿蜒回环,土厚水丰,植被茂密者即为有生气之龙。而以童山(无植被之山)、断山、石山、过山(山脉僵直)和独山为不能 " 藏风世界 " ,没有生气的山。水与山不可分离,两山之间必有一水,所以,山势委宛自复,水也自然回环有情,源远流长。既有山环水抱,形止气蓄的真龙,其中便有真穴。并强调了一个 "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 ?quot; (《葬书》)的穴前清流屈曲,两侧护沙环抱的理想风水意象模式(图 5 )。这样的穴场模式与龙脉(整体山水结构)及合适的朝向相结合,便构成了理想风水的总体景观模式(图 6 )。这种结构具有最佳的功能--生气最旺。
千百年来,风水模式在中国大地上铸造了一件件令现代人赞叹不已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作品,形成了中国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并成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人理想环境模式的重要依据(俞孔坚, 1990 ),恰如李约瑟所说的 " 遍中国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以藉此得以说明 " ( needham,1962 )。在此,我们仅举宁波天童寺的整体景观结构为例,对这一理想风水模式作一具体说明。
天童寺坐落在宁波市东南部太白山深处(图 7 ),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为禅宗五山第二,被日本禅宗曹洞尊为祖庭。据《天童寺志》载,该寺的构建受 " 风水说 " (形象)的影响很大,其整体景观结构足以说明普遍存在于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风水模式(图 7 )。在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太白山主脉山脊蜿蜒回环,围合成一山间盆地,只有西侧有一豁口与外界相联系。山脊海拔多在 400 - 500 米 以上,主峰 656.9 米 ,而寺庙所在地海拔只有 10 - 120 米 ,相对高差平均约 300 - 400 米 ,空间围合感极强,可谓 " 委宛自复 "" 环抱有情 " ,堪称形止气蓄的真龙,天童寺坐北朝南,西北侧依太白山主峰,构成背依玄武之势;自主峰东西两侧分出数脉,迤逦南下环护于寺庙之两侧,构成穴之护沙,其它诸支脉或环列于前,或回抱于两侧,如 " 肘臂之环抱 " ;侧脉之间的水流蜿蜒曲折尽汇于盆地之中;为使穴前清流护绕有情,寺庙构建者在寺前挖两个大水池,称内、外 " 万工池 " ,引右侧之水注入,后绕经寺前汇入盆地,确是 " 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俯 " 之穴;至于土厚水丰,植被茂密则更是其它地方所罕见,因而被列为森林公园;为了 " 聚气 " ,在四周护山,盆地之豁口处及完全人工设计的曲折香道两侧广植松竹,形成了长达 2 公里 的古松长廊-- " 深径回松 " 和 " 风岗修竹 " 等景。从对穴前水流之人工处理
回复
9楼
三、 " 风水说 " 给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启示
" 风水说 " 在技术及迷信解释层次上是纷繁驳杂的,但其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是基本一致的。事实说明, " 风水说 " 促成了中国 " 天人合一 " 哲学思想的具体化。工业化正在中国大地上进行,风水景观正面临着难以抵御的冲击,而代表信息时代的现代科学也正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和发展,它 ?quot; 否定之否定 " 的姿态,在对中国农业社会及西方工业社会科技成果的扬弃中,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基于现代科学知识,我们可以说 " 风水说 " 的许多方面是科学的,但这并不重要,单纯对古代科学进行现代解释无助于科学的发展,但从古代科学的理论思想中获得启发,甚至因此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则是非常有益的。统观风水理论,笔者认为,在现代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的研究方面,它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 、气: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的统一衡量指标
生态学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能量交换、物质代谢、信息交流、价值增减及生物迁徙。关于这五种功能流的认识和测量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 " 还原论 " 及 " 分析论 " 思维方式的影响。在 " 风水说 " 以及中医理论中,生命机体和不同层次上的生态系统功能综合地以 " 气 " 来统之。气周流于天地万物之间,集能、质、生物、信息及精神于一体,所以有人认为气实质上是场的概念(李中, 1985 )。从分析科学的思维方式来看,气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无法界定,无法测量,但以气为统一功能特征的系统是可操作、可控制的,关于这一点,如果 " 风水说 " 不能使我们信服的话,中国古代医学及气功的研究成果则足以使我们信服。我们也注意到,西方生态学家也正试图建立生态系统功能的统一衡量指标,如 odum 的 "emergy" 和 "transformity" 概念(例见 odum,1988,1988 )。这一方面的突破必将导致生态学研究的变革。
2 、因形察气--将功能问题转化为结构问题
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对其功能的研究。气作为综合的功能流,是无形、无嗅和不断流变的,对气本身很难直接把握。在 " 风水说 " 中则通过气与形的关系, " 因形察气 " ,把功能的问题转化为空间结构的问题来讨论。 " 风水说 " 的这一特点尤应引起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关于景观的空间等级分布及景观结构, zonneveld(1972) 的生态区--地相--地系--总体景观等级划分和 forman 等 (1986) 的以斑块、走廊等为基本元素的结构研究途径,都是以相对均相的地段和生态系统为基本单位的,实质上仍是一种还原和分析的途径。而在 " 风水说 " 中,穴场是一个由沙水环抱的整体空间单元,而不是一个均相的地段或生态系统,穴、沙、水和龙的关系不是一个等级、分类的序列,而是一个有机构成序列。风水说一开始就没有把 " 龙 " 肢解为相对均相的 " 部分 " ,再来研究 " 部分 " 之间的关系,而是在有机整体上寻找另一有机整体一-穴。
3 、气脉--强调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 风水说 " 强调气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葬书》有 " 断山 "" 独山 " 不可葬之说。以明十三陵为例: " 陵西南数十里为京师西山。嘉靖十一年三月,金山、玉泉山、七冈山、红石山、香峪山皆山陵龙脉所在,毋得造坟建寺,伐石烧灰。 " 可见,为了保全十三陵陵园的风水,明王朝恨不得把整个燕山山脉皆作为保护对象。依 " 风水说 " 看来,十三陵所在山地属燕山之余脉,与北京西山虽有数十里之遥,却一脉相通。这种保护气脉及网络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做法,至少对地下水及生物的空间运动是十分有益的。这在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及生态研究中是值得借鉴的。目前景观生态学已十分重视对廊道的研究 ( 如 forman and godron,1986) ,廊道与 " 气脉 " 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较大差别,从其差别中我们也许地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4 、气脉的曲折与起伏
与气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样重要的是它的曲折和起伏。无论是山脉、水流或是道路, " 风水说 " 都对曲折与起伏有着特别的偏好,从本文所举实例中可见一斑。认为只有曲屈回环起伏超迭方有生气止蓄。直线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是高效的,现代,无论是公路、铁路、排灌渠或是通讯线路,都追求直线,这恰如 " 风水说 " 所追求的相反。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深思吗?以水流来说,曲折蜿蜒的形态除了有其美的韵律外,至少可以增加物质的沉积,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减少水灾等等。至于更深层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揭示。
值得强调的是,与 " 风水说 " 的理论思想相比, " 风水说 " 的技术体系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胜任 " 风水说 "
回复
10楼
有空在传
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有没有用
只是觉得
大家可以看看
如果没有什么用
那就太对不起大家了
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