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社区 » 暖通 » 行业脉动 » 面对暴雨,城市应当变“排”为“蓄”面对暴雨,城市应当变“排”为“蓄”http://www.co188.com/if_48528311_1.htm将lsqin11的话题引过我们水土保持这边,这就是很好的新课题啊:城市水土保持。就题目个人认为:蓄(工程)和渗(绿地及透水地面)绝对是好办法,但是渗更好。举个例子,有人研究上海50%以上的绿地的土壤入渗速率大于0.3mm/min,假如另外50%绿地入渗等于0.3mm/min,入渗率提高到1.0mm/min(这是一般绿地的中等数据),那么一小时入渗量是60mm,一般暴雨绿地根本出不来径流,按照上海绿地50%约1000平方公里计算,遇到足够大暴雨时这些绿地较以前每小时增加入渗42mm,增加入渗水量为4200万方。比几个蓄水池、缓洪池强万倍,主要解决的就是把非渗透面上的雨水汇入绿地(目前飞机场几乎就是这样做了)同时一般降水强度多数小于1mm/min,或者小于30mm/h,就是说良好的绿地可以吸收入渗比他面积大2倍的非透水面的径流。
面对暴雨,城市应当变“排”为“蓄”
http://www.co188.com/if_48528311_1.htm
将lsqin11的话题引过我们水土保持这边,这就是很好的新课题啊:城市水土保持。
就题目个人认为:
蓄(工程)和渗(绿地及透水地面)绝对是好办法,但是渗更好。举个例子,有人研究上海50%以上的绿地的土壤入渗速率大于0.3mm/min,假如另外50%绿地入渗等于0.3mm/min,入渗率提高到1.0mm/min(这是一般绿地的中等数据),那么一小时入渗量是60mm,一般暴雨绿地根本出不来径流,按照上海绿地50%约1000平方公里计算,遇到足够大暴雨时这些绿地较以前每小时增加入渗42mm,增加入渗水量为4200万方。比几个蓄水池、缓洪池强万倍,主要解决的就是把非渗透面上的雨水汇入绿地(目前飞机场几乎就是这样做了)同时一般降水强度多数小于1mm/min,或者小于30mm/h,就是说良好的绿地可以吸收入渗比他面积大2倍的非透水面的径流。
这些都是水保人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