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活下去的(二)
aiguoshiren
2010年05月03日 10:43:58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差异性佛祖:八戒,你有缺点么?八戒:当然有,谁没有缺点呢。佛祖:你觉得贪吃是你的缺点么?八戒:人都得吃饭,不吃饭得饿死。饿死事小,误了取经事大。这怎么能是缺点。佛祖:你觉得好色是你的缺点么?八戒:好色?谁不好色?就说佛祖您老人家加入组织前私生活不也挺那个啥的么?再说,色也是咱们佛家的方便法门。佛祖:你觉得懒惰是你的缺点么?八戒:一路上老猪牵马化斋干了多少活儿,说我懒惰真是太没良心了。

差异性

佛祖:八戒,你有缺点么?
八戒:当然有,谁没有缺点呢。
佛祖:你觉得贪吃是你的缺点么?
八戒:人都得吃饭,不吃饭得饿死。饿死事小,误了取经事大。这怎么能是缺点。
佛祖:你觉得好色是你的缺点么?
八戒:好色?谁不好色?就说佛祖您老人家加入组织前私生活不也挺那个啥的么?再说,色也是咱们佛家的方便法门。
佛祖:你觉得懒惰是你的缺点么?
八戒:一路上老猪牵马化斋干了多少活儿,说我懒惰真是太没良心了。
佛祖:这么说你没缺点?
八戒:当然有,谁没有缺点呢。
承认有缺点并不难,因为“谁没有缺点呢”。但是承认某个具体的缺点就不同了。一具体起来,就会出现有人有,有人没有,就会出现差异性,而不是“谁没有呢”。
所以,大多数人和上面这段对话里的某主人公一样:我承认我(们)身上有缺点;但是,凡是说我(们)哪一点不好的,那都是错的。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为了活下去,否认差异性、抵消差异性、淡化差异性这是我们的三大法宝。
否认差异性,最常见技术的就是偷换概念。譬如说将定性指标偷换成定量指标。上面提到的“贪吃”,本是个定性指标,并没有每顿吃烙饼3.14159斤就是贪吃,3.14158斤就不是贪吃的标准。将“贪吃”和“吃饭”约等于起来,并悄悄将“贪吃”的反面换成“不吃饭”,八戒坚强而愉快地活了下去。
抵消差异性,这也是一大法宝。鲁迅先生曾经生动地描绘过这一法宝,我偷个懒,直接借用:
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上海的街头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但如果对她讲甘肃的谁在偷汉,新疆的谁在再嫁,她就不要听了。阮玲玉正在现身银幕,是一个大家认识的人,因此她更是给报章凑热闹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点销场。读者看了这些,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化几个铜元就发见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鲁迅·《论“人言可畏”》
否认差异性同时辅之以抵消差异性,多种技术组合出击,效果更佳,活得更爽:
武松:时迁你是个贼。
时迁:难道你从小到大没偷吃过一颗枣?再说,我那不过是小偷小摸,你打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怎么不说!
淡化差异性,这还有个故事。我坐出租车,偶然和司机说起82岁的杨振宁和他的28岁的新媳妇。司机问我那小姑娘为啥愿意跟个老头子,我告诉他人家得过诺贝尔奖有钱有名有地位。于是这个老司机恶狠狠地咂巴了一下嘴,发表了他关于人类能力的见解:“我说吧,人和人脑子都差不多,就是有的转得快有的转得慢”。在爱因斯坦和横路靖二之间填上“转得快”“转得慢”的渣土,的确看起来平缓了许多,仿佛骑个新点的三崩子半小时也能到。
这三大法宝并不能让青蛙长毛,让兔子下水。但是可以让青蛙变成绿豆蛙,让兔子变成兔斯基——虽然大家都知道还是那么回事,但是自我感觉要爽一些。麻醉在其中,便无需努力,无需改变。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