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美国规划师:北京穿着一身俗气的洋裤褂
mydesign
mydesign Lv.13
2005年08月23日 11:30:34
只看楼主

修建丑陋的、非人性的建筑,从根本上说,是自我膨胀和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有着最伟大城市设计遗产的国家,竟如此有系统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当欧洲人还在和猪分享着他们阴暗的陋室时,古代长安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恢宏的城市了。令人惊奇的元大都,这个古代的北京城,以它积极的“震撼效应”激发着马可波罗心中的敬畏。细数中国壮丽的古代都城,现在只有南京还保留着大量的特色......   为什么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北京,却要像十几岁的孩子般莽撞行事,还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呢

修建丑陋的、非人性的建筑,从根本上说,是自我膨胀和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有着最伟大城市设计遗产的国家,竟如此有系统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当欧洲人还在和猪分享着他们阴暗的陋室时,古代长安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恢宏的城市了。令人惊奇的元大都,这个古代的北京城,以它积极的“震撼效应”激发着马可波罗心中的敬畏。细数中国壮丽的古代都城,现在只有南京还保留着大量的特色......


  为什么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北京,却要像十几岁的孩子般莽撞行事,还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呢

  中国许多所谓的学者和专家,经常受益于外来者的经济关系,用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专业地位,他们就不能发出客观和诚实的声音;与设计相关的媒体也在逃避告知、批评和提供有判断力评论的责任,不去告诉大家:城市是为人民建的,而不是为那些在高空中把城市当成几何玩具的神仙们建的。

  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院士级注册规划师苏解放(JeffreyL.Soule),是一位长期参与中国城市规划的美国学者。今年4月他重访自己所熟悉的北京,从市中心区沿着长安街步行至东五环路的城市边缘。他说这是他所难忘的经历,真实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存在的问题。回到美国后,他写了一篇评论投给本刊,以期进一步地交流和探讨。经他允许,编辑将他的文章作了适度压缩,并配分段标题发表如下——

  我在中国从事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已有十年之久。在这个广袤而多元的国家,我领略了众多的城市和乡村,目睹了惊人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变迁。我对中国的理解基于我多年有幸参与公共事业的深度,基于与中国领导和专家们的合作,基于我个人对那些较少被光顾的中国勤劳百姓的住所和街道的踏访。我热爱中国,北京是我最喜爱的世界都市之一。作为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和一位有经验的规划师,我感到我有责任对中国正在为下一代创造怎样的城市遗产,表达我个人的职业意见。

  ■俗气的“洋裤褂”缘何受到青睐

  北京的新建筑和城市设计竞相引人注目,以致构成对城市的伤害。北京正在成为的现实,使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到震撼,这些“震撼效应”无处不在。北京用天坛和紫禁城的形象来包装自己,但今天这个城市的现实并不令人满意:机械地规划出来的道路、地铁站的设置不考虑与社区、商业和旅游景点的联系,“光荣地孤立”于人们的需要、价值和日常活动。一座独具特色的历史城市,正在有系统地被重置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城市形态。诚如19世纪末的美国,开发商是自封的新皇帝,公共领域只是事后的想法。也许有些人以为光秃秃的大广场和符号式的文化机构就足以代表公共事业的建设了。为什么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北京,却要像十几岁的孩子般莽撞行事,还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呢?如果以为访问首都的客人会被那些推销古城“碎片”的广告牌和宣传册唬住,而看不到北京的现实形象,那就错了。
mydesign
2005年08月23日 11:31:31
2楼
这就是现如今的首都,其实他也是我们中国的缩影,发人深思。各位有什么高见?
回复
xuefen1212
2005年08月23日 13:20:40
3楼
北京没去过耶,也许等我工作一段时间,存够钱了,会带着照相机去!
回复
zhf7980
2005年08月27日 09:55:30
4楼
我现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中国现在古典文化味最浓的城市是那个啊?
回复
gamble120
2005年08月29日 13:10:08
5楼
我觉的文章论点有点尖锐。哈
本人觉的城市发展迅猛的今天,
北京传统的保留还是相当不错的。呵呵
回复
lyj3000987
2005年08月30日 15:35:31
6楼
我应该认真思考这编文章!
不要再做对不起老祖宗的事了!
回复
mydesign
2005年09月05日 10:50:18
7楼
这的确很难去论证,很多专家也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呵呵。。
回复
nnliuzhen2818
2005年09月05日 16:57:08
8楼
我难过,这个讨论让我想起了梁思成先生的遭遇。
回复
wyz_810330
2005年09月05日 23:24:23
9楼

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但他们只是掌握了而已!
回复
nnliuzhen2818
2005年09月08日 11:22:52
10楼
以下是引用nnliuzhen2818在2005-09-05 16:57:08.0发表的内容:

我难过,这个讨论让我想起了梁思成先生的遭遇。



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但他们只是掌握了而已!
------------------------------------------------------------------------------------
其实扳子不能全部打在建设、规划人员身上,在目前的中国,城市的规划、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或强力部门的干涉,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工程或者是一些城市地标性的建筑。业主们普遍存在一种贪大求洋的心态。动不动就是向国际接轨,而把自己的东西丢掉了。本人原来是做的是城市规划,在行业里大家基本是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的:做规划要符合国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一定做的到。就比方说我所在的城市,一座城市一级主干到的立交桥建成不到15年就被拆了,不是规划出问题,而是一些政府部门那里就不采纳规划的意见,想当然的就做了,结果是落得今天的这个结局。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在的城市去年花了十多个亿做了一个会展中心。当时做项目评估时号称要用多少多少年收回投资,结果如何?投入使用一年多后发现,收益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从我们行内人来看,这笔投资可以说能宣布收不回来了,这个结果政府的一些人士也是意识得到的,但还为何上马这项目呢?别的原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项目它有个特点:它能成为城市的地标、门面。使城市有所谓的现代感,有洋味。但楼建好了,投资收不回不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的东西也被磨掉了。这是做规划的悲哀、做建筑的悲哀——明明知道一件事情不合理却无法去改变它,去影响它。在这里我也不是责怪哪个人或部门,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出在体制上,但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也不好在这里讨论。留着大家慢慢想吧。所以我也是多余说了上面的那句想起梁思成先生的遭遇的那句话。
回复
mydesign
2005年09月08日 11:31:46
11楼
nnliuzhen2818的论述精辟!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在现今的中国做设计师不容易,做规划师、建筑师更不容易。因为他们做的往往是面子上的东西,很多地方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往往拿城镇建设来做文章,当然是往“好”的做了,但很多时候会走入贪大求洋的境地。外国的好东西放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的、成功的大家很清楚,但是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是不会了解的。为什么刚刚建成没有几年的道路要拓宽?为什么刚盖了几年的政府大楼要盖新的?等等,记得我们村里的村办公楼盖的听好话的(在当时),但我们小学的校长要求村长把我们小学设备更新一下的时候,村长或其他干部则是“没钱”真的很干脆哦,现实的中国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