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园林造园的时效
jieshao_1
jieshao_1 Lv.12
2005年08月17日 08:14:56
只看楼主

园林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 从艺术讲,她是在美学指导上的园艺,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多门艺术的综合艺术门类。从科学讲,她是生命科学统领下的植物学,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上化学,生态学,土壤学,肥料学,物候学,昆虫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园林是科学的艺术化、艺术的科学化。科学与艺术互为前提,相互渗透,依存,缺一不可。只讲科学,如同植物造林:只讲艺术,就什么也没有,只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徒增一片钢筋混凝土“灌木”。艺术一旦与科学结合,必将产生造园史上的一次飞跃?出现无待效期园林。若如是,便是一个可喜的飞跃。然而艺术与科学历来结合不好,常常把园林设计看成单吹独奏的个人表演。正如余树勋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指出的那样,“我们(对园林科学性)的研究还很肤浅。仅知道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依靠植物,通过植物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是城市园林的主要问题,也是世界城市行之有效的科学途径。”此论一针见血地道出园林艺术的要害?依靠植物。对植物的生命规律、对植物的生物学习性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无待效期园林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笔者再园林实践中,惊人地发现;园林艺术与科学相分离的现象令人吃惊、令人惊醒!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园林主管部门,教学、科研、规划设计部门不能再熟知无睹的时候了!笔者不揣浅陋,就接触到的设计图纸和设计单位,试谈园林的科学性问题。

园林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
从艺术讲,她是在美学指导上的园艺,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多门艺术的综合艺术门类。从科学讲,她是生命科学统领下的植物学,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上化学,生态学,土壤学,肥料学,物候学,昆虫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园林是科学的艺术化、艺术的科学化。科学与艺术互为前提,相互渗透,依存,缺一不可。只讲科学,如同植物造林:只讲艺术,就什么也没有,只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徒增一片钢筋混凝土“灌木”。艺术一旦与科学结合,必将产生造园史上的一次飞跃?出现无待效期园林。若如是,便是一个可喜的飞跃。然而艺术与科学历来结合不好,常常把园林设计看成单吹独奏的个人表演。正如余树勋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指出的那样,“我们(对园林科学性)的研究还很肤浅。仅知道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依靠植物,通过植物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是城市园林的主要问题,也是世界城市行之有效的科学途径。”此论一针见血地道出园林艺术的要害?依靠植物。对植物的生命规律、对植物的生物学习性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无待效期园林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笔者再园林实践中,惊人地发现;园林艺术与科学相分离的现象令人吃惊、令人惊醒!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园林主管部门,教学、科研、规划设计部门不能再熟知无睹的时候了!笔者不揣浅陋,就接触到的设计图纸和设计单位,试谈园林的科学性问题。

jieshao_1
2005年08月17日 08:16:07
2楼
一. 艺术同源不同功所有艺术门类都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人类追求安全、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便产生建筑艺术:人类追求赏心悦目的声音,便产生音乐艺术:人类追求语言符号的内涵美、形式美和韵律美,便产生了文学、诗歌、书法艺术:人类诛求自卑肉体的姿态美、律动美,边产生了舞蹈艺术等。艺术的熟同源,同在追求美,但同源不同功。不同门类的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熟练程度。歌唱家善于驾驶歌喉:钢琴家善于驾驶钢琴:雕塑家善于驾驶土石木铜:画家善于驾驶纸笔墨砚等等。无论如何划分艺术门类,园林总是与建筑艺术连在一起,建筑是皮,园林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庭园庭园,天庭何来园,反之有庭也是有园。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正因为联系紧密,才容易出现天大混潜涿,以为二者是一回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二者是不同艺术门类,其主要分界在于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前者使用建材:后者使用植物。二者有天壤之别。欲创造园林的生命之美,就要熟悉并善于驾驶植物。建筑与园林是亲兄弟亲姐妹,虽没分过家,也从来没有相互取代,栽折过,界线从混浊。园林家不是建筑家,建筑家也不是园林家。建筑家只有在熟悉并掌握了生命科学,植物生命规律之后才能成为园林家。驾驶特定物质需要特定科学技术。
掌握生命规律要花费力气,国家教育部专门设立生命科学院校及专业。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能把几个专业学通需要时间。衷心希望把园林办成一个交响乐曲,由多专业,多科学,共同奏出一曲赏心悦目的交响乐。
回复
jieshao_1
2005年08月17日 08:16:19
3楼
二. 园林美离不开生命美及自然美,园林艺术要借用建筑、文学、书画、雕塑、摄影等多门艺术。园林家要善于和这些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们打交道,向他们学习,与他们合作。但不能喧兵夺主,丢弃园林艺术的本质?植物的生命美、自然美。把植物推向客位做陪衬,那将毁了园林艺术。深圳中海怡翠山庄怡翠园林在整改前,一位建筑家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太硬了,要软化,要增加一些乔木和灌木。”园林中不是要不要植物的问题,而是数量和体量够不够,是如何选择好、配置好、种植好、管理好、管理好植物。过去许多园林建成后多年不见效,成为所有艺术门类中独有待效期,就要学习和掌握8年10年才见效的艺术门类。根本原因是科学与艺术相分离。10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极大地缩短待效期,就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生命科学主要是植物生命科学的全部课程,并有丰富实践经验。舍此天捷径可走。
要创造园林美,必须以植物为造园的主要材料,不要在石屎森林中无谓地再加石屎。当然要建一点亭台楼阁,是为了遮风挡雨,提供休息和必要的服务,如果适度也能丰富园林景观。而社区园林则无大必要。要尽力满足人们复归自然的审美理想,满足人们对氧吧、环保、净化美化、绿化、审美等多种需要。担此重任的角色惟有植物,绿色植物。没有了绿色植物,人类连生存权都将被取消。谁是园林的主角不言而喻。不种树不种草连我们的城市,住宅也将被沙尘所淹没。
回复
jieshao_1
2005年08月17日 08:16:47
4楼
三. 设计园林景观必先有未来的园林景观在胸,要抉择适合环境,丰富多彩的树木做“墨”,才能“绘”出固时而便,生动活泼,富于生命特征的“立体画卷”。照抄书本是抄不出园林景观的。植物与环境相统一,植物最适合的环境条件,是它原产地或类似的气候土壤,也会有相当弹性的适应范围。但其适应性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必然生长衰弱甚至死亡。植物配置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抉择树种。必须根据园子所处的地理气候带,所处的海拨高度,园区各局部的小气候,适地适树,随意性不大。某位设计师,手中只有北方花木图册,资料,不顾南方的气候条件照抄北方植物。地不分南北,树不分阴阳,花不分冷暖,草不分水旱。甚至叶与枝不分,枝与干混浊,乔灌草错位。还以为“我是北方人能够南迁,难道花草比人还娇气?”不能同日比人还娇气?”不能同日而语,人是他养生物,是可幼之物,生活在人工环境。植物是自养生物,终生固定在自然环境的一点上。有人设计要在南方重扬树`雪松树`等等,也有人在北方配置大王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前人一再失败,后人还前卜后继,勇往直前。该计选择了分枝王后葵,三干 柳,把前者的羽状复叶当枝,把后者的主枝当干,这可苦死了采购员,寻遍南国无踪影。
回复
jieshao_1
2005年08月17日 08:16:59
5楼
四. 生态园林
园林模仿生态是时代的要求。生态冷指自然,指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指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其核心是指食物链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转化和物质循环。植物的生存环境。植物将无机物碳`氢`氧`镁`氮`磷`钾`铁`硫`铜`钼`锌`锰等无机物元素当美味吸收,转化成为植物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又成为人类和动物的美食;土壤微生机物再将动植物残体和动物类便当大 ,分解为抗物质元素,实现物质循环。有了这个大循环,人类才有可持 发展的生态环境`。植物也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在实践中,有设计师不懂何谓植物生态和植物群落,把乔木高度设计成为一般高`灌木一般高地被花木密不透风。人为地将园林景观划了一道横线,将植物叶摹集中在了道平直的层面,这不仅有违园林景观的艺术形象,也违反植物生态规律。
创造生态园林,在规格谋计中,应学习植物群落结构和自然植被的分布规律,不应钱遍一律,搞“三节瓜”。园林层次应随着园林节
回复
gamble120
2005年08月19日 22:09:50
6楼
总觉的楼主在说教什么的,这跟课本上差不多
不知何意,也不知悬赏何意。。。
回复
jieshao_1
2005年08月19日 22:46:40
7楼
你自己说跟课本上差不多,那你认为那里差在那里啊???本来大家所说的都是一个样,,只是各自表达的不一样!!!!就<<园林规划>>这本书来说,,有多少个版..那么多个版所说都是一样啊!!!"悬赏"我是知道什么,,但是我一手不小心搞啦!!!那能修改嘛???这我也不想!!你叫我能怎样啊??
回复
mydesign
2005年08月20日 12:07:31
8楼


楼主的这篇文章不错。好东东大家共享,呵呵,不错。。
回复
erens
2005年08月21日 21:08:27
9楼
“我们(对园林科学性)的研究还很肤浅。仅知道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依靠植物,通过植物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是城市园林的主要问题,也是世界城市行之有效的科学途径。”此论一针见血地道出园林艺术的要害。

这点说得错。我们的很多城市正在受这一毒害。很多地方大片的种植封闭性的绿化,大片的种植只有视觉效果的地被。却略了绿化只要和人的活动亲密的接触才能体现其最大的价值。
回复
jieshao_1
2005年08月21日 22:00:36
10楼


看来你对园林的体会很深啊!!!你可要多了贴啊!!与大家分享你对园林的体会!!!
回复
zhf7980
2005年08月25日 16:52:13
11楼

说的不错,我总是也觉得是从课本上弄下来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