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还不到一年,顾雏军的“家电王国”看起来已经成了黄粱一梦。而当初全力以赴支持顾雏军的“精英”们呢?他们又在干什么?想当初“郎顾之争”闹得何等沸沸杨杨,“主流经济学家”们何等意气风发、同仇敌忾、倾巢出动、“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群起而攻围剿郎贤平。且看2004年10月21日浙商网的报道:“今天下午2点在北京华侨大厦二层举行的‘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来自北京中央政府、经济学界、法学界的重量级官员、学者15人一起为
当初全力以赴支持顾雏军的“精英”们呢?他们又在干什么?
想当初“郎顾之争”闹得何等沸沸杨杨,“主流经济学家”们何等意气风发、同
仇敌忾、倾巢出动、“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群起而攻围剿郎贤平。且看
2004年10月21日浙商网的报道:
“今天下午2点在北京华侨大厦二层举行的‘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
研讨会,来自北京中央政府、经济学界、法学界的重量级官员、学者15人一起为
顾雏军正名,明确表明支持科龙继续发展的立场。
支持顾雏军和科龙的一系列权威名单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陈小洪所长
、张文魁副所长、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军扩、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助理巡视员贾
小梁、国务院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研究员常修泽、产业所副所
长胡春力、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
长卢东斌、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黄速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社科文
献出版社总编邹东涛、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
史无前例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为科龙出具了一份验明正身、肯
定改革经验的报告书《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下简称‘科龙
报告’)
……
‘外面很多评论让我恍若隔世,仿佛回到文革时代,企业管理又不被推崇了’顾
雏军神情无辜‘一夜之间,我受到怀疑,我觉得奇怪,党和国家的国企改革路线
怎么就不对了?现在又是一夜之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没有问题。’说到这里
,他与隔座的张文魁对视一下,会心地微笑。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执笔写出、落款为2004年10月的
科龙报告的第10页中,明确肯定:‘科龙’民营化重组‘符合中央精神和中国企
业改革大趋势’。”
曾几何时,这些帽子头衔比天高的“精英”们现在却个个躲得不见踪影,其中也
包括那个豪言壮语要“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家”、改革就是“物归原主”
、“我不与无耻的人争论”的张维迎。他可是曾经信誓旦旦说过:“我们研究经
济社会问题的学者,总有一种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当你面对着愚弄大众的声音非
常泛滥的时候,能仅仅为了自己不染麻烦,不遭人骂,就不站出来说几句话?”
“ 一个严肃的学者绝对不会去媚俗,绝对不会去刻意的讨好大众,哗众取宠,而
这种讨好同时就是一种愚弄,只有极端利己主义的人才干的出来。而在这个时候
,我们所做的,说实话,你有责任感才会站出来说这个话。难道听任大众被继续
的愚弄下去这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而如今呢?他的责任感哪儿去了?
鲁迅仿佛能未卜先知,几十年前就写了篇文章《查旧帐》,精彩描绘了古往今来
“精英”们赖帐的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了“主流经济学家”们如今这种“死猪
不怕开水烫”的“死皮赖帐法”。现引述鲁迅原文如下:
“这是查旧帐,翻开帐簿,打起算盘,给一个结算,问一问前后不符,是怎么的
,确也是一种切实分明,最令人腾挪不得的办法。然而这办法之在现在,可未免
太‘古道’了。
古人是怕查这种旧帐的,蜀的韦庄穷困时,做过一篇慷慨激昂,文字较为通俗的
《秦妇吟》,真弄得大家传诵,待到他显达之后,却不但不肯编入集中,连人家
的钞本也想设法消灭了。当时不知道成绩如何,但看清朝末年,又从敦煌的山洞
中掘出了这诗的钞本,就可见是白用心机了的,然而那苦心却也还可以想见。
不过这是古之名人。常人就不同了,他要抹杀旧帐,必须砍下脑袋,再行投胎。
斩犯绑赴法场的时候,大叫道,‘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为了另起炉灶
,从新做人,非经过二十年不可,真是麻烦得很。
不过这是古今之常人。今之名人就又不同了,他要抹杀旧帐,从新做人,比起常
人的方法来,迟速真有邮信和电报之别。不怕迂缓一点的,就出一回洋,造一个
寺,生一场病,游几天山;要快,则开一次会,念一卷经,演说一通,宣言一下
,或者睡一夜觉,做一首诗也可以;要更快,那就自打两个嘴巴,淌几滴眼泪,
也照样能够另变一人,和‘以前之我’绝无关系。净坛将军〔注:猪八戒〕摇身
一变,化为鲫鱼,在女妖们的大腿间钻来钻去,作者或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
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如果这样变法,还觉得麻烦,那就白一白眼,反问道:‘这是我的帐?’如果还
嫌麻烦,那就眼也不白,问也不问,而现在所流行的却大抵是后一法。”——鲁
迅:《准风月谈.查旧帐》
“主流经济学家”如张维迎之流现在可不正是“那就眼也不白,问也不问”吗?
“郎顾之争”仿佛根本不曾存在过一样,一个个照样写文章的写文章,上课的上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