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电所防雷措施的防雷原理
horacezhou1
2010年02月24日 17:34:41
来自于防雷减灾
只看楼主

避雷针为免遭直击雷破坏,变电所一般设有独立避雷针和构架避雷针,有些峡谷地带变电所则采用避雷线保护。其结构均分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防雷原理相同。为了防止反击,要求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空中距离不小于5m,地中距离不小于3m。构架避雷针一般用于110kV及以上,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后与主地网连接。独立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对地面为1.5h(针高),对超过针高一半的空间其保护范围只能在45°角内校核。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滚球法理论校核独立

避雷针为免遭直击雷破坏,变电所一般设有独立避雷针和构架避雷针,有些峡谷地带变电所则采用避雷线保护。其结构均分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防雷原理相同。为了防止反击,要求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空中距离不小于5m,地中距离不小于3m。构架避雷针一般用于110kV及以上,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后与主地网连接。独立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对地面为1.5h(针高),对超过针高一半的空间其保护范围只能在45°角内校核。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滚球法理论校核独立 obo避雷器的保护范围比较符合实际。滚球法理论认为直击和绕击与雷云带电量有关,能量越小的雷越易产生绕击。可形象地解释为一个半径与雷云带电量成比例的以雷云先导为圆心的球,滚落在地面上,到碰到避雷针尖为止。球与地面接触点到针尖这段弧,如果碰不到被保护物体,则被保护物处在保护范围内。如中等强度的雷云(U0=50MV),按雷电先导的闪击距离公式rs=1.63U01.75 ,可得球的半径为133m。在此情况下得出的保护半径比有关设计规程的大一些。按防雷规范校核保护范围,一般110kV中等规模变电所采用3~5根,35kV变电所1~4根30m左右避雷针,以覆盖全所被保护区。微波塔也是一种独立避雷针。对于所内设有微波塔的,规程规定微波塔必须与通信室地网连接。通讯室和主控室地网一体,雷电流通过主控室地网泄放。按前面分析,如果高压配电室、主控室、通讯室内保护、监控、计量表、RTU等接于相距较远的地网,且之间又有电的联系时,所内电子设备遭受的反击机率更大。避雷针的年雷击次数,可按经验公式N=0.015·n·k(l 5h)(b 5h)10-6计算[4]。其中n为年雷暴日数,K为校正系数金属结构取2。l、b、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按该式在年雷暴日为40的地区,35kV室外终端变电所,母线构架5.5m高,受雷击概率为每年0.000454次,而加1根30m高避雷针后,则每年将受0.027次雷击。如果一个变电所有4根针,每边相距50m,雷击概率则为0.048次/年。避雷针大大增加雷击概率,使得依附于一次设备的目前正在大量更新的保护、监控、综自及通讯等微电子设备感受雷害的机率大大增加,损坏方式也多种多样,使电力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免费打赏
ccccyq
2010年03月10日 16:22:30
2楼
学习中
回复
conquerlk
2010年04月06日 10:47:16
3楼
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liu_018
2010年09月14日 11:32:39
4楼
真是好图啊,这个图我正需要
这里资料还真多啊,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谢谢楼主提供以上资料拉.
我先下载了,仔细研究,等研究 好了我们再讨论啊!
图纸挺好的!我很欣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