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向周边辐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个城市优化公共交通、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迄今为止,已有10个城市开通了3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达到835.5公里。2009年,国务院又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达8820.03亿元。到2010年,中国城市轨道数量将达到55条、里程1500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支持轨道交通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方面作用越来越重要,按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特点,有新设立进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有针对单一轨道线进行运营的企业;也有不断发展,逐步向线网管理的大型轨道交通企业,各时期的企业发展重点也各不相同。总的来看,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主要分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和资源管理三大主业的管理。
建设期主要以政府为主,轨道交通企业来协助,进行网络规划、线位规划、站位规划并确认;轨道交通企业必须关注建设管理的进度(投资进度、形象进度)、项目成本控制(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合同支付管理)以及项目的竣工决算、转固。
运营管理方面,轨道交通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首先要安全可靠,其价格既要与巴士进行竞争,又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对于票务收入受到了限制。对于其运营管理来讲,为了盈利或减少亏损,就必须严格控制成本(人工、能耗、维修成本)。
资源管理则包括物业、广告资源、电信网络、商业服务、媒体、咨询服务等,现阶段广告资源是轨道交通企业资源的主要收入增长点。
一、2009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现状总结
从轨道交通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来看,信息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1.工程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业主难以随时跟踪项目进度,发现问题,规避风险。
轨道交通基础建设工程量大,工程要求高,工程进度紧。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对项目计划的管理,项目资源的分配,项目进度的跟踪,项目风险的控制,项目过程的监控等。尤其是业主需要及时地了解工程进度、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等。但目前大多数轨道交通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未能很好的利用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传统手工方式管理仍是主流。
2.对工程建设参与单位协同工作管理效率低,信息传递不畅和不及时
轨道交通基础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周期的角度来看会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工程施工等不同阶段。一个完整的设计成果需要经过以下单位的处理才能最终变为成型的物理产品:设计单位形成设计成果→设计咨询单位进行审核→业主进行审核→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等。对地铁业主而言需要面对设计、设计咨询、承包商、系统集成商、安装施工单位等众多单位,面临复杂的信息传递,需要许多工程协调,进行各种信息(图纸、文件、报告等)的管理工作。在采购、安装过程中与承包商、代理之间有很多信息交流,建成验收后需与运营公司进行资产移交,包括固定资产、技术文件等。因此,从整个工程设计与建设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信息传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这方面大多数轨道交通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效率低,管理过程不透明,为了保证数据在整个过程中的一致性,需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工作量。
3.没有统一的文档管理体系,文档安全不受控
轨道交通工程有大量的设计工作,由于设计人员可能分属不同的专业,以及设计活动的分散性,使信息常以不同的格式和介质动态地存储在不同的部门,由此可能产生大量的异构数据。使相关技术资料的获取不方便。由于缺乏版本管理,缺乏设计过程的变更控制,造成对变更过程不可追溯,变更引起的不一致,导致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文档缺乏安全控制,不利于企业核心资产的保护。
4.管理信息分散,存在许多信息化孤岛,不能高效的支持运营管理
轨道交通企业的主要信息按管理的层级来看,包括作业层(如自动售检票(AF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境及设备监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气体灭火系统(FES)等)的基础信息、管理信息、决策层信息等。轨道交通建设起点高,技术投入强,基本建立了以高速通信网为代表的诸多运营管理、调度指挥和安全监控系统,对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目前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与运营管理的高度自动化不相适应,所存在的管理信息不完整,信息化孤岛,不能对运营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到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5.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管理还是处于传统(手工)的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大多数轨道交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使用科学的信息系统支持日常的事务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主要还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主,没有以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员工基础信息不齐全,员工绩效考核建立不完善,使得人力资源的设计和规划工作很难具体展开
资源管理对于轨道交通企业多元化发展和经营业绩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延长,手工管理越来越多的资源是不现实和失控的,只有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科学、高效的管理这些资源。
6.随着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现有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轨道交通企业的经营跨多个行业,下设运营、资源开发分公司。大型轨道交通企业还面临多行业、多组织的特点,要实现统一的集团财务,必须支持不同行业会计核算,如:房地产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旅游饮食服务和以后可能涉及的其他行业,同时也必须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成本、费用财务数据分析和绩效考核。
二、2010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就是企业的难题,解决企业的难题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企业信息化价值的体现。
1、结合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形成精细化管理和可视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进度信息的及时采集/过程管理。
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则只要每天由各承包商通过网络填报施工进度数据(监理和现场业主代表审核),通过系统自动处理即可按各管理层次、各岗位关注点生成所需图表。管理层则只需每天登陆系统就可了解工程现场和全线的工程进展。
通过系统与计划数据的集成,自动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对进度滞后提前提出预警报告,并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工作,以便提前处理,真正做到过程控制。
从全局考虑项目进度计划。在编制土建施工计划并进行进度控制的基础之上,再将拆迁、设计、采办、装修、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移交和运营等纳入到计划管理体系中,清晰定义各阶段接口。在组织上、技术上保障项目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2、通过组织保障、信息化手段提高协调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部门、外部单位(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等)的沟通协调效率,提升跨部门的协同工作能力,优化跨企业、跨部门流程。在组织层面,强化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权威性;在计划制定层面,明确部门之间的接口,事前计划落实到位;在计划实施层面,通过系统实现工程建设的过程管理,对于进度状况、变更信息等及时、准确地通知相关人。
3、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支持运营期间运营业务集成管理、设备管理等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符合运营业务部门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与规范,建立信息系统并加强培训与推广,通过信息系统满足设备档案信息与技术资料信息的分开管理和标准化、自动化、系统化存储;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编码的统一管理,实现设备技术资料与设备编码的关联、自动查询,实现设计联络、设备监造、安装施工等设备采购执行环节与设备维护的信息集成管理。
4、通过信息系统加强资源管理
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创建管理资源管理的主数据包括业务合作伙伴(承租人、客户)、业务实体、财产、建筑物、租赁单元(广告单元、通信、物业租赁单元等)、空间等,从而加强对资源的基础管理。通过租赁申请来与现有租赁资源的比较,来加快对客户的反馈速度;租赁协议的制定可以管理资源的使用状态,并避免租赁单元在一时间段重复租赁;与设备管理集成对资源设备的维修维护进行管理,与资产管理集成了解资源的折旧数据,与成本管理集成了解到资源的盈利分析数据。
5、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规范人力资源核心管理、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通过系统支持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建立,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缺口分析、入、离职分析等)、人力成本预算管理。通过系统功能,规范人力资源核心管理功能,包括人事管理各个环节(能力素质模型、招聘、雇佣、培训、绩效、员工发展、薪酬、激励等);通过系统建立和维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6、通过建立和维护全公司整合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授权共享,强化对财务信息的动态跟踪和监控,并与业务系统的紧密集成。
与建设项目管理集成,以WBS为联络纽带与项目的预算、成本、支付、费用分摊、在建工程有机的集成,并实现项目的竣工决算自动结转固定资产集成;与资源系统集成解决租赁客户的应收帐款、收款、未清项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与设备管理及采购管理集成管理固定资产、库存和应付;与AFC系统集成管理银行现金;与人事管理集成管理工资、福利及工资成本计划和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