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人者立天下
liupengjun24
2009年11月25日 10:13:02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朋友杨文道,臂长过膝,头大而方,品行殊异。 童年的一个下午,他和小伙伴们在河滩玩捉迷藏的游戏。快黄昏的时候,有个家伙出主意,说要蒙文道一下,于是,他们假装藏好之后,便顺着小树林悄悄溜回村里,各回各家了,只把文道一个人丢在偌大的河滩上,让他傻傻地找了半个晚上。 第二天,文道遇见伙伴们,愧怍地说,昨天,你们藏得真紧,我找了半天,也没找着,后来,就丢下你们,先走了。然后,一脸歉意地站在那里。那一刻,他就像古旧衣衫上的一颗不合时宜的扣子,别扭中冒着蹩脚的傻气。伙伴们什么也不说,只是哈哈哈地笑,笑过之后,一哄而散。

朋友杨文道,臂长过膝,头大而方,品行殊异。
童年的一个下午,他和小伙伴们在河滩玩捉迷藏的游戏。快黄昏的时候,有个家伙出主意,说要蒙文道一下,于是,他们假装藏好之后,便顺着小树林悄悄溜回村里,各回各家了,只把文道一个人丢在偌大的河滩上,让他傻傻地找了半个晚上。
第二天,文道遇见伙伴们,愧怍地说,昨天,你们藏得真紧,我找了半天,也没找着,后来,就丢下你们,先走了。然后,一脸歉意地站在那里。那一刻,他就像古旧衣衫上的一颗不合时宜的扣子,别扭中冒着蹩脚的傻气。伙伴们什么也不说,只是哈哈哈地笑,笑过之后,一哄而散。
他的傻,从小就是出了名的。
农林大学毕业后,文道分到了县里的农管所。一个人和他搭伙做买卖,开了一家农药种子批发站,他跑外负责联系业务,那个人负责销售并管账。本来,买卖不错,然而,年底盘点的时候,同伙说赔了,而且,连本钱也没收回来。文道听后,神色黯然。有人背后提醒他,说搭伙人做了手脚,在坑他。文道几乎想也不想,说,不,他不会是那样的人。然后,决绝地拿出钱来,垫付到本里去。
还有一年腊月,他出差回来,刚出火车站,一对母女拦住了他。女人悲戚地说,她带孩子来这座城市治病,就是在这个火车站,钱被小偷偷走了,病看不成,家也回不了,希望他能行行好,帮帮她们娘俩。看着女人憔悴而焦急的神色,再看看她怀里病态恹恹的孩子,杨文道泪眼婆娑,他掏出兜里所剩的1000多块钱来,留下自己回家的盘缠后,全部交给了女人,女人说了几个谢谢后,一扭身,便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走了。只剩下了他,以及一边围着看热闹的人。有人说,你被骗了。文道笑笑,说,骗?我看这娘俩不像骗子,她们太可怜了!
文道的媳妇受不了他的这种愚,几次三番闹着要和他离婚。人们劝他,不要太实在了,凡事留个心眼为好,这个世界不全是好人。文道说,你们想得太多了,这个世界也没有那么多坏人。于是,他依旧傻傻地做人,傻傻地处世,傻傻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前两年,他去了北京。后来,又听说他在北京某家农业科技公司当了中层领导,负责对外贸易。人们都说,这个世道有点怪,傻子竟然成精了。后来,我们吃过几次饭,才知道,他去北京,是小时候和他一起捉迷藏的一个伙伴拉他去的,干了没两年,公司领导喜欢上了他。凭着他在基层这些年的经验,更凭着他与众不同的品性,公司领导决定提拔他,让他做到了主管外贸的位置上。
用公司董事长的话说,这个世上,这样的人,太难得了。《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我觉得,朋友杨文道可以说是一个“信人者”了,这个世界,信人者少了,疑人者多了,于是,杨文道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稀缺的,永远是珍贵的。人性中最美的部分,终将会扶持一个人卓然于尘世之上,就像朋友杨文道一样,信人者,必将立天下。
免费打赏
liupengjun24
2009年11月25日 10:17:08
2楼
在美国,学生打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入学时,哥伦比亚实行need-blind admission(需求不视)的制度,也就是说,哥大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并不询问你的家庭能否承担学费。而一旦被录取,学费的问题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哥大会让学生填写表格,了解学生家长的收入情况和储蓄情况,以便知道学生能否支付学费。

  对于比较贫穷的家庭,哥大会分析它能负担多少学费,然后会补足所有的差额。这个差额通常是由三种形式补足,分别是助学金、勤工俭学和贷款。在我读书的时候,大约一半的学生都在“勤工俭学”。

  总之,在哥伦比亚,大多数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都能通过贷款和“自力更生”完成学业。在常春藤学校,这种“需求不视”的制度相当普遍,帮助它们吸引到最好的学生,这也是私立常春藤学校崛起的重要理由,值得中国高校参考。

  大学一年级,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因此只能申请到家教方面的工作。当时,学校把我分配到黑人区去教一些墨西哥裔或黑人青少年,教书的地方就在我提到过的哈莱姆区,那是纽约最危险的地区之一,与哥大相隔几个街区。有一次,我走错了路,闯到了哈莱姆区最核心的地方,经历了一次“哈莱姆惊魂”。

  当时为了完成艺术历史课的一些课程,我经常要去博物馆看画展,看完画展后就坐巴士去做家教。有一次,我一不留神多坐了两站,下车的地点正是哈莱姆区中心。我可以再买一张车票坐回去,可我心疼车票钱,挣扎了半天还是决定走回去。就在走回去的这10分钟里,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掩藏在纽约繁华外表下我无法想象的世界。一排排的流浪汉蜷缩在地上,吸毒的人在大笑着吞云吐雾,手持武器外表狰狞的人凶神恶煞地说话,那一段10分钟的路,让我觉得无比漫长,那种穿行在恐惧中的感觉,甚至给我的一生都留下了无比深刻的烙印。那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个东方面孔,他们用杜撰的中国话冲我“哇哇”乱叫。那一天,我把最后一次课上完,决定再也不去哈莱姆区冒险了。

  到了大二,我开始在计算机中心打工。在这里打工与做家教有着天壤之别。首先,这属于有“特长”的打工,因此,薪水比做家教高得多。另外,到了暑假,我也给一些公司作一些计划,写点程序,最有意思的是写了前面说的那个称钻石重量的程序,这个程序让我对“自食其力”充满了信心。

  然而,1981年在法学院的一次打工经历,却让我得到了非常严厉的教训。当时,法学院有一套非常老的学生选课系统,是用Cobol语言编写的。法学院院长想把这个软件从昂贵的IBM主机移植到价格低廉的DEC VAX计算机上,但是,院长找到的每一个承包商都报出了昂贵的价格。

  后来,院长听说我是编程高手,就来找我,“你能不能帮学院做这个工作?我可以给你每个小时7美元的工钱。”我特别开心,因为这对于当时的我真的是“天价”了。我特别有信心地说,“我肯定能把这个工作做好,不会影响秋季开学的使用。”院长听了非常高兴,问我什么时候能有初步的结果,我告诉他,大概8月初就可以让整个程序跑起来,到了9月开学前可以调整一段时间。

  接下工程以后,我当时觉得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所以没有认真对待“8月初就可以让程序跑起来”的承诺。7月初,我又疯狂地打了三个星期桥牌。到了7月底,我才如梦初醒,想起对院长的承诺,开始为法学院的软件忙活起来。谁知道,这个工作的繁琐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这个时候才开始着急,开始没日没夜地写。眼看到了8月,我只好跑到院长面前惭愧地说,“这个工作比我想象得复杂,整个程序要8月底才能跑起来。不过,应该不会影响到9月开学的时候。”

  我原以为,这样的解释不会让院长生气。而且我已经后悔7月的疯狂,并决定接下去好好把工作做好。没有想到,院长非常生气,他说,“既然你不能按期交工,我看你就不用接着做下去了。”院长决定还是把这个工程交给承包商去做。很显然,我已经失去了他的信任。

  对于他这个决定,我感到非常震惊。回到家里,我整整反思了一个晚上。这时候,我才感到,失去别人的信任,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你也会感到失去了自身的价值,那种痛苦会把人完全淹没。第二天,我找到院长,对他说,“我知道我的不负责任让您失望了,我没有兑现我的承诺,因此,我要把您已经付给我的工资还给您。” 院长这时候反倒已经心平气和,他对我说,“不用了,我想你已经接受了教训。你没有工作经验,犯错也是难免的。”

  被拒绝的这一课,一直到现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这件事情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时时刻刻地监督着自己,让自己在一些关键时刻保持一种律己的心态。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可贵,在于他是一个诚信和负责的人。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不但会丧失很多宝贵的机会,也会让周围的人接二连三地失望。而这样的人,自己不但会丧失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也会让他人处于“失信”的阴霾当中。法学院院长的最后几句话后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若干年后,我自己也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岗位,面对上司和下属更高的期望,我一直以“言行如一、言出必践”的原则提醒自己。

  大二暑假,我开始自己寻找“暑期工”的机会来进行社会实践。其中在投资银行高盛工作的机会,是一个打桥牌的朋友介绍的。某一次桥牌比赛后,我们聊得比较投机,她就说,“既然你是学计算机的,为何不到我们这边试试?”于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一家投资银行来进行面试。

  面试的过程非常有趣,因为企业里有一些很敏感的信息,因此这家公司对员工的品质要求特别高。他们用测谎仪对面试者进行测试,我之前没有见识过测谎仪,虽然自己没做过什么坏事,但还是有点紧张。


  一开始,面试官问:“你有没有酗酒?”

  “没有。”

  “有没有吸毒?”

  “没有。”

  “有没有盗用过公款?”

  “没有。”

  “有没有赌博?”

  “没有。”

  “确定没有吗?为什么你的心跳忽然加速了?”


  当时,我正在想:桥牌算不算赌博?我确实有几次和同学玩桥牌时,下了小小的赌注。然后他继续追问:“你为什么心跳这么快?你一个礼拜输多少钱?一千?五百?” 我赶紧解释说:“只是打桥牌时和同学玩玩。”他又追问:“真的吗?请讲实话!”很严厉的口气。我心中暗叹:真是太可惜了!难道我就因为打桥牌下注断送了这样一份很好的工作吗?没想到听完我解释打桥牌的故事后,面试官最后说:“你的人品非常优秀,准备来上班吧!”这个时候,我的心跳得更快了。

  原来,我申请的工作可以接触相当多的敏感数据,例如高盛即将推荐的那些股票,以及收购案中的一些并购资金的数目,他们怕暑期工拿这些数据去发财,所以他们必须吓唬吓唬每个申请者,这样才能筛除品行不好的应聘者。


  回顾我的这些打工经历,几乎每一次都会留给我不同的感受和经验。但是,每次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增进我对社会的了解。无论是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挫折、被拒绝的悲壮、被夸奖的开心,都不知不觉让我调整着自己迈向社会的步伐。让我感知到,世界是如何看我的,世界需要我具备哪些素质,世界需要我作哪些调整。

  我认为,“暑期工”其实是大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在这样的必修课里,人们开始真正地接触挫折,感受成功,社会也开始用真正的尺子丈量你的价值,学生也能够提前对真正的打拼进行“热身”。暑期工,让大学生学会学校里很难学习的东西,比如,如何和同事交往,如何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些经验,对未来的生活都是弥足珍贵的。

  多年以后,在我与大学生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有人问到我:“暑假是不是要打工?”我总是回答:“暑假千万别闲着,暑假是最宝贵的接触社会的机会,你们要走出去,去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暑期是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黄金时间,如果失去了,机会就不会再来。
回复
liupengjun24
2009年11月25日 10:18:31
3楼
在英国《金融时报》刚出炉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当中,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依然稳居第一,但最大赢家却是中国,入榜企业从去年八家一跃增至25家,而且大部分原来入榜的中国企业排名也有所上升。其中,世界前十名的企业,中国占了三席,中石油还升到了第二位,将通用电气挤至第三位。数字似乎很让人欢喜,但在一年之间,中国企业真的可以变强到如此程度吗?



一个全球性企业必须具备全球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以及全球的业务网络和持久的竞争力,并在全球竞争的行业价值链中能够获取收益。如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所谓“全球500强企业”甚至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的份额和收入,那么,它们的“全球性”无疑是个虚名。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的创办人稻森胜雄曾注释说: “跨国企业是以世界作为经营对象的, 在不同的地方制造与销售产品, 也在世界各地招募人才、获取资金和资源。”例如全球性IT企业惠普公司在美洲、欧洲、亚太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额的42%、41%、17%。英特尔公司2007年财报显示,来自中国的收入达139.01亿美元,占英特尔总收入的36%,比在美国的销售收入还多。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榜单,中石油在中国地位独一无二,但销售收入却只接近于BP、埃克森美孚这些跨国石油巨头的1/3,实力相差的程度实在不堪全球五百强排名第二的荣誉。中国工商银行在海外先后控股澳门诚兴银行,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战略投资南非标准银20%的股权,并于美国纽约、俄罗斯、澳大利亚悉尼、迪拜等地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相对于其它中国银行,其全球化战略布局确实表现积极。但是,目前工行的海外资产仅占其总资产规模的3%-4%,绝大多数收入也来自于国内,可以说是一家“国家性大企业”,而非“世界性大企业”。我们还应该看到:像今年中国电信业6家运营商重组为3家的圆满过程,也许在收购雅虎屡次受挫的微软看来,恐怕只能解释为行政行为。大多数入围“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不但绝大部分资产和收入都来自于国内,而且多系国有企业,一些企业在国内竞争的优势也多少跟一定程度的资源垄断有关系。



当然,中国企业入榜也不容易,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市场竞争中靠自身努力崛起。疑问不在他们身上,而在排名方式存在争议和质疑的空间。英国《金融时报》只注重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市值,《财富》比较看重企业规模,而《福布斯》则综合了考虑年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由于这个榜单决定排名的是企业的市值,又由于2007年中国的“牛市表现”,FT榜单自然足以使中国一年之间多出17个世界500强企业。今年,中国股市惨淡,如果以现在的市值来排榜,可以想像,中国又会有不少“世界五百强”企业掉下榜单。市值不是企业实力的全部,以此来考量一个企业是否为“世界五百强”多少不够客观:譬如招商银行的市值2007年曾超过加拿大皇家银行和德意志银行。但是,招商银行2006年的净利润却仅相当于德意志银行净利润的12%、加拿大皇家银行净利润的22%。而且,招商银行2007年中期总资产还不到德意志银行2006年底总资产的1/10,加拿大皇家银行2006年底总资产的1/3——这个例子说明考量500强的指标不应该是单一的,只是反映了某一时间的横断面。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国际化还一直处在弱势群体阶段。目前,中国约有6000家家境外企业,仅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0.4%,投资额仅占世界的0.55%,并且能够盈利的只占55%。这跟中国的世界数二数三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1992 年,首钢集团曾经斥资 1.18 亿美元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成为直接幷购外国公司的第一家企业。但是,投标出价过高带来的债务负担、劳资纠纷等问题却一直困扰了首钢。2007年,李东生不得不关闭TCL的欧洲工厂,宣布把目光移回中国市场,于是,两年前美国《时代》周刊和全美有线新闻网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之一,曾一度出现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年度最差中国企业家”榜单上。中国公司的海外能源收购也总是挫折多于顺利——尤其在“第一世界”,如收购尤尼科石油公司的失败。因此,中国也不得不与一些西方看来是“问题国家”进行合作。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形象,主要是“中国制造”,而回顾“中国制造”的故事,中国企业就像一个出卖苦力的人,把辛辛苦苦做好的东西低价卖给富人,又把赚来的钱购买富人的债券,还必须接受富人“抢走饭碗”的指责,最后还不得不面对“债务缩水”。



中国有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如联想、华为,海外营业额都已经超过国内。但是,这样称得上“世界性企业”的中国公司还是少之又少,起码没有25家之多。这虽然看上去不般配中国经济大国的身份,但是却很契合“中国制造”的现实。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依然相当低,国际化业务较少。在比较优势下,中国还会长期保持“中国制造”的形象,但是,能否沿海和内地并举,把“中国创造”的标签也一并夺下,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中心?这个征途肯定还有一个漫长的阶段。



“日本制造”提升为“日本创造”中的那些教训并不遥远,日本三菱公司当年花14亿美元购买洛克菲勒中心,不久之后却以半价再次卖给原主。“日本制造”横行世界之后,日本人把资金多用以购买“夕阳企业”,而美国企业和政府却用回笼的资金投资新兴产业,结果,美国重新取得竞争中的优势。但是,走出国门虽然艰难,却是全球化时代的大势所趋。中国企业无论在世界上处在如何弱势的地位,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全球性企业,只能是坚定不移地参与全球竞争,使全世界的资源、国际人才、全球市场为己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国际化的思维、视野以及战略和战术;需要注意股价是表,盈利才是本;资本市场可为用,但练好内功才是体。



许多中国企业以为“制造”变“创造”,区别只是贴了一个“牌”,多了一个品牌而已。事实上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跨国公司的企业形象、人才使用、原材料供应、零部件采购、产品研发营销等等,都应该有“当地化”的能力,也要有打破不同的环保标准、劳工保障制度、文明差异、文化习好、政治歧视、保护主义等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跨国”能力。值得学习的一个例子是海尔,海尔在国际竞争中就设立了8家海外设计中心,专门为特定市场开发产品,迎合当地的兴趣和传统。在巴基斯坦,海尔推出超大型洗衣机占据了当地20%的市场,因为巴基斯坦人习惯同时洗很多件像袍子一样的衣服;在美国,海尔却走进大学校园推出小冰箱,于是,移动酒柜占领了30%的市场份额。



以目前的“中国增长”速度,中国列名“世界五百强”企业肯定只会越来越多。但要想成为真正的强者,长期的强者,成为如可口可乐般百年长青的“世界性公司”,中国企业还需要做得更多。借助但不依赖中国政府的帮助,主动跨国出击并能当地化,获得有份量的海外市场份额并同时从中盈利,至少从资产和收入看像是家“世界性公司”,这还只是必然的第一步。
回复
liupengjun24
2009年11月25日 10:19:15
4楼
一个非名校女生,刚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很为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而着急上火,并寄希望于考上名校的研究生而扳回一局,但大二的时候她突然觉醒,决定放弃考研,她要凭着自己非名校生的身份进入名企的视线,实现自己的名企梦想,1年多过去了,她现在是四大的一名正式员工了,对于像她这样的非名校生,没有背景,只有靠实力拼搏,对他们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背景。



在职场上,非名校而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让很多名校生郁闷的是,原来高考时成绩不如自己的非名校生,竟然顺利进入名企,并渐渐走上了职场快车道,乘着东风一路高歌。



要如何解读此种现象呢?是这些非名校生家里的背景太大,还是能言善辩,马屁拍的好?太多的事实提醒我们非名校生的成功并不是特例,现在连企业招聘也不迷信名校的光环了,而更在意学生本身的素质、专业及实习经历与工作的契合度。



名校的光环固然绚烂,但是背后的光环毕竟没有眼前的实力更有说服力,名校给予的是响亮的名字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更多的校园兼职、学生会锻炼、实习机会需要自己争取,而在这几点上,名校生和非名校生面对的是一样的舞台。



毕业于“名气比重点高校低了一截”的非名校的小李曾经对自己的学校很不满意,但是经过一番思索后,他还是选择理智地面对自己的未来,他自学英语、计算机、会计、法律等科目,考取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学生会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利用暑假做各类兼职,积累工作经验……毕业的时候以校学生会主席、全国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的专业成绩及过硬的综合素质,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就接到了数家知名企业的邀请。环视我们周围的同学,不乏此类虽然没有很好的名校背景,但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成功的案例。



因为不是名校生,所以他们比很多名校生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懂得努力争取的必要,因为没有背景,他们不得不比别人更努力一点,想得更长远一点,对这些人来说,非名校的经历不是他们的伤疤,更不是他们的拖累,而是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回复
lx88126
2009年11月25日 15:20:33
5楼
都搞的什么啊 我看的有点不太明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