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请教到设计院工作问题
axiuluo_yu
axiuluo_yu Lv.2
2009年11月13日 11:20:05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大家好,我是暖通专业的,马上就要面临毕业,想请教各位,设计院里的暖通设计和学校的毕业设计的步骤和内容是不是基本差不多的啊?如果进入设计院后一开始没有导师带就开始承担设计任务的话不知道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否困难?小弟请教各位了?

大家好,我是暖通专业的,马上就要面临毕业,想请教各位,设计院里的暖通设计和学校的毕业设计的步骤和内容是不是基本差不多的啊?如果进入设计院后一开始没有导师带就开始承担设计任务的话不知道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否困难?小弟请教各位了?
免费打赏
blackeye
2009年11月13日 13:09:12
2楼
设计院里的出图时间都很紧,所以不大可能每个工程都慢条斯理的做严格的冷负荷计算和系统的水力计算,大多依靠经验估算。此外,真实的设计过程需要水、暖、电、建筑、结构几个专业互相配合,还需要学会与甲方打交道,而大学生做毕业设计很少能体验到这个过程。

如果你是到大设计院,那里的暖通工程师很多,你可以向每个人请教,问得越勤快进步得越快。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不可能一上班就做独立设计(第一年是实习生身份,不能做专业负责人,第二年转正了才可以),一般是由老同志带着画图、做负荷计算。如果你去的小设计院没有合适的人带你,你也可以来论坛提问,这里的热心人很多的。
回复
snail_yin
2009年11月13日 13:20:48
3楼
版主不要这样交新手吧!!!
负荷计算和水力计算,还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计算的。没有做过,哪来的经验而言,再说,现在规范和审图都对负荷计算和水力计算提出严格的要求。
其他的顶!!!:)
回复
maoxinqing
2009年11月14日 17:09:19
4楼
强烈鄙视斑竹如此误人子弟啊!!!!

如果刚进这行就想着偷懒,那以后完蛋了。
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要求做计算,等以后自己有经验后在考虑其他问题哦。那样对自己提高也有好处。
回复
不莱梅的迪奥
2009年11月15日 08:23:57
5楼


上梁不正下梁歪啊,版主带坏头了
回复
blackeye
2009年11月15日 11:37:15
6楼
楼上的都不要激动,我不是带坏头,我是实话实说。

第一,我的第二段话明确说了新人一开始(工作第一年、第二年)要做冷负荷计算。但是等你做熟了,经验丰富了,那么面对常规建筑(比如普普通通的办公楼)时,你完全可以通过经验值进行估算。如果遇上体型复杂、空间高大的非常规建筑,那还是要做负荷计算的,但是鉴于那时你已经是“老同志”,你完全可以把冷负荷计算这个环节交给身边的年轻人(比如实习生)去做。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系统设计上,而不是花上一堆时间做负荷计算这种苦力活;但是好的设计师,肯定都是年轻时就在负荷计算上下过苦功夫,并且从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这就是我的明确态度,相信读这个帖子的年轻人不会误解。

第二,设计进度都很紧张,有的工程连初步设计的阶段都没有,就直接做施工图。能够用于冷负荷计算的时间,有时仅仅一两天。这种情况下,即使用软件计算,也只能挑个别典型楼层算一下,根本做不到完整计算。更何况,相当多的项目在设计初始阶段,根本不知道建筑维护结构的参数,建筑也不提供;房间功能还隔三岔五的变化,今天画的是办公室,明天变成会议室了,今天是20平米小房间,明天隔墙一移,变成40平米大房间了。这样的负荷计算,其中很多数据也都是自己虚拟的,跟估算有多大差别呢?

第三,审图对负荷计算有严格要求,要看负荷计算书。理论上说,负荷计算应当通过软件完成,并且是精确计算,而不是估算。但是,请注意:在我的工作中,总难免会遇上极其紧张的工程,根本抽不出哪怕一两天时间来做这个计算(有的设计师可能工作比较宽松,不像我的单位这样忙)。这样,只好采取变通手段,也就是做事后计算,施工图上的数据是估算的,出图以后抽出时间补充软件计算,软件计算的结果和出图的结果保持一致。由于设计院出图和审图办审图两个阶段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所以可以这样做。不错,这是一种弄虚作假行为,但是对于中国的设计院现状,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对策,我相信任何一个设计师都不希望这样做,但是等你面对的项目多了,你总会遇上这样不得已的情况。

也许我这种话不应该对新人说,这应该是他们成熟以后自然会遇上和理解的问题。
回复
z.a.d
2009年11月15日 11:38:57
7楼
踏踏实实计算,老老实实做人!这样才能进步!不要老守着学校老师教的那些!因为那些可能是错的!
回复
h123jianhua
2009年11月15日 21:52:47
8楼
学校和社会中的真实情况确实有点差距,还得靠楼主自己多思考了啊!:D
回复
pierreyy
2009年11月16日 09:41:54
9楼



自己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更何况现在的负荷计算软件基本是可用的,也更便捷~
工作经验多了,应该是凭着多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的了解,前期工作的参与,更快的找出建筑墙面、屋面的大致做法,基于计算的负荷估计才更有可信度,也符合设计师的身份~
否则你就是个画图匠而已~
如果自己都没办法做到先从负荷计算入手,怎么在将来要求新人做?如果自己都做得不够快,怎么要求新人快速做出来?提供新人经验学习?
那些“拿着经验负荷指标”说事的老资格暖通设计师~呵呵~那就从自己熟悉的方面教教新人吧~或者出去忽悠业主~
回复
axiuluo_yu
2009年11月16日 11:00:39
10楼
谢各位的指点,小弟以后一定多多到论坛上大家讨教:)
回复
axiuluo_yu
2009年11月16日 11:03:52
11楼
再请教下现在是否有关于各专业工种配合的参考书籍或文章可以学习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